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wǎng)站3月18日文章,原題:中等王國 在短短一周內,北京似乎在兩個政策前線挑戰(zhàn)了美國。中美艦船南海對峙,引發(fā)了五角大樓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白宮與中國外交部之間的口水戰(zhàn)。幾天后,中國總理對記者表示擔心中國在美國的投資安全。這導致了奧巴馬政府一連串安撫之言。
昨天的報紙應該會讓讀者相信,中國不只是在與美國打交道。《紐約時報》報道了中國推出的大規(guī)模國內投資計劃,《華盛頓郵報》詳述了中國公司正在展開全球大采購———目光鎖定在澳大利亞、伊朗、委內瑞拉、俄羅斯和巴西的自然資源投資。在這種新聞背景下,人們會很容易認為,北京實際上正在接管世界。毫無疑問,中國正試圖將這場危機轉化為一連串的機遇。但問題是,是否這些機遇將最終實現(xiàn)。
與美國的爭執(zhí)最終變得無足輕重。跟2001年撞機事件截然不同,美國官員沒為這場爭吵道歉。美國海軍向南海派出一艘驅逐艦,為“無瑕”號的剩余旅程護航。這些都不是一個遭到脅迫的國家的行為。
沒錯,中國持有大量美國債務,但顯然市場對中國政府的表態(tài)基本無動于衷。原因在于中國同樣依賴美國,在美國經(jīng)濟中存在既得利益。而且摩根大通報告指出,中國繼續(xù)購買美國債務不可避免,因為沒其他可行和流動的替代市場可供中國選擇。
中國的其他投資清楚說明了其日益上升的影響力。但是,盡管有龐大的國內投資,其國內經(jīng)濟仍嚴重失衡。沒有國內市場的擴大,中國仍將極易受到全球經(jīng)濟波動的沖擊。至于中國的對外投資,其中許多像是高明的商業(yè)動作。但另一方面,很多評論家對中國去年在西方金融機構的投資得出相似的結論———效果都不怎么好。東道國政權更迭有可能嚴重影響這些投資,技術沖擊可能使長期的資源投資事后看起來像是魯莽之舉。這些投資是否將結出果實仍是未知。
簡言之,中國顯然在崛起,他們將在20國集團、安理會及亞洲地區(qū)論壇更活躍。但更活躍不等于更有影響力。所以,如果你讀到中國正在接掌世界,大可松一口氣放下心來?!ㄗ髡叩つ釥枴さ麓募{,汪析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