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笑巖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提出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它的出現(xiàn)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結(jié)構的新突破和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形態(tài)的新建構。但是,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也是此次改革的難點,筆者從課程實施主體入手試圖揭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課程實施 問題
自2001年秋季教育部要求各地區(qū)增設綜合實踐活動課以來,綜合實踐活動就成為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成為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主體意識、提高學生時間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切入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過程就是學校、指導教師依據(j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落實在操作層面的過程,是充分體現(xiàn)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與功能、促進教師與學生發(fā)展的過程。
從目前實施的總體情況看,學校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意識不斷增強,有的學校有意識地進行了教師的學習與培訓,有的學校建立了綜合實踐活動基地,有的學校對課程實施情況進行了總結(jié)評估。應該說,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如停留在規(guī)劃設計層面,而不付諸實施,它的獨特價值也就無從體現(xiàn),教師和學生也就不能從活動過程中獲得多方面的發(fā)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狀況,反映了學校與教師的教育理念,折射出學校與教師全面落實新課程的狀況,同時也折射出社會及家庭對新課程改革的關心、重視及支持程度。
目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成為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健康發(fā)展的一大障礙。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中,參與課程實施的主體多,但起主導、核心作用的是學校、指導老師和學生。在此,筆者試從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方面淺談目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方面
學校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程實施主體,學校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規(guī)劃、資源開發(fā)、校本培訓、對課程實施進行管理評價。然而,作為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活動實施主體,學校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發(fā)展。
首先,學校對課程的管理問題。制度的有效建設和執(zhí)行是一切工作順利開展的根本保障,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新課程,它更加需要制度的支持。然而,有的學校沒有及時建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及措施,不能通過制度措施的保障,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建設和發(fā)展。而且,有的學校不能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課程設置安排課時,綜合實踐活動課時被學科課程擠占的現(xiàn)象嚴重。
其次,學校在指導教師的配備和安排上不合理。盡管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學生最為自由、最為自主的課程,但在課程實施中教師仍然起著重要作用。當他們走出課堂,從自然、社會、生活中獲得知識的時候,不能沒有教師的指導;當他們在活動中面臨困惑時,不能沒有教師的指導??梢哉f,教師是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有的學校設立一名專職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負責全校的綜合實踐教學。由于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活動一般是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一個班的學生最少也會分為幾個小組,教師人數(shù)太少,勢單力薄,必然會在教師生活動的設計組織、管理等諸多方面產(chǎn)生極為的影響,從而最終影響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向縱深發(fā)展。有的學校將綜合實踐課程分給班主任,缺少對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應有素質(zhì)的考慮。
最后,學校對課程的要求過于注重活動的結(jié)果,而忽視活動的過程。一些學校將綜合實踐活動實施中的相當一部分精力花在成果的規(guī)劃和總結(jié)上,有的甚至在活動還未開展之時就開始部署如何出版學生的論文集、作品集,舉辦學生的成果展示會,甚至邀請各方人士、社會賢達參加成果展示會等。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總結(jié)階段固然值得重視,但過多地渲染成果而忽視實實在在的過程,忽視過程中的豐富教育資源的挖掘,是非??上У?,也是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和目標追求背道而馳的。
二、教師方面
教師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實施的關鍵,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具體落實者、指導者和管理者。與傳統(tǒng)的學科課程的實施相比,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涉及因素多、時間長、場所多、安全要求高。因此,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有畏懼思想和情緒,而且多數(shù)教師缺乏與該課程相關的知識、能力,碰到問題時往往不知所措。由于多方面原因,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確實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首先,大多數(shù)教師過于注重活動的形式,而忽視活動的實質(zhì)。目前,我國各地小學在新課程改革精神的鼓舞下紛紛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并通過活動展示、報告會、研討會等形式進行交流和研討。從各種各樣的活動展示中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很多活動組織得熱熱鬧鬧,形式豐富多樣,但這些熱熱鬧鬧的活動究竟給學生帶來了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實施的教師也說不清楚。這往往是由于教師在課程設施缺乏對課程目標、價值的把握和準確追求導致的。綜合實踐活動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形式主義的、限于表面化的活動固然給人們帶來感官上的滿足,但對學生的發(fā)展缺乏實質(zhì)性的貢獻,這種現(xiàn)象不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真正追求。
其次,一些教師用學科教學的方式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目前,一些教師采用“教”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來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甚至一些綜合實踐活動公開課都是采用“徹頭徹尾的學科教學方式”來上,按“復習已有知識”、“引入新課題”、“教師進行傳授”、“學生課堂討論”、“進行課堂練習”等環(huán)節(jié)進行。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并不奇怪。這是由于這些老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教學的區(qū)別尚未清楚,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式及基本要求尚不明確,往往用學科思維來認識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問題。
再次,有一些教師缺乏對學生學習時間的整體管理。有些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有一股熱情,但缺乏科學精神,缺乏對學生心理特點的把握和學生學習負荷的認識。曾有一位教師為四年級學生安排了十三個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而且每個主題的活動都涉及調(diào)查研究、網(wǎng)絡查閱資料、撰寫論文等,結(jié)果學生課外忙得不可開交,部分家長也只好代替子女去“訪問”、去“調(diào)研”、去“寫作”。
最后,一部分教師缺乏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綜合實踐活動強調(diào)課程與生活、社會的有機聯(lián)系,它突破了傳統(tǒng)課堂的局限,向社會生活領域和自然環(huán)境延伸,也正因為如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相當一部分教師對課程資源的認識存在不足,把課程資源僅局限在教材等文本資源上,對素材性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不足,或者是開發(fā)利用的面太窄;也有的教師責怪學校的資源太少,認為課程資源就是條件性資源。
(三)學生方面
小學生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施加影響的主要對象,是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和受益者。但是,目前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學生作為活動主體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使活動不能順利地進行,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不能得到很到的體現(xiàn)。
首先,課程實施中學生的興趣轉(zhuǎn)移問題。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學生都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課題、查找資料、參與活動過程、展示活動作品、進行自我評價等。在課程實施初期,學生往往會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和滿腔的熱情,然而在活動的中、后期,學生的興趣往往會發(fā)生轉(zhuǎn)移,出現(xiàn)與預期活動目標不相符的現(xiàn)象。如果這時有的教師強迫學生去參加活動,有的學生就會被動應付,有的學生則是中途放棄,這也不能達到預期目標。
其次,學生對課程的認識問題。受傳統(tǒng)觀念和家長的影響,再加小學生的認識水平有限,他們認為能考上重點學校是他們的努力目標,把分數(shù)看成是自己唯一的成績,因而不愿意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上,認為這樣會影響自己正常課程的學習。因此,學生沒有能正確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樣使課程在實施過程中缺少積極的驅(qū)動力。
最后,學生在課程實施中活動方式的選擇問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通過教師指導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中選擇主題,但是不同的主題學生所采取的活動非常單一,學生在活動實施過程中缺乏對多種活動方式的選擇,只是局限于同班同學之間的合作、小組合作等方式,而很少參與跨班級、跨年級、跨學校的合作探究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基于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密切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xiàn)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tài)。因此,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產(chǎn)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了解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解決存在的問題,有效地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3-152.
[2]顧建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2-215.
[3]許興海.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探索與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0,(12).
[4]李建年,陳小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問題及思考[J].貴州教育,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