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英
摘要:舞蹈是一種美的教育,通過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人們的心田,感染著人們的思想品質(zhì)與情感。舞蹈是一種人體藝術,是一種以人體動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藝術品。舞蹈教育是一門綜合藝術。具有推動少兒素質(zhì)全面提高的諸多潛在優(yōu)勢,是孩子們的一種娛樂活動,也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良好手段。形體訓練,舞者的面部表情。創(chuàng)設情境來激發(fā)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是教學的重點。
關鍵詞:舞蹈美育形體訓練以情動情面部表情情景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09)12—0170—01
舞蹈是一種美的教育,通過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人們的心田,感染著人們的思想品質(zhì)與情感。舞蹈教育是一種人體藝術,是一種以人體動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藝術品。舞蹈教育也是一門綜合藝術,具有推動少兒素質(zhì)全面提高的諸多潛在優(yōu)勢。是孩子們的一種娛樂活動,也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良好手段。
1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
形體美、姿態(tài)美是我們不懈的追求。沒有美的體態(tài),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條件,因而在舞蹈教學中,筆者首先解決的是學生身體的基礎訓練——形體訓練。如地面上的下肢訓練勾繃腳、腳腕環(huán)動、吸腿伸直、吸腿開胯、直腿開胯等,扶把訓練里的擦地、蹲、小踢腿、彈腿、踢腿等等練習。使學生盡快具備“直、繃、開、軟”的能力,身體勻稱、挺拔、姿態(tài)優(yōu)美、氣質(zhì)高雅。形體訓練外筆者又給學生加入了兒童舞蹈中幾個基本步法組合的練習。以及二拍、三拍、四拍舞步,面部表情、呼吸的練習。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民間舞蹈絢麗多姿。每個星期筆者都會編一段很有地方民族特色又比較簡單易學的民族民間舞蹈組合教給學生,讓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到難接觸不同風格,不同動律的舞蹈,這樣既陶冶情操、豐富了性格,又能了解各民族的風土人情,擴大人文知識,提高其藝術審美力。
2以情動情,樂在其中
在少兒舞蹈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優(yōu)美的旋律,舒展的舞姿,來陶冶少兒的情操,從中使受教育者得到美的教育。這種教育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少兒的形體美、舉止美、行為美、人格美,形成由內(nèi)而外的統(tǒng)一美。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兒童對美的事物有著自己的感知,不同的是,兒童的直觀思維,一塵不染的內(nèi)心世界,涉世未深的眼睛,其無法進行正確的審美活動。然而所有的一切都無法阻止他們對美的渴求。這時,作為教師的我們便要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采取措施進行誘導,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感情。例如:筆者在教授《說唱臉譜》戲劇舞蹈中,作了一系列的誘導活動,如去看碟,看劇中的眼神,亮相,一舉手,一投足等等。人們都知道古典舞蹈中,有“一身的戲在臉上,一臉的戲在眼上”這一說。中國古典舞蹈演員們要求講究眼部的傳神與內(nèi)涵。他們通過眼目傳情,向觀眾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如果眼睛里沒有任何內(nèi)容。一個再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也沒有感染力,可想而知,它拿什么去吸引觀眾呢?作為一名觀眾,縱使無任何音樂細胞,都可從舞者身上感受到舞者所表達的情感,而達到這種效果最直接的方式,是通過舞者的面部表情,直接感受其中情感。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誰的臉上有表情,誰的臉上不會做戲,這中間的區(qū)別就在于眼睛、面部表情之中。
教師在教授動作的同時要教授表情,要讓孩子意識到舞蹈動作是為舞蹈主題服務的,而舞者的面部表情。則是為舞蹈的整個靈魂所服務的。只具形的舞蹈,等于一個空殼。沒有靈魂,也就沒有任何生命力。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它本身就為人們提供了發(fā)展想象力的廣闊空間。我們要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把教學過程變成少兒主動探索的過程。在教授舞蹈《綠色的夢》時,筆者先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你們把自己當作一棵棵小草,在大草原上盡情吸吮著太陽的光芒,通過太陽的照射使自己感到無比的溫暖,感覺到大自然的美。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破壞環(huán)境,破壞生態(tài)平衡,導致草不綠了,天也不藍了……”通過這些,讓孩子們展開討論,教師便引導孩子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去大膽的表現(xiàn),并及時給予他們鼓勵和肯定。
在少兒舞蹈教學中“情”字尤為重要。由于少兒身心發(fā)育的局限性,不能對舞蹈形象的外在美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感染,作為教育者便要發(fā)揮他們自己的作用,做到“以情動情”。
3突出舞蹈教學的情景性
在舞蹈教學中,動是幼兒表達自己對音樂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愛的方式。充分利用幼兒好動的特點,動靜結(jié)合。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激發(fā)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
在走步練習時,腳趾經(jīng)常很痛,而且,老是這樣反復的走很枯燥。這時筆者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天剛下過雨,地上有很多泥、水,要回家,怎么辦?于是有的孩子這樣回答“踮著腳尖,提著裙子,用腳尖走”??墒枪P者就帶著孩子們在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聲中,在舞蹈房里做“繞過水塘、繞過泥濘”的游戲。游戲中的步子可快可慢,可單一走步,也可將步子組合起來做。這樣既完成了教學計劃,達到訓練的目的,同時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也樂意去做。十分感興趣。
在舞蹈排練過程中需要有隊形的變化,經(jīng)常采用三角形、圓形、扇形等多種幾何圖形,筆者就將舞蹈的隊形編成一個富有情景性的故事,如:一列火車長又長,孩子們手拉手,出發(fā)啦,以火車上坡、下坡、鉆山洞等來變化隊形,這些比較抽象的概念,一旦采用舞蹈形式來表現(xiàn),孩子能很快地熟悉和理解,在舞蹈教學變換隊形時,不需要老師提醒自己心中也能清楚的知道,三個小正方形后變隊形是兩個三角形,可見,幼兒對于不同隊形的變化心中了如指掌。讓學生在自身的參與體驗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掌握一些基本常識。
怎樣上好一門課,每個人的理解和做法均不相同。以上是筆者這段時間,也是結(jié)合以前教學所積累的一些體會,當然這里面還有很多的不足有待筆者去繼續(xù)發(fā)現(xiàn)和探索。在以后的工作中筆者會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和文化修養(yǎng),把舞蹈素有的美育功能充分發(fā)揮到素質(zhì)教育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