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善行不是為了換取別人的淚水,我們的義舉不是為了換取別人的感動;同情別人不是要撕開他們的創(chuàng)傷;不要把“雪中送炭”的事情搞成“往傷口上撒鹽”……
(讀2009年6月[上]《我們是在消費災區(qū)還是在幫助災區(qū)》)
張春(甘肅)
請不要以各種名目的建設為冠冕堂皇的外衣,掩蓋撈政績得實惠的不爭事實。面對一千多名孩子為即將失去的課桌而哭泣的臉,拆遷的推土機車輪怎能忍心碾過?殘酷的事實讓孩子們惶惑:建設工程改造比他們學習更重要?
(讀2009年6月[上]《愿動蕩的課桌盡快找到安穩(wěn)的家》)
張魏(湖北)
在5月1日央視10套《百家講壇》特別節(jié)目中,有人將秦始皇定位為“仁君”,大講秦始皇的所謂“仁政”,而極力否定其暴力行徑。這種觀點與簡單稱秦始皇為“暴君”的說法,同樣犯了“非黑即白”的錯誤,而且還有點嘩眾取寵。事實上,秦始皇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集團的最高首領,他永遠隔膜于人民群眾的疾苦之外,他永遠處在集團的狂歡之巔,在極度的狂歡中走向滅亡!這是一切封建統治集團難以走出的歷史怪圈。
(讀2009年5月[上]《狂歡的集團》)
金立刀(河南)
歷史與現實,政治與生活,同樣圍繞著我們。但世界是多元的,社會在進步,當民族與民族產生碰撞時難道我們除了互相辱罵就別無他法了嗎?!《南京!南京!》的上映激起了多少人的愛國熱情!許多家長懷著教育的想法領著未長大的孩子去觀看,可是,無論怎樣,我想,愛國并不等于讓你拒絕一切!再者,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即使是教育,他們也不應該承受這些!我們不應該“教會”孩子如何憤慨,而是如何讓中國真正富強!
(讀2009年5月[上]《秋瑾著和服依然愛中華》)
馬茜(安徽)
消費者只有在“3·15”這一天才能體會到上帝的待遇。在日益缺乏誠信的現實社會中,消費者飽受廠家、商家的宰割。萬千的期待賦予了這一天特殊意義,本該是最基本的權利卻只有一天的保質期,今年的“3·15”已經過去,希望明年的“3·15”不會再有那么多人的期待。
(讀2009年5月[上]《指望》)
吉郭東(吉林)
眾所周知,水源污染將致使整條河流的污染,所以治理要治本必須從污染源頭出發(fā);如果把中國法治比喻為一條河流,現在源頭也正在受到污染,可是治理從來都是治標不治本;難怪山東瞞報“手足口病”事件竟然追究責任到一司機身上;也難怪最近“帶病復出”新聞疊起。
(讀2009年5月[上]《人性的軟肋》)
潘龍(江蘇)
戶籍的鴻溝,貧富的差距,心靈的隔閡以及地方保護主義的錯綜交匯,在城市與農村、本地與外地之間形成了一堵高墻。生于同一片熱土,也許只有那些懷揣“暫住證”的外地人才能夠真正了解“身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況味!
(讀2009年5月[上]《外地人》)
胡齊明(云南)
“戶口桎梏”還有一個悲哀的副作用,就是年年春運一票難求,財政投入巨資修鐵路、進口車頭車廂。如果真像鐵道部長講的那樣,到2012年徹底解決一票難求的問題。那么在四十天春運之外的三百二十天里,鐵路資源將是極大的浪費。這就是“戶口桎梏”使這些國家的主人在自己的國家里不能自由遷徙和定居,反而要買“假戶口偷渡”造成的悲哀。
(讀2009年5月[上]《何時告別戶口桎梏的悲哀》)
孫廣林(安徽)
指鹿為馬并非封建時代的專利,我曾在一個單位里遇到過“我就是政策,我就是法律”(在會議上公開叫嚷)的“趙高”,其目空一切的囂張架勢仿佛老子天下第一,誰要有半點不從,立馬卷席走人。其實,天高皇帝遠,權為我所用的霸道專制與“我們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的理論如出一轍,是指鹿為馬的翻版而已。
(讀2009年5月[上]《論指鹿為馬》)
楊如能(浙江)
編者按:“短信平臺”欄目開辦以來,得到朋友們熱心支持。您可以點評近期上旬版的文章,針對文章本身或發(fā)散思維,或暢所欲言。個性的,獨到的,即是優(yōu)秀的。字數在一百以內,文末請注明“(讀××××年××月[上]《……》)”,并留下姓名及詳細通聯方式。
投稿方式:發(fā)手機短信至1384488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