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李春明
臺灣“監(jiān)察院”宣布從16日起開放民眾查閱政治獻金情況。自此,2004年4月后所有的選戰(zhàn)獻金的收入和支出細目,都將完整呈現(xiàn)在民眾眼前。這一陽光法案不但照出了政治獻金內幕,也令其中的“學問”昭然示眾。
按照此次開放查閱政治獻金的相關規(guī)定,凡是島內居民,持身份證到“監(jiān)察院”就可以申請查閱,不需要另外的資質審查?!氨O(jiān)察院”既提供文檔查詢,也提供電子數(shù)據查詢。如果有特別需要,申請查閱者還可以復印一份拿回去慢慢研究。
就在政治獻金揭開神秘面紗的時候,民眾看到的不僅是串串數(shù)字,還有在藍綠間的押寶哲學。據臺灣《中國時報》17日報道,以去年“大選”時捐款數(shù)最多的遠東集團為例,幾乎傾集團之力砸下4700萬元(新臺幣,下同;4元新臺幣約合1元人民幣)押馬英九當選,但為了不得罪綠營,同樣也捐出2000萬元,兩邊都押寶,“就怕選情翻盤,雞蛋全毀在同一個籃子”。有“立委”直言,對企業(yè)而言,政治獻金像是只能做、不能說的秘密,就怕政治傾向曝光,犯下大忌。然而也有人為這種“墻頭草”的做法辯護。據臺灣《聯(lián)合報》17日報道,“教育部長”鄭瑞城被曝光在“大選”前捐給馬英九、謝長廷陣營各5萬元。藍營有人辯稱,“兩邊都捐,就是鼓勵民主”。
此外,“監(jiān)察院”開放查閱政治獻金,意外發(fā)現(xiàn)國民黨和民進黨兩大政黨捐贈給黨籍“立委”參選人的補助款,竟多少不一,“同命不同款”。兩大黨對此各有解釋,卻都證實了長久以來“政黨補助”和“政黨資助候選人申報不實”的傳聞。也就是說,政黨領導人都有“私房錢”,然后用來資助候選人。前“總統(tǒng)府”參議郭文彬曾證實,他前后至少幫陳水扁付了1億元選舉經費給候選人。有一次郭文彬提著800萬元全臺當“圣誕老公公”時,還抱怨錢太重。但是,從政治獻金賬戶上,卻看不到陳水扁家的任何捐款,香港中評社說,看來“陽光還是沒有照到黨主席專戶”, 政治獻金查閱沒能揭露真正的價碼。
與“監(jiān)察院”此次的高調不同,島內媒體并不完全看好。《中國時報》的評論說,“這款獻金法徒具形式”。按照規(guī)定,個人對參選人的捐贈不得超過10萬元,營利事業(yè)捐獻不得超過100萬元。違法收受或匿報者,一般給予行政處罰。評論說,對照“總統(tǒng)大選”一場造勢大會動輒數(shù)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經費規(guī)模,如此“立法”尺度有必要重新斟酌。而相對于過嚴的“立法”,執(zhí)法又太為寬松,“一部政治獻金法,變成只是掩耳盜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