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珍
小學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我們運用遷移規(guī)律,從讀的方法再到教寫的方法,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四年級的一次作文指導《記在暑假里經歷的一件事》為例,談談我們的做法。
一、從“審題”教“命題”。我們先讓學生回答在學習例文《趕羊》一課時是怎樣審題的。學生說:一是明確所學的課文是記事的還是寫人的;二是找題眼;三是對題提出問題。我們進一步問學生:《趕羊》這個題目的題眼是什么?學生回答:“趕”字。我們又要求學生說出“趕”的詞性。學生說是動詞?!把蚴鞘裁丛~?”學生說:名詞。最后問:“趕羊”這個題目是怎樣組合成的,并要求每一個學生命三個符合這樣形式的題目。五分鐘后,學生完成作業(yè),有的還寫了六個題目。經當堂檢查,絕大多數學生都完成得很好。其中不同的就有103個,有《捉魚》、《踢足球》、《領獎》等等。
這樣命題,學生感到作文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要寫的事,很多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二、從“寫段意”教“擬提綱”。命題指導的任務完成后,緊接著是教學生擬提綱,這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的。但運用遷移規(guī)律,能使學生很快掌握擬提綱的方法。我們先讓學生回憶《趕羊》一課的段意是怎樣歸納的。學生回答:我們在審題時對題目提出了一些問題,根據“為什么趕”“怎樣趕”“趕的結果怎么樣”這些問題,就把課文分了段,用簡潔的語言回答這些問題,就是段落大意。于是讓學生對自己剛才命的題目提出問題。命《捉魚》的同學提出:為什么捉?怎樣捉?捉的結果怎樣?命《踢足球》的學生提出:為什么踢?怎樣踢?最后誰勝誰負……這時再讓學生用較簡潔的文字在作文本上回答自己提的問題。八分鐘后,全班有一半學生完成了任務。我們當堂讓部分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他們基本上都答得比較好。
三、從“抓重點”教“寫具體”。有了題目和提綱,就可以寫作文了。可是。怎么寫具體呢?依然利用遷移規(guī)律來指導教學。我們讓學生說說《趕羊》一課的重點部分在哪里?學生說:在“怎樣趕”這部分。又問:為什么這部分是重點?學生回答:作者非常詳細地把自己趕羊時的動作、心理活動寫了出來,使我們就像親眼看到他在趕羊一樣。從篇幅來看,這部分也占了很大的位置。學生回答得很正確。這時再讓他們想想自己的作文所寫的事,在做的過程中會有些什么動作,會說些什么話,有沒有心理活動。隨后又分小組讓學生說出來,最后才寫在作文本子上。經檢查,全班學生都寫得比較具體。
這堂課的命題、擬提綱、寫具體的教學任務,就是這樣順利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