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夫
說著說著
我們就到了落馬洲
霧正升起,我們在茫然中勒馬四顧
手掌開始生汗
望遠鏡中擴大數(shù)十倍的鄉(xiāng)愁
亂如風中的散發(fā)
當距離調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遠山迎面飛來
把我撞成
嚴重的內傷
病了病了
病得像山坡上的那叢凋殘的杜鵑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塊“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這時
一只白鷺從水田中驚起
飛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來
而這時,鷓鴣以火發(fā)音
那冒煙的啼聲
一句句
穿透異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燒得雙目盡赤,血脈賁張
你卻豎起外衣的領子,回頭問我
冷,還是
不冷?
驚蟄之后是春分
清明時節(jié)該不遠了
我居然也聽懂了廣東的鄉(xiāng)音
當雨水把莽莽大地
譯成青色的語言
喏!你說,福田村再過去就是水國
故國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來的仍是一掌冷霧
韋宏芳評語:一曲故國情懷的深沉絕唱
大陸與臺灣同根同祖,血脈相連,有相同的傳統(tǒng),相同的文化,但由于歷史的原因,海峽兩岸的許多同胞飽受生離死別之苦。作為一名生于大陸,生活于臺灣的詩人,當洛夫應邀訪港,參觀落馬洲,隱約見到望遠鏡中的故國山河時,詩人的心情異常激動,情不可抑,奏響了這首愛國精神深沉凝聚的絕唱。
首先是意象的運用。一是杜鵑。詩人這里用這個具有傳統(tǒng)文化意蘊的咯血的杜鵑意象,表達了自己不能回歸故鄉(xiāng)的哀怨悲苦之情。二是白鷺。白鷺在古典詩歌中多為表現(xiàn)對安靜、平和生活的自由向往,詩人在這里則借白鷺來表明自己自由飛到故國的渴望。三是鷓鴣。在一片沉郁凄迷的氛圍中,亂山深處突地傳來一陣陣鷓鴣聲,猶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的聲聲哀告,勾起了作者滿腔志業(yè)未酬的忠憤。通過三個意象,詩作將歷史與現(xiàn)實交叉在一起,既抒發(fā)了詩人的鄉(xiāng)愁情緒,又增加了這種情懷的歷史縱深感。
其次是語言上的陌生化處理。詩人特地用一些語言的超常搭配,造成一種新奇而強烈的刺激,給讀者以回味的余地。
最后是寫作手法的運用。一是反襯。望鄉(xiāng)時,作者由“心跳加速”到“撞成內傷”,從“手掌生汗”、“伸手可及”故國鄉(xiāng)土到“抓回一掌冷霧”,形象地顯示出詩人由看到故國時的激動、喜悅到最后償愿無望的沉痛悲苦,以喜襯悲,更顯其悲。二是聯(lián)想。在詩的第三節(jié),由杜鵑聯(lián)想到杜鵑鳥再到杜鵑啼血的典故,三次聯(lián)想飛躍,使意象疊合,象趣意深,蘊意無窮。三是想象。由望鄉(xiāng)進而想象自己聽到故國鄉(xiāng)音,看到故國景色,伸手觸及故國土地,最后由想象回到現(xiàn)實的償愿無望,浸透了詩人濃濃的鄉(xiāng)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