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國人口平均壽命目前已達到72歲,老齡服務管理工作已成為社會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加強和探索以退休干部為主體的新型老齡服務管理工作,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實踐。
理念創(chuàng)新——樹立全新服務管理理念,確保尊老敬老工作到位。在新形勢下,必須對退休干部服務管理的理念進行創(chuàng)新,樹立“以人為本,寓管理于服務之中”的理念。具體的工作目標應該是“如何讓退休干部在安享幸福晚年的同時,能力所能及地為改革發(fā)展和社會文明建設發(fā)揮余熱”。切實做到在政治上關心老干部,在生活上照顧老干部,在精神上安慰老干部,在身體上愛護老干部,在意見上尊重老干部。從工作措施上,一是要將老齡服務管理工作目標納入各單位年度績效考核機制之中,定期聽取匯報和實地檢查,加強日常的信息反饋與溝通。二是要將服務管理工作從單純的職能部門拓展到各單位相關部門,合理分工,齊抓共管。三是要將嚴謹務實的態(tài)度落實在日常具體活動的組織之中,把工作做細做好。
制度創(chuàng)新——健全完善退休干部服務管理制度,確保工作扎實長效。經驗證明,建立健全有關制度,按制度操作、按制度辦事,是減少工作隨意性、確保工作任務有條不紊進行的有效措施。應重點建立以下制度:一是會議制度。黨委每年至少召開兩次專題會議,研究做好離退休干部管理服務有關問題,形成決定并予執(zhí)行。二是年度計劃制度。就年內退休干部學習、活動、教育、慰問等內容予以安排,明確實施時間、主(協)辦和責任人等。三是組織生活制度。離退休干部黨支部要抓好退休干部黨員組織生活的落實,使退休干部黨員不因離開工作崗位而淡化組織觀念,忘記黨員的責任和義務。四是建立聯系制度。各單位主管退休干部工作的領導、職能科室和專兼職工作人員,要帶頭建立退休干部的聯系制度,經常與他們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為他們排憂解難。五是建立退休干部信息更新制度。職能部門進一步完善退休干部的信息庫,尤其是要將退休干部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專業(yè)技術結構、健康狀況、生活狀態(tài)、才藝、發(fā)揮作用等變化情況通過數據庫的形式進行動態(tài)信息管理,定期更新,量化分析,使退休干部管理措施能夠結合基本情況的變化而不斷調整。
機制創(chuàng)新——優(yōu)化退休干部服務管理機制,確保工作齊抓共管。一是要調整、完善退休干部工作的管理機制。根據當前基層離退休人員管理工作缺乏專門機構和專職人員等具體情況,建議補充、調整、理順、強化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專職機構,配備專職工作人員。二是要建立退休干部管理服務工作領導責任制。要明確退休干部管理的責任主體、責任內容、責任落實和責任追究的規(guī)定,把退休干部服務管理工作納入領導干部年度績效考核內容,作為領導干部年度考核的依據之一。三是根據實際需要成立老金融工作者協會,加強老協和地方老協團體的聯系與合作,拓展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空間。四要加強退休干部文體活動的組織。要有組織、有計劃、多形式地在退休干部中開展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健身活動,不但確?!袄嫌兴t(yī)、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為”,而且做到“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教”。五是要努力做好經費物質保障。六是要建立退休干部服務管理的激勵機制。改變那種退休干部管理服務工作“干與沒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做法,上級單位要把退休干部管理服務工作進行量化分解,同時對完成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和考評,并把考評結果與獎懲升遷結合起來。
教育創(chuàng)新——加強退休干部思想教育,確保心靈境界的和諧。一是在思想政治工作定位上,堅持樹立理想和信念教育,增強政治判斷力,提高為社會、為人行改革發(fā)展服務的意識,始終保持愛黨、愛國、愛人民、愛行的思想境界。二是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上,要堅持以離退休黨支部為核心,自律協作組織為補充,充分發(fā)揮退休黨員在思想教育活動中的積極性,從而帶動全體退休干部政治覺悟永葆常新。三是在思想政治工作內容上, 堅持學習和諧社會理論和科學發(fā)展觀,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遵紀守法教育、廉潔奉公教育、國內外形勢教育、先進事跡教育及老有所為教育等。四是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上,要體現實效性、科學性、多樣性。五是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創(chuàng)新上,應把心理學原理運用到實際的思想教育過程中,要結合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點,制定思想教育的個性化目標,通過咨詢解惑,消除心理障礙,疏導心理疙瘩,根據實際情況幫助退休干部調整不合理的心理預期。
服務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退休干部的余熱,建立自愿服務參與機制。加強退休干部的服務管理,重要的是應將退休群體看做是一個可以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的群體力量,不應看成是社會和單位的負擔和包袱。關鍵是拓寬發(fā)揮余熱的渠道和建立合理的自愿服務保障機制。發(fā)揮余熱的渠道是多樣性的,要根據退休干部的特長,鼓勵其成為金融經濟政策和業(yè)務知識的“輔導員”,業(yè)務風險控制和黨風廉政工作的“監(jiān)督員”,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熱點問題的“調研員”,化解退休干部與在職干部和退休干部之間矛盾的“協調員”。工作的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可以受聘回本行和到外單位繼續(xù)從事本專業(yè)工作,可以參加社團和中介組織從事咨詢、服務工作,可以參加本單位或社會培養(yǎng)中青年人才教育工作,可以參加社區(qū)街道的服務管理工作等等。
視野創(chuàng)新——拓寬退休干部服務空間,確保服務管理的有序延伸。目前,社區(qū)文化建設正如火如荼,社區(qū)化服務管理正被廣泛推崇,因此,從長遠發(fā)展看,退休干部的服務管理要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加快退休干部管理服務體系網絡創(chuàng)新的建設向社區(qū)延伸的改革步伐,盡快建立科學、配套、完整、高效的退休干部管理社區(qū)化服務體系, 配合做好社區(qū)內各單位退休干部納入社區(qū)管理服務的規(guī)劃制定工作,統(tǒng)籌安排、協調組織社區(qū)內退休干部管理服務有關事宜,為退休人員的生活、活動、學習、娛樂、醫(yī)療提供良好的服務和保障。根據老干部服務的現實需要,應以老金融工作者協會為紐帶,單位提供一定的活動經費,賦予老協一定與外界談判協商的權限,參與到社區(qū)活動中,實現社區(qū)化服務與人行服務并重的新型模式,使人行基層行對退休干部的服務管理既不超脫、也不放任,最大限度地鼓勵老干部自律組織在自我服務、自我管理過程中的工作積極性,以期促進退休干部服務管理迎來一個嶄新的發(fā)展天地。(作者單位:人民銀行武漢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