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 數(shù)
滿街都是“抱團取暖”的商家廣告,但深圳人喜歡自比香港,看關口外雖然氣氛比自己緊張,但維港的燈,卻似乎比往年還亮,也多少放松了些。至于廣州人,則比深圳人更有市民精神,在心里其實沒那么悲情,滿眼看到的是跌的菜價和肉價。
普通人只得看到眼前的樂,俗世生活,總是和景氣無關。
深圳:
過關消費,大家誰救誰的市
從圣誕節(jié)到春節(jié)這段時間,是深圳到香港的口岸最忙的時候,在深圳羅湖、福田過關的人,從早排到晚,以至于口岸工作人員,不得不拉起藍色的通道線,分隔著購物團隊洶涌的購物熱情。
來來往往的人,多是拎著大皮箱,尤其是赴港游客,之前的一兩個月,皮箱里面經常裝的是進口奶粉,以至于香港很多萬寧店,奶粉都賣斷貨了?,F(xiàn)在則裝的是打折的衣服、鞋和手表。
上個月在香港買了兩雙鞋,店員很開心,問,你們是從深圳來的嗎?我說,不是,是廣州。
她說,好啊,謝謝支持香港經濟。加油廣州。
我們就說,加油,香港。
我的朋友MINI說,在深圳工作十年了,最近五年,從未在深圳買過衣服和化妝品,從深圳羅湖過關,幾十分鐘,就出現(xiàn)在香港的中環(huán)了,選擇打折的時候去,買名牌比深圳便宜。打折的名牌,終歸比“山寨”衣服要體面,價格又實在。
以前,香港買回來的,或者香港親戚帶回來的,意味著很是稀罕。自由行之后也頗有一陣子仍是如此,最近兩年,到香港消費,已經不是潮流尖端,而是省錢之道,粵深兩地的香港購物團,早就擴散到師奶一級了。
經濟危機,至少在市面上看,香港比深圳和廣州,受害更深。因為香港國際化程度更高吧。上個月香港千家餐館聯(lián)手,推一元鮑魚燕窩救市——香港的餐飲業(yè)和粵深一脈相聯(lián),但卻更實在,說一元,就是一元,說魚翅就是魚翅。所以也有美食團涌入。廣州人是這樣的了,對名牌不那么熱衷,卻始終覺得燕子的口水,真的是好東西。加上血濃于水,救市的熱情伴隨人民幣對港幣小幅升值,相當高漲。
有趣的是,香港人也到深圳掃貨。往年都是粵深兩地的游客去香港買名牌,香港人到深圳買些徐福記糖果之類。今年有趣了,大家都趁經濟危機掃名牌。
香港的朋友也頗諳省錢之道,有香港朋友說,覺得深圳的名牌打折似乎更厲害。而且他說,感覺深圳開始得早,因為大家錢包里面的錢就是這么多了,掃貨也只能掃一輪,誰先打折就先掃誰。
所以深圳華強北也是人山人海,和中環(huán)沒兩樣,深圳天虹商場和人流也直逼香港海港城。
東西便宜得讓大家心慌,不知道事情嚴重到什么程度,這個年過得誰都不踏實。從廣州奔向深圳,從深圳奔向香港,或者是聽風是雨,三地亂躥,在完全不對稱的信息中間尋找不靠譜的打折線索。
省錢看上去比賺錢容易,打折讓人心花怒放,就是不買,看看,也樂。金融海嘯打壓的是浮華,不是人生的俗趣。
廣州:
到泰國過春節(jié)
歐元升值,就去日本,日元升值,就去韓國,韓元升值,就去泰國。大家終于國際化了。可以看著匯率訂旅游線路了。
到泰國去。到泰國去。身邊朋友紛紛叫著。去香港購物是平常事,但年年都去泰國購物的,也大有人在。內衣、牛仔褲、燕窩,都是好選擇。廣州人有市井理智之外的一點狂熱,到異國看到熟悉的內衣牌子,會像遇到親人一樣。
不久前廣州人被困泰國機場的情形,大家沒忘,但廣州人會算這個賬,對于一個旅游目的地國家來說,數(shù)萬游客滯留機場,可是“大件事”,這回泰國游的價格,絕對是觸底的。
廣州人本來喜歡新馬泰連游,這也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境游剛火時候的傳統(tǒng)線路,很多老廣愛旅游,第一個目的地,可能是首都北京;第二個,很可能就是新馬泰了。
2005年,印度洋海嘯之后,有一段時間,身邊的人紛紛去泰國,不但因為便宜,也因為泰國旅游部門強勢促銷。旅游是泰國的支柱產業(yè),記得那一年朋友參加泰國豪華游的團,高興地說,旅行社還安排和泰國總理他信共進晚餐呢。人家總理還真是支持旅游業(yè)啊,真是人民的好總理。
也是從那時起,獨游泰國的線路多起來??春?、購物、禮佛,都是廣州人出行的傳統(tǒng)項目,燕窩、古法按摩,也是最愛。價錢又不貴,深度游還是顯得有品質。
今年金融海嘯之后,泰國游又降價了,可見海嘯是泰國游的災星。當然不是受這次的海嘯影響,而是受國內政變影響??偫砗貌缓茫瑢H政治不懂,不該妄下評論,但真沒想到泰國也會政變,感覺泰國人特沒脾氣,特客氣,遇到多大的事,都是心平氣和。
這回泰國人還是不含糊,國家旅游局局長親自到廣州。直接帶來的實惠是,4個月免簽證過境政策實施后,230元的泰國游簽證費將被取消,對于平時報價只有兩三千元的泰國游而言,價格將再降10%左右。要知道,2000元錢,連從廣州到東北的單程機票都不夠買,為什么不改成到泰國的海邊去曬一星期太陽呢?
到泰國過春節(jié),導游會講粵語,當?shù)厝A人舞龍獅,電視臺會放香港歌手的歌,雖是異鄉(xiāng),也沒有鄉(xiāng)愁。去泰國,還可以不用和春運大軍擠在一起。人家北上,我們南下,講求的是逆市而動的彩頭。
廣州:
送禮隨行就市
廣州人最講意頭了。雖然平時喜歡吃得清淡,最怕“上火”,但一到過年,為意頭,也會買些平時不吃的東西。比如“利是糖”,為的是“利市”,煎堆、油角都是油炸食品,這在廣州,本來是飲食大忌,但在過年前,大家也放開標準了,畢竟,油炸食品還有“開油鍋”的功能,“煎堆碌碌、金銀滿屋”,這民諺中提到的煎堆,更是新年伊始的招財進寶行動的絕佳代言人。
以前這些東西,都是自己做,這兩年,自己“開油鍋”炸東西的人少了,這些東西都在超市中買,一開這個頭,可壞了,這些老廣州的小吃,居然也登堂入室,有的居然和月餅差不多,被裝進大禮盒里了。去年有朋友拎著裝進禮盒的煎堆到我們家,我就著實詫異了一陣子,真是換個馬甲就不認識了,胖胖的煎堆以前都是在街坊家的紅色塑料果盤里,現(xiàn)在一下子鄭重其事地躺在一個月餅盒里,盒子上不清不楚地寫了一寫廣州的歷史典故,讓這小點心做出文化遺產的姿態(tài),一副六親不認的樣子,相當好笑。
今年可好了,超市里的好多東西,都瘦身了,行話叫沒有“過度包裝”,該是什么,就是什么。利是糖好多都是散裝的,煎堆、油角都用裝蛋糕的包裝袋裝,終于恢復了市民生活中的主角的形象,從十三不靠的偶像劇中走了出來。
都是金融海嘯惹的禍,讓你環(huán)保,你一定要左一層右一層包裝,現(xiàn)在好了,不環(huán)保都不行??梢娎姹鹊赖陆袒行А?/p>
年貨變樸素了,送禮也隨行就市。
年底結婚的特別多。廣州人結婚,有回禮的習慣,你送一個紅包,人家會還你一個紅包。一般回包中包著十元,五元,大家同喜的意思。最近,朋友在五星酒店擺酒,一早通過姐妹放出話來,除了經濟危機,再加上自己和老公,也是大齡男女,承蒙大家這么多年操心,今年結婚不收禮。這在廣州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你該送的紅包請放心照送,但婚禮主辦方會回一份大紅包給你,送六百回三百,大家抱團取暖,對抗時艱。
掛歷成本高,送臺歷,臺歷成本高,送賀年卡,賀年卡成本高,就發(fā)個短信。燕參鮑翅成本高,就送油果煎堆小點心,三五千元是年終獎,紅包中包著一枚硬幣,是“利是”,圖的都是大吉大利。
年節(jié)將至,不少廣州人都說,今春的花市,無論如何要買上一株桃花,好好旺一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