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志民 楊永林
摘 要:自律作為人的意志品質的表現(xiàn),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素質,能夠進行自律的意志品質,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有的,是在后天實踐中經(jīng)過有意識培養(yǎng)形成和提高的。具有自律能力的人,不僅可以比較好地進行職業(yè)活動,而且能夠使其人生沿著正確的方向和軌道前行。
關鍵詞:自律 意志品質 職業(yè)素養(yǎng)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B82-0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2-070-02
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青年學生,多是獨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愛,加之應試教育的誤導,使一些人在成長過程中以自我為中心,形成任性不羈、難辯輕重、敢做不敢承擔的性格缺陷。在遇到問題時,經(jīng)常冷靜收斂不足、沖動激情有余,感情用事者多、理性對待者少,如果不趁年少時修正,可能會導致一輩子的悲劇。加強自律教育,讓青年學生更好地成人,以便能更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把精力用到正途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須。
一、強化自律能力對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
自律作為人的意志品質的表現(xiàn),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素質,自律是人的能動性的一個主要特征,能動地去行動,是人和動物的主要區(qū)別。具備堅韌和靈性的意志品質,是人們之所以能獲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學會自我約束并提高自律能力,是一個人成為真正的人的必須的步驟和基礎。自律是指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即指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的言行,迫使自己去完成應完成的任務,實現(xiàn)該實現(xiàn)的目標,亦稱自制力。社會在飛速發(fā)展,生活的內(nèi)容日益豐富多彩,各種機會迎面而來,令人感到欣喜的同時,更感到眼花繚亂,疲于應付。在這樣的時代,如果不能自主地作出判斷,有效地約束自己,以自律引導行動,那他就會變得無所適從,不僅會喪失許多機會,而且會使許多事情因此而前功盡棄,甚至會因盲從而荒廢生命。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堅強的意志——這不但是想什么就獲得什么的那種本事,也是迫使自己在必要時放棄什么的那種本事。……沒有制動器就不可能有汽車,而沒有克制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p>
人的社會性是人必須適當自律的根據(jù)。人的本質在其現(xiàn)實性上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不與他人和社會相互依存的人是不存在的,人們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社會是大家的社會,生活于其中的人不能也無法放縱任性,因為別人和自己一樣,都是一個自在自為的存在,這是每個人都需要進行自律的內(nèi)在根據(jù)。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就一個人作為單個的生命體而言,總是向往無限的自由與發(fā)展,但我們每個人永遠都不可能孤立存在,我們每個人的存在都是互為條件的。作為一個社會的人,我們必須克服個性當中對自己是合理的,但對大眾卻是不合理的過度的成分,否則就會造成社會秩序的失衡。不會自律的人,不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覺調(diào)控的人,就會受到集體中其他成員的冷笑、嘲弄、非難、排斥、拒絕等一類的懲罰,甚至會受到打擊和迫害等;當然能夠合理地自律,就可能得到其他人的好評、喜愛、歡迎、接納等一類的獎賞,甚至得到榮譽和成就等的獎勵。更重要的是,之所以自律,是因為人所要實現(xiàn)的目的這個內(nèi)在約束的迫使。人在體力、精力、智力等方面都是有限的,客觀環(huán)境和條件的限制也是非常多的,只有會自律,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能夠自我約束自己,有較強的自制力的人,才能在復雜和苛刻的環(huán)境中,在短暫的生命過程中,實現(xiàn)一個個具體的目標,為社會做點貢獻,也使自己成為被人類社會歷史所接納的真人。人也只有能夠有效地自律,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更寬廣的發(fā)展空間、更快樂地生活。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就一個人而言,最重要與最大的勝利是征服自己,而最可恥與最可鄙的事莫過于被自己的私欲所征服。自律是一切美德之本,如果一個人屈服于沖動和激情,他就立即放棄了道德的自由。
人類作為生命體存在,不斷對生命(生活)的意義進行追問:“人是什么?”“為什么活著?”“應該怎樣活著?”在不斷尋求解答的過程中,人類逐步明白了人的本質,人與動物同宗但不同類了,人高于動物。人確實離不開物質財富,是生存和發(fā)展所必須,并為此奮斗為此創(chuàng)造;但人又不視財富為目的,不把錢財?shù)某湓R暈樯畹娜?,甚至愿為精神的充實和道德的高尚而選擇平淡,為信仰而放棄生命。人不能一味放縱自己的欲望,不能縱情于聲色犬馬,如那樣就同動物沒有質的區(qū)別了。人的這種自我調(diào)節(jié)與控制,使人日益遠離了動物性,人性使人具有了羞恥之心,在區(qū)分榮辱的情況下,努力趨于榮耀,而遠離恥辱,即自律能力成為人性與動物性的分水嶺。
能夠理性自律的意志品質,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有的,是在后天實踐中經(jīng)過有意識培養(yǎng),形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意志特點,關鍵在于每個人是否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培養(yǎng)和鍛煉。人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尤其是正處于成長期的青年,那些意志薄弱、見異思遷、半途而廢、盲動自負、沖動激情等的缺陷,都可以在實踐的大熔爐中進行重新塑造。
二、培養(yǎng)自律能力的有效途徑
教師是引導和促進學生智力和人格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對于一個人來說,某些知識、某種技能可能經(jīng)過強化,而達到速成;但良好的意志品質、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是難于速成的。而這些方面的缺陷,比專業(yè)技能上的缺陷,對于人生的危害更大。因此,為青年學生一生著想,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自律,并以自律走向自立。
1.養(yǎng)成凡做事目的就要明確的習慣。人的活動,總是指向一定的目的的,行動之前目的明確,是人和動物活動的主要區(qū)別。要培養(yǎng)和鍛煉自律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要自覺行動的目的。必須讓自己養(yǎng)成三思而后行的習慣,三思:行動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為什么這么干,想清楚了再去做。人不是全能的,人的精力和時間也是有限的,做了這個,就做不了那個,有所得就有所失,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學會放棄,克服感情用事,切忌盲動沖動,努力讓自己遇事冷靜處理。在鍛煉時,制定的目的必須明確而適當,越明確、越具體,越能有的放矢,始終如一,堅持到底。比如先從一個星期做起,制定一個目標,教師要具體幫助學生分析目標的難易,并具體監(jiān)督檢查,給予激勵,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我能行”,確立自信心。目標過高,由于一時難以達到,容易挫傷人的積極性;目標過低,容易實現(xiàn),達不到鍛煉的目的,不利于培養(yǎng)和鍛煉。不能急于求成,要克服急躁心理,循序漸進,從易到難,逐步養(yǎng)成。
2.要能夠制定切實的計劃。目的一經(jīng)確定,就必須擬定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這里包括行動的步驟、方法和手段的選擇。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分析問題,把目標具體化為行動計劃,讓可操作的計劃一步步去實現(xiàn)目的。讓學生明白有目的但不落實到計劃,目的就是虛假的;計劃不具體,如沒有可操作性,目的就不能達到;計劃是為實現(xiàn)目的而制定,計劃和目的相互制約。在制定計劃時要正確分析實現(xiàn)計劃的主、客觀條件,采取各種手段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十八般兵器樣樣厲害,但要從中選擇適合于你的,否則有勁使不上,誤事且效果不佳,要考慮如何用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獲取最佳效益,尋求事半功倍的途徑。逐漸學會理智地分析各種因素,權衡利弊,才能確定既能達到目的又適合個人實際情況的可行性計劃。目的使自律有了方向,計劃、措施使自律的發(fā)揮有了具體途徑,知道了該怎么做,才能約束自己,放棄不該做的事情。在計劃的執(zhí)行過程中,自律能力才有施展的舞臺,實在的效益就會激發(fā)興趣,調(diào)節(jié)行為,挖掘潛力,就能有效地鍛煉和培養(yǎng)自律能力。自律能力的強弱,也能從執(zhí)行計劃的過程中得到如實的反映。堅強者,果斷靈活,持之以恒;懦弱者,動搖不穩(wěn)定,常常半途而廢。
3.培育良好的情緒。情緒是指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自律是一種心理活動,與人的情緒有密切關系。積極愉快的情緒,是人們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一種內(nèi)驅力,能增強人的自律能力,增強人的體力和精神,調(diào)動身心的巨大潛力,激勵人去攻克難點,樂觀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探索。消極痛苦的情緒,會降低人的智力水平,能使人心灰意冷,引起行動的遲鈍和精神的疲憊,降低學習和工作效率,嚴重時會使自我控制力和判斷能力下降,悲觀地看待人和事,會由此帶來挫傷和不幸,甚至毀了自己的生活。情緒既可催人向上,亦可毀滅人生,駕馭情緒因此而成為一項技能。培育控制情緒,是培養(yǎng)自律能力的重要方面。要學會“適可而止”、“到此為止”,凡事不能過分過激,要努力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能讓情緒像一匹脫韁的野馬任意馳騁,一發(fā)不可收拾,樂極生悲,痛徹傷志,不能讓消極的情緒左右和影響我們正常的生活。假使必須通過發(fā)泄才能保持身心健康時,也要意識到發(fā)泄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地重新投入生活,明白發(fā)泄不是目的,不要胡來,必須適可而止,使自己成為生活的真正主人。譬如,為使學習順利,取得成績,受人贊揚時,就要注意克制自己可能滋長的盲目樂觀、得意松懈、驕傲自滿等不良情緒;當身處逆境、學習受阻、毫無進展、被人嘲諷時,就要注意戰(zhàn)勝可能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悲觀失望、焦躁厭煩、灰心喪氣等消極情緒,不能讓我們成為情緒的奴隸。
4.要鍛煉知難而進的品質。自律更多地是在克服種種困難中充分表現(xiàn)出來的品質。在人們的行為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主、客觀上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并且往往失敗的工作比成功的工作多得多。要實現(xiàn)目的,在行動上會遇到體力緊張、智力缺陷;遇到個人個性中原有消極品質,如懈怠、保守、不良習慣等的阻撓;遇到由行動或行動的環(huán)境帶來的種種消極體驗的考驗等等。如果害怕困難,畏懼失敗,那就難以取得成功,無法實現(xiàn)目的。只有迎難而上、堅韌不拔,才能達到勝利的彼岸,而且自律的鍛煉效果更佳。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及時有意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堅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對于已經(jīng)失敗的,教師要細心幫助學生分析原因,防止學生胡亂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要橫加指責。勁可鼓不能泄,多看進步多鼓勵少批評,讓成長著的學生勇于去嘗試,讓學生知道失敗的只是這一件事,而不是全部,才能培養(yǎng)出知難而進的品質和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
5.堅持不懈地鍛煉。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長期努力去做好事。善始容易善終難。自律品質的得到不是一蹴而就的,什么時候自己放松懈怠了,自律品質也將悄悄喪失。自律能力的鍛煉和培養(yǎng)必須持之以恒。在行為過程中,總有與既定目的不符合的且有誘惑力的事物吸引,這時要控制自己的感情,排除主客觀因素的干擾,目不旁觀,使自己的行動按照預定方向堅持到底。那種見異思遷、半途而廢的行為,正是自律能力薄弱、須加以鍛煉的表現(xiàn)。堅持不懈是一種很重要的意志品質,人無論做什么事都應該有的品質,在大多數(shù)時候,沒有堅持不懈就沒有成功。營銷專家赫博特·特魯曾對美國的電話推銷員作過統(tǒng)計,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推銷員給某一戶人家第一次打電話時,多數(shù)人拒絕買推銷員的商品。有44%的推銷員就此作罷,不再往這家打電話了。24%的推銷員會隔幾天再給這家去一次電話,如果對方還是沒興趣,這些推銷員就此作罷,以后不再給這家打了。14%的推銷員會鍥而不舍,第三次打電話,但如果主人還是無動于衷,于是他們就偃旗息鼓了。還有12%的推銷員更堅韌不拔,直到第四次碰壁,才放棄給這家主人打電話。也就是說94%的推銷員在4次嘗試失敗后,就放棄努力了。特魯又對購買過電話推銷產(chǎn)品的家庭作了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60%的家庭是在接到推銷員至少5次電話后才決定買他(或她)的商品的。也就是說,堅持到最后的那6%的推銷員,能擁有60%的市場;而提前放棄的94%同行只能苦苦拼搶40%的市場。成功的推銷員并沒有超群的才能或傲人的背景,他們靠一個優(yōu)勢——堅持不懈。
6.通過集體活動的方式進行更好的鍛煉。在學校里集體活動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自我教育活動,多開展有益的集體活動,是加強自律鍛煉、培養(yǎng)集體主義觀念的有效途徑。一個充滿凝聚力、團結進取的班集體,對學生自律的培養(yǎng)起著督促作用。通過各種集體活動,能使學生真正認識和處理個人和集體的關系,集體要想取得好成績,需要每個成員相互配合,需要從集體大局出發(fā),不斷地約束控制自己,個人服從集體,并學會在集體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集體活動中不僅能理解自律的重要,鍛煉和培養(yǎng)自律能力,溫暖、協(xié)作、團隊、促進、和諧等都是在集體活動中,逐步體會和明白的。
努力構筑師生自我管理和約束機制,逐步形成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發(fā)展的良性成長環(huán)境,是學校成功的關鍵所在。教師不能只是一個教書匠,應該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的營養(yǎng)師和工程師。全身心地啟迪和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和素質,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fā)展,使其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生力軍,才能彰顯出教師的職責和偉大。
[本文是山西省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項目“高職院校學生職業(yè)道德素質培養(yǎng)途徑的探究”(2008年)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山西財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 山西太原 030031)(責編: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