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華
如果你已看膩電腦特技組合的大片,如果你已厭倦沉悶壓抑的豪華影院,那么出來散散心吧,讓我陪你看一場老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七十年代長江邊的一個小鎮(zhèn)人們看電影的故事。
“電影來了,電影來了……”,每當看見一輛滿載木材的貨車上捆著一堆電影的器材緩緩駛來時,林業(yè)局車隊的上空就會響起這樣一片驚喜的歡呼聲。這時人們便會迅速停下手中的一切,箭一般向車場壩跑去。車場壩是車隊的巨型停車場,有電影的夜晚則是露天電影院。
其實電影并不是馬上就放,一般都要等到天黑盡才開始。那么人們急速地朝車場壩奔去做什么?
看到那個扛一根長條凳的男孩了嗎?跑在最前面的那個,飛也似的跑到車場壩將凳子往壩中心一放,然后拾了一根樹枝,圍著這根凳子在地下劃了一個很大的方形,這才坐下來慢慢喘氣的紅臉少年,他是我大哥,他做的這一些相信你也看明白了,對了,就是“占位子”。他的前后左右這時站滿了人,人們都在爭先恐后地像他那樣占位子,只不過來得早的或動作快的會占到更好更寬的位子。從喊“電影來了”的第一聲開始到現(xiàn)在,不到20分鐘,偌大的一個車場壩就被圈成了幾十個小塊,每一塊均“名花有主”。
但“占位子”還沒有正式結束,這些來圈地盤的不過是“先頭部隊”,要由他們的親友團組成的后援軍,雜耍般搬來重重疊疊的凳子一一安在劃好的空地里,才算是真正占好了位子。沒有后援軍的占位子的人,算慘的了,想離開又怕別人把劃好的印子擦了,空口無憑,為防前功盡棄只好動腦筋托周圍的人看住,自己去找一些石頭來重劃一個圈加深印象,或者去壩下的河邊搬一些石頭來圍一圈確保萬無一失后才放心離開。
看電影在那個年代算打了一場精神牙祭,所以接下來,人們會將這個好消息奔走相告??措娪坝质羌s定俗成的重大節(jié)日,那天人們會早早吃過晚飯,收拾得漂漂亮亮,一路歡歌笑語趕去看電影。
早在電影開映的四五個鐘頭前,就有些耐不住性子的熱心人爬到車場壩的兩棵高高的桉樹上,將電影熒幕拴得扎扎實實,又在壩中心的最佳位置將放電影用的桌子擺得整整齊齊。離電影開映前的兩個小時,遠鄉(xiāng)八鄰的人們就按捺不住心頭的喜悅,早早來到車場壩。此時的車場壩已經熱鬧非凡了。擺涼水攤的、賣水果的、賣瓜子、糖的小販在“觀眾席”的外圍站了一圈。
有熱情點的主人家往往派自家的小孩在入口處等親朋好友到來后引進場中座位;傲慢點的主人家會買一二兩瓜子坐在場中,待熟人陪著笑臉在場外大喊了幾聲他的名字,才揮揮手叫別人來坐。為了有凳子坐,平時關系很一般的人也會在那個時刻陡然升溫,誰不知道有電影看是件好事,而能坐著看更是一件令人羨慕又特別愜意的事。
既無關系又無座位的人,只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勤快點的,會到河邊去搬塊大石頭放在熒幕下當一晚上的“望山猴兒";聰明點的,會瞄好那些停在車場里的空車或者選好某一棵大樹的有利枝椏;木訥點的,就站在場子邊上當“電桿”;若是帶有小孩的,父親會將頸子當成馬扎,讓孩子騎在上面看……
座位落實后,大人們聊天拉家常,年輕的男女會趁著人多眉目傳情,小孩子們則跑到河邊上的草地里翻筋斗捉迷藏,還有的人在河邊打水漂……四處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夜幕快要降臨的時候,那個電影放映員才在大家眾星捧月般的簇擁下慢騰騰來到放映桌前,人群頓時沸騰起來,大聲呼兒喚女回來坐著,電影要開始了。每次放映前放映員總會老生常談講幾句代表領導慰問的話,不管有多么枯燥,全場總會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讓那個放映員很是自我陶醉。
然后他開始試光,這時最活躍的是孩子們,見一團雪白透亮的光柱射向熒幕,紛紛從凳子上蹭起來,飛快地用雙手做出各種動作造型,伸向光柱,這樣熒幕上出現(xiàn)了各種類似狗頭、鴿子、大鵬、手掌、人頭之類的圖像,孩子開始自鳴得意地笑著,大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呵斥他們坐好。
那時的片子太少,大都是些戰(zhàn)爭片,如《紅星閃閃》、《地道戰(zhàn)》、《大別山》、《洪湖赤衛(wèi)隊》、《上甘嶺》、《狼牙山五壯士》、《鐵道游擊隊》、《沙家浜》、《紅色娘子軍》等,放了一遍又一遍,大家仍百看不厭,以至上面的插曲全無師自通。那時只要聽說哪兒要放電影,哪怕再遠,人們也會不惜一切,想盡千方百計在正片子將要上演前趕到。
鑒于此,有些好事者便搞了些鬧劇。比如,到處散播很遠的某地要放一部精彩的電影叫《英雄不怕遠征難》。單純的人們便爭先恐后奔去,結果可想而知。當有人問起看的什么電影,精疲力盡歸來的他們會沒好氣地回答《英雄白跑腿》。如果是下雨天趕去的,則會回答:“林(淋)妹妹看賈(假)寶玉”,讓人捧腹大笑,成為看電影的笑話,四處流傳開來。
(選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