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兆強 石 巖
60歲的詹兆強每年都給自己的右腿買幾百萬的保險。這條腿斷過兩次:一次是在1979年,詹兆強隨部隊往云南前線運送彈藥,還沒到前線,就踩上了地雷。一次是在1987年,當時詹兆強在深圳大學讀書,下晚自習的時候不慎從樓梯上跌倒,右小腿粉碎性骨折?,F(xiàn)在,這條受過傷的右腿卻成了詹兆強實現(xiàn)夢想的王牌。他的夢想是建立一個可以跟“郵老大”比肩的報刊發(fā)行網(wǎng)絡(luò),以殘疾人的名義。
而這個夢想的起點是1989年的清晨,詹兆強背著二十幾份報紙在深圳街頭跛著腳叫賣——
南下深圳賣血求學
1986年,我從收音機里知道“改革開放”,知道深圳的大學可以勤工助學,那年我38歲。我坐上了從南昌到廣州的火車。當時,江西還沒有發(fā)身份證,更沒有邊防證,我是爬鐵絲網(wǎng)進深圳的。我沒打工,一門心思到深圳大學去。當時深大的政策是“讀書不問來路”,但是要收240塊錢學費。我去賣血,400cc賣了200塊錢,還差50元,校長聽說了我的事,特批,減免了50元學費。
在深大讀了4年,畢業(yè)了就不好住在學校里了,我流落街頭。我有個同學在《深圳特區(qū)報》印刷廠,他告訴我:深圳沒人賣報紙,很多人買不到報紙。我這有試印的報紙,你拿去試著賣,看能不能活命。他每天給我二三十份報紙,不要錢。我每天上午就把這些報紙賣光了。
乞丐變身“賣報大王”
我給自己做了一身賣報穿的衣服,前胸和衣襟上有很多口袋,好賣的報紙一卷一卷插在口袋里沿街叫賣。開始我搭公交車,車票5分錢。后來報紙越來越多,背不動了,我就用自行車馱著賣。我慢慢摸到門道,火車站是報紙最好賣的地方,我一天能賺一百多塊錢。這樣,我就挖到了第一桶金。
1992年,我在深圳已經(jīng)有了“賣報大王”的稱號。我每天4點就去印刷廠,先迅速瀏覽一遍當天的報紙,停機之前如果有猛料,我馬上就加報;如果新聞不好,或者暴風雨來了,我就減報。我拿了報,再批給報販,一份報紙賺5分,報販再拿去賣,一份報紙也賺5分。
我做了“報頭”,凡是報紙好賣的地方,都有我的馬仔。我的馬仔主要是這么幾種人:一種是以前跟我一起睡在天橋下面的乞丐;一種是兒女不孝,離家討飯的老人;一種是到深圳求學的大學生,他不知道深圳消費高,把錢用光了。那時候,賣報紙是當時深圳最原始的謀生手段,有5塊錢的底本,就可以去賣報紙,賣了報紙,就可以買快餐吃。
1996年,我已經(jīng)有一輛小四輪貨車。不久股市就來了,炒股的人一定要看股票信息。本來報紙是1塊錢,股市一來,我賣三塊就三塊,我賣五塊就五塊。最多的時候,我一天賣過5萬份報紙。
出資建造愛心報亭
1997年,我的愛心報亭有限公司成立。第一個愛心報亭建在深大。這是我深大的老師給我的建議。我的夢想是建一個全國性的報刊發(fā)行網(wǎng)絡(luò)。愛心報亭的模式是:我出錢在學校建起報亭,報亭的所有權(quán)歸學校,經(jīng)營權(quán)歸我,報亭必須雇傭貧困生或者殘疾學生,利潤的50%給學生們發(fā)工資,50%給我支付報亭的管理費用。
2003年,我的愛心報亭建到了北京的清華大學,我還在清華大學設(shè)立了“清華之友——詹兆強”獎學金。我想來想去,這個發(fā)行網(wǎng)絡(luò)必須跟慈善事業(yè)結(jié)合起來。我跟各地殘聯(lián)聯(lián)系,得到他們的同意后,再去跑工商、稅務(wù)、交通、城管的批文……跟高校報刊亭一樣,我出一萬塊錢建起報刊亭來,再把報刊亭租給殘疾人或者他的合伙人。我有好幾種辦法:有能力、有經(jīng)濟實力的殘疾人自己經(jīng)營;殘疾人不參與經(jīng)營,正常人經(jīng)營,但是每月從利潤中拿出八九百塊錢給殘疾人;殘疾人家屬承包,條件是必須保證殘疾人溫飽;完全由正常人經(jīng)營,但每年必須向當?shù)乩U納殘疾人就業(yè)保障金。
書報亭經(jīng)營越久越值錢,比房子增值還快。清華大學的書報亭最初一個月賺2000元,現(xiàn)在可以賺到1萬塊錢了。我的目標是在2013年之前,在全國建4萬個愛心報亭。
摘自《南方周末》200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