俊 林
歐洲紡織服裝業(yè)屬于該地區(qū)最重要的全球戰(zhàn)略領域之一。在過去15年中,歐洲紡織工業(yè)不斷調整,產能和水平都不斷提高。歐盟與第三國紡織品貿易在基于環(huán)境和技術的條件下也不斷調整。
位于布魯塞爾的歐盟服裝與紡織品機構的政策體系就完全依據市場和技術開發(fā)順勢而為。這是因為,歐盟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品市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歐盟國家加大了向發(fā)展中國家出口紡織機械設備的力度,以確保自身的地位。歐盟國家因此在出口設備的同時,強化將行業(yè)情報系統作為改善歐洲紡織工業(yè)地位的最基本驅動力。
歐盟國家長期以來一直肩負著為中等發(fā)達國家提供先進設備的重任。他們深知,亞歐國家存在較為明顯的差別。歐盟在產品創(chuàng)新、品質、創(chuàng)造力、設計和時尚領域都領先于世界,這一切都得益于不斷依據最新信息,應用最新技術,不斷更新生產方式。尤其是在開發(fā)技術紡織品、紡織新纖維領域,他們擁有十分高效的方式。開發(fā)的效率和利潤都很高,他們的風險投資利潤一般在10%~60%之間,而開發(fā)的模式很難從規(guī)模上發(fā)覺,因為他們善于利用外部資源,一個大項目的完成往往匯聚了成千上萬個小項目,尤其是在棉線生產雇工和利潤分配上,他們的生產往往十分集中。許多公司善于利用不發(fā)達國家和地中海沿岸國家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拓展自身的發(fā)展空間。他們的關注重點卻是立足于全球的市場變化。他們尤其以利用市場驅動管理和生產技術見長。
歐盟十余萬家紡織企業(yè)蠢蠢欲動
歐盟擁有12萬家紡織服裝公司,常年擁有200萬雇員,占據著歐盟所有工業(yè)7.6%的勞動力。但這一領域并非屬于他們的主要領域。歐盟紡織業(yè)擁有大量技術開發(fā)與調研人員,而公司的一切生產動力都受市場信息與整合所驅動。歐盟成員國擁有大量行業(yè)研究機構、大學、工業(yè)在從事科研開發(fā),無論大小公司都與研究機構或大學保持著密切的往來。他們的研究、開發(fā)和創(chuàng)新以及改進生產方式、獲取訂單都實行定制化,而高技術也使他們如虎添翼,在生產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其市場競爭提供新活力。技術更新被看作是提高競爭力的主要手段,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fā)已成為歐盟紡織企業(yè)制定戰(zhàn)略、獲得持續(xù)發(fā)展的首要條件。歐盟紡織服裝工業(yè)具有以下特征:
加速轉換生產功能,歐盟紡織也已從勞動力密集型轉變?yōu)楦呒夹g密集型產業(yè),特殊的市場化和投資創(chuàng)新蔚然成風,而任何信息資源都摻雜了許許多多綜合性因素。這些因素是通過反復參照,反復比較,客觀現實的實施最佳策略。一旦獲得智能化研究結果,其技術、投資、信息水平和勞動力的技能都要傾注全力。因此,技術開發(fā)和情報體系的應用被歐盟紡織業(yè)看作企業(yè)的靈魂。歐盟曾在克羅地亞做過調查,他們發(fā)現,智能化地毯可識別小偷或其他不速之客,能探測室內是否出事。一旦家人外出,智能化監(jiān)控系統會自動開啟。諸如此類的智能化紡織品已在歐盟遍地開花。
3D技術掃身成衣
歐洲的智能化紡織品可全方位提供個人數據,整個人體可實行數據化,然后傳輸發(fā)送出去,還能提供彩圖,提供三維人體姿勢圖。而掃描系統至少擁有四個探頭,采用激光掃圖。移動人體的姿勢變化可在瞬間進入電腦。安裝在織物上的掃描設備擁有平臺,發(fā)送的信號可再生圖像,生成2m高、1.2m寬的區(qū)域圖,而整個人體掃描僅需7?s即完成。掃描并處理完畢,它會將系列信息數據和色彩轉換為交換標準碼,生成信號發(fā)送。完成的文件還能自動保存在暗置于地毯中的光碟上。
不僅如此,波斯尼亞比哈奇大學技術工程系(Faculty of Techn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Bihac)甚至研制出智能化紡織品,為歐盟更新織物標準提供了依據,即令人難以想象的部件在特殊光線下可呈現不同的色彩,如頭上戴的帽子可顯示人的頭形。這有利于公益事業(yè)中的身份識別領域。而身份的識別又依賴于傳統人體站立和坐姿的測量數據,織物掃描還能提供三維效果。
3D技術應用于紡織物具有很多優(yōu)勢:可提供高技術解決方案、價廉物美、操作簡單、反應迅速、數據可靠,在生活安全領域意義重大。
智能化服裝的設計與織造
歐洲紡織服裝實現智能化主要得益于CAD/CAD 技術的開發(fā)。它給紡織服裝工業(yè)帶來創(chuàng)新活力。目前,帶有網絡終端裝置的3D技術已開始逐漸取代傳統的紡織服裝設計、生產加工,甚至在裁剪、縫紉領域也實行3D化。例如,美國紐約市民可將自己的身材數據發(fā)往意大利米蘭,讓那兒的著名設計師為其裁衣,市民可將返回的數據送到當地裁縫鋪做成衣服。這樣的設計恰到好處,天衣無縫。其解決方案已從設計到生產,實現全球化。而紡織服裝公司僅需一個軟件處理包即能解決下列問題:設計、計算機輔助設備、身材、裁剪以及自動生成的個性化數據、相關設備、自動裁剪系統、自動鋪展系統、紡織品數字化印染與因特網聯系平臺。在今天的世界市場上,紡織服裝的軟件包不僅有上述這些,一些已出現工業(yè)紡織數字化編輯系統,在制衣、鞋類、帽子、手提包,從裁剪到銷售都已實行數字化服務。而所有的軟件包都可使織造商真正走向智能化和順應市場的變化。
智能化生產的好處
今天的時尚工業(yè)面臨諸多挑戰(zhàn),如削減價格、提高生產力、安全環(huán)保以及縮短市場周轉期、全球化開發(fā)、智能化,并且諸如歐美日發(fā)達國家不斷提高市場準入標準。商家要順應這樣的形勢,他們需要采用最新技術。目前,世界發(fā)達國家已出現這種現象,即公司在世界的A方,而生產地卻在B方。產供銷一條龍完全依靠互聯網。歐洲有一家公司名叫l(wèi)ectra,他們就是利用在線企業(yè)交互與全球搭檔順利實現產供銷全球化生產。只有這樣的公司才可高效產出,降低價格,提升全球競爭力。
Lectra在線交互中央監(jiān)控系統所提供的參數表明,這樣的在線生產銷售改變了傳統模式,更加有機有效地組織管理,而紡織服裝的生產所產生的瑕疵損失卻能降至最低,使傳統企業(yè)望塵莫及。不僅如此,Lectra公司還直接與全球1萬家客戶、6萬家用戶聯系,使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成為他們的搭檔。
3D技術之所以已成為紡織服裝行業(yè)最重要的創(chuàng)新領域,是因為它的潛力不僅為款式設計和安全生活提供了先進的創(chuàng)新方案,而且也使紡織公司更容易在異地生產個性化服裝,而無需通過服裝廠設計和裁剪縫紉。由此,無縫服裝即將問世,而個性化款式尺寸也將在數秒鐘內生成,從而個性化數據又可依靠網絡設備直接將產品送達客戶手中。整個過程免去了諸多傳統制衣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一旦生產與用戶直接掛鉤,商家的作用可能大打折扣。由此,紡織服裝產業(yè)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應用時代,為其帶來新的發(fā)展機遇。其中,未來的智能化纖維、靈巧型材料、萬用型電子技術將扮演重要角色。技術化、智能化衣服不僅改變時尚穿著,而且新技術也找到用武之地。歐洲有一種媽媽睡衣,它分別在胸部、肚腹、心臟和喉管處安裝了微型探頭,這些探頭沒有直接和皮膚相觸,也不會使腹中的胎兒感覺不舒服,但卻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這類衣服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可用洗衣機洗,另一部分則用手洗。探頭是用特殊材料設計而成,它能通過感觸獲得數據。這類紡織品可廣泛應用于開發(fā)智能化高級御寒套裝、襯衣、夾克衫、絕對零度以下穿的防寒服等。
盡管上述產品尚處試驗和試生產階段,但在克羅地亞,人體測量學相關項目已開始使傳統服裝生產重獲新生,并已在新興領域嶄露頭角。當然,無論是美國、日本還是歐盟,只有新型現代技術才能使紡織企業(yè)獲得競爭優(yōu)勢。
(據印度《從纖維到時尚》http://www.fibre2fashion.com/industry-article/9/865/application-of-intelligent-systems-as-the-basis-for-improving-the-position1.asp最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