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祥
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給教育教學帶來無限生機。多媒體輔助教學集文字、聲音、影視、圖像等于一體,對提高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時也為教育工作者帶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加速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近年來,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促進教師去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使教學過程更具有科學性;能幫助教師在課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使用時間;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識,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
小學語文課本大量存在的記敘文和少量的詩歌中,有形態(tài)各異的植物、活潑可愛的動物、秀麗奇特的景物、血肉豐滿的人物,而這些鮮明生動的形象都是作者運用準確傳神的語言文字描繪、塑造出來的。這些獨具魅力的語言,都是學生需要學習吸收的。教學時,如果能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能聞能睹,展開聯(lián)想,這些語言文字將被他們真正接受,更深刻地留存在記憶的庫藏中。
筆者結合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談幾點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課堂教學的體會。
運用多媒體手段,充分感知教材
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把語文課本中的文字、畫面和鮮明的視覺、聽覺形象有機地結合起來,能夠打開學生感官的窗戶、思維的閘門,使學生充分感知教材。例如在《三潭印月》一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看清日月潭的形狀和秀麗風光及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筆者精心制作課件,教學時在放課文錄音的同時,有序地推出課件,讓學生邊聽邊看。借助錄音、課件,把靜態(tài)的文字記述的故事轉化成新穎生動的視聽形象展現(xiàn)出來,學生既好奇又興奮,不知不覺地增強感知效果,從而掌握課文內容。
運用多媒體手段,激發(fā)學習興趣
多媒體手段的介入,有利于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種為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興趣。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手段,動靜結合,虛實相生,聲形并茂,就能極大地引起學生的興趣,使無意注意化為有意注意。例如在上聽讀欣賞課時,如單靠教師范讀、學生朗讀、學生反復練讀的方式來學習,對學生來說是枯燥乏味的;而利用課件、錄音機等多媒體手段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效果。
運用多媒體手段,強化記憶能力
“觸景生情”乃常人共有的心理作用,一般人看到眼前的情景,都能觸發(fā)記憶的靈感。利用多媒體手段有利于學生加深文句的印象,增強理解記憶力。如《觀潮》一課要求背誦全文,筆者根據(jù)段落的描繪播放課件,邊放邊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在筆者的指導下看課件,然后齊讀課文,讀到一定程度,讓學生根據(jù)畫面的提示背誦課文。由于畫面形象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因此,學生很快就將課文背了出來。
運用多媒體手段,豐富想象力
學生從畫面展開聯(lián)想,從而領悟并發(fā)展思維。小學古詩中所描繪的自然景物、風土人情都是過去某個時代、地方特有的,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教師不易講清。然而,利用多媒體手段,將課件畫面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充分想象,可以增強對知識的理解。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廣泛地運用電教手段,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改變課堂結構和形式;既能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又能發(fā)展學生思維;既能幫助教師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又能陶冶學生情操。用多媒體手段處理教學中的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可以較好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河北省平鄉(xiāng)縣平鄉(xiāng)學區(qū)于柳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