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梅
[摘要]影視中的服裝,就像無聲語言通過銀幕,傳遞無限信息。服裝造型對一部影視劇的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有許多影視劇因為服裝造型的美感設計而增色。從美學的角度看影視服裝,要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來分析,客觀是源于影視服裝外部形式、人體美的擴大延伸與強化和創(chuàng)作主體內涵方面研究,主觀是源于對影視服裝的審美意識(直覺、欲望升華、情感趨向)等方面研究。
[關鍵詞]美學;影視;服裝
影視這種藝術形式可概括為有聲音的活動畫面,讓這種藝術形式豐富起來最為直觀的是里邊服裝的穿著。從服裝的穿著能體現(xiàn)出入物的角色性格、地位象征等。影視中的服裝,就像無聲語言通過銀幕,傳遞無限信息。影視服裝從美學角度要從主客觀兩方面來分析。
影視服裝美的創(chuàng)造主要依賴于美感的創(chuàng)造,這里主要是來源于客觀:
首先影視服裝的外部形式美是由服裝的款式、色彩、輪廓線與面料的肌理效果等構成。
第一,影視服裝中的款式方面,外輪廓的設計是設計中很受關注的表現(xiàn)部分。長方形是相對穩(wěn)定的圖形,在服裝設計中與之類似的是H型廓型,打破經典的H型,在其基礎上發(fā)生變化和夸張,整個廓型便產生了運動,在對比的視覺中尋找區(qū)別已產生思考,這便是張力的表現(xiàn),三角形是運動著的圖形,但是這種運動著的圖形也存在著舊的觀念的運動。在款式中,整體的三角形外輪廓的表現(xiàn)層出不盡,加上局部的夸張和理解,便成了炙手可熱的設計。迪奧的經典三角形廓型,和大駁領的夸張設計,是典型的極具張力的設計元素和令人咂舌的設計靈感。例如:在《花樣年華》中,我們也忽略了張曼玉不再年輕的臉龐,卻醉倒在以她妖嬈身材所襯托的繁花似錦的旗袍上,影片中26件旗袍的花色面料各有千秋,纖細合身的裁剪,在視覺上使張曼玉這位金馬影后時而憂郁,時而悲傷,時而大度,每一件旗袍都揭示了女主人的心理,在影片中她如同萬花筒般不停地換衣服,換不掉的卻是作為女人柔美溫婉的氣質?!都永毡群1I》里浪漫浮夸的海盜形象讓不少時尚評論者津津樂道:寬松的皺襯衫、頭腰兩用的海盜巾、貴族味十足的三角帽,還有絲絨外套和眼罩……如此華麗混搭的傳奇人物,怎能不人見人愛?款式推動著影視服裝的美感,同時也帶動著服裝時尚的潮流。
第二,色彩是有表情的東西,每個不同的單獨色總能喚起不同情緒,這是從人類世世代代的生活經驗中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感知能力所認同的,各種色彩和色相的組合象征各種不同的視覺心理效應,如:紅色象征興奮、喜慶、熱烈,白色象征純潔、高雅,黃色象征高貴、權力……同時,色彩也有冷暖兩種色調,紅、黃、橙明度強的稱它為“暖色調”,青、綠、紫明度弱的稱為“冷色調”,紅調子因素,這里,電影和電視劇的畫面有著很大的區(qū)別,電視劇擅長微觀的心理描寫,電影擅長宏觀動作的表現(xiàn)。電視劇多用特寫近景,電影多用全景,電視劇著重敘事,電影更著重藝術渲染。因此,就服飾色彩在畫面上的占有面積來說,電視劇遠遠大于電影,電影中景物的色彩是渲染的主要因素,而在電視劇中,人物裝飾、服飾的色彩往往成為重要的色調元素??梢?,電視劇服裝色彩的設計不僅僅是設計師確定而已,必須要在總導演的整體設計思想指導下而進行分步設計。首先是整體手法的確立,寫實、夸張、喜劇式、悲劇式,然后是劇中主要表現(xiàn)的感情傾向、畫面氣氛等,如何去表現(xiàn),如何協(xié)調,在一個總體藝術的策劃下而進入分步設計。如在電影《英雄》中,對于各個人物角色的服飾設計,設計師就根據(jù)畫面的色調,大膽地采用了不同的紅、藍、綠、白,不可思議的色彩設計,帶給了觀眾強烈的藝術效果。
第三,面料設計是幾乎可以等同于服裝設計的重要設計類別,它自成一體,具有龐大的系統(tǒng)和科學的元素,運用中又結合許多其他設計部門,近些年來流行的原始環(huán)保材料的運用與天然肌膚的裸露也成了設計中的熱門話題,極有探究意義。面料表面肌理與皮膚對比,是相襯的經典范例。設計師通過繡珠、嵌珠等手法,對面料進行再造,使之形成凹凸手感、光澤有度的面料,如果運用全身,會使觀察的視線產生疲勞,但是款式設計中存在裸露的皮膚,使得一切的再造與原始的肌膚相對比,使人們內心深處產生渴望。例如:《少年梁祝》中主要角色的服飾面料大量地采用了現(xiàn)代的水晶紗、熒光化纖等不合乎年代的材料,古裝時裝化的設計手法,給全劇帶來了十分清新愉悅的感覺。《春光乍泄》中,故事主人公何寶榮與黎耀輝是一對男同性戀者,根據(jù)角色,給人物性格沖動的何寶榮穿上樣式花哨一些的服裝,如發(fā)光面料的西服、從不扣扣子的花襯衫等,給人放浪不羈的感覺,而給人物性格深沉的黎耀輝穿上一些質料厚重的服裝,如毛衫、質感較厚的格子襯衫等,這種“舊舊的”衣服給觀者真實的感覺。
其次就是借由人體自身美與服裝骨架和支撐物相結合,影視服裝的形象美就是人體美的擴大、延伸與強化。即便是緊貼肌膚、薄如綿紙的腿部時裝——高筒透明絲襪,也還是使肌體比原有體積有所擴大,更不用說其他服裝。頭上的巍峨高冠,腕部的飄然長袖,都是人體的延伸。托起的胸部、束緊的腰部、夸張的臀部也無疑是對人體美的強化。人體美是固然存在的,而影視服飾形象通過以服裝手段所造成擴大、延伸和強化,是服裝與人體的巧妙結合。何況影視服裝美著裝形象受眾,以絕對的優(yōu)勢超過影視表演藝術的氣勢。
影視服裝美產生的另一個原因是來源于主觀的,也就是美學界所謂的審美意識,影視服裝美的審美意識存在于創(chuàng)作、穿著和觀賞者三個方面,他們對于影視服裝美的審美需求與感受,不排除有直覺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所稱的本能沖動。當一種無論是對美、對成功、對富有的欲望在影視服裝美產生升華的奇跡奇境時,情感趨向又促使審美意識與影視服裝美逐漸靠近以至重合。
影視服裝,無論作為產品還是藝術品,最終都是以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來體現(xiàn)的,服裝設計藝術實際上是一種造型藝術,服裝隨時代的變遷進行著變幻莫測的發(fā)展。服裝造型對一部影視劇的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有許多影視劇因為服裝造型的美感設計出色而增色不少,也有因服裝造型而成為影視敗筆、硬傷的。原因有多方面,這與整個影視劇造型的理念和設計師造型師的想法、經驗有關;也與服裝造型的材質、技術的發(fā)展有很大關聯(lián)。在影視劇服裝造型藝術范疇內,演員著裝后對服裝的感覺、材料、技術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都是構成影視劇服裝造型形式美的前提。當然,從表演的角度出發(fā),區(qū)別于其他造型藝術的原因在于,它必須依附于演員,并遵循規(guī)定的影視劇整體創(chuàng)作規(guī)律而存在,這樣影視才能借助服裝成功,服裝也能借助影視而推動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