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德
好靜,偌大的病房萬籟無聲,連針掉下地也聽得清……
半閉著眼睛的湯太,倚在背靠椅上,雙腳伸入正昏昏酣睡的病人的被窩取暖,思緒萬千。去年,也是這個時候,她得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不但住入這間病房,還是躺在這個床位。那時,適逢丈夫在外地調研考察,是她對門的熱心女人陪伴她來醫(yī)院就診,并代辦理入院手續(xù)的。
也許是那熱心女人將事情迅速反饋給丈夫的單位吧,次日醫(yī)生還未查房,局辦公室李主任就已拎著一大摞水果、奶粉來到病房噓寒問暖了。
湯太很清楚記得——醫(yī)生們查完房后,李主任又緊追著醫(yī)生腳跟來到醫(yī)護辦公室,談了很久很久,回到病房時,臉色沉重卻帶著笑容撫慰她:“局太,你放心,我們已經(jīng)同醫(yī)院打好交道,用最好的醫(yī)生,最好的藥來治……”
頓時,湯太心里泛起了絲絲暖流。
李主任剛走,局工會主席等一大批人擁進病房來。頃刻,鮮花,水果將病房的床頭柜,床沿都堆滿了,病房像大商場門口似的熱鬧。然而,來探病者都極有分寸,毫不喧嘩,只是于無聲中爭先恐后躋身床前,畢恭畢敬向她小心問候……
好不容易過了午休,湯太吃過藥不久,病房又熱鬧起來。在醫(yī)院附近小食店吃過盒飯的李主任像主人那樣,禮貌且極有分寸地接待一批批前來探望湯太的友人……
湯太雖閉目養(yǎng)神不說話,但她的心里卻十分清醒明白,自己入院的一切一切,都是局里的人和丈夫的朋友在支撐打點的。所以,她感到寬慰,更多的是自豪。
華燈初上時分,丈夫終于趕到病房,小心地坐到床沿。這陣子的病房別說擠不下人,連門口的通道也擠滿拎著禮物的探病者。人人都對神色凝重的湯局長小心賠笑、勸慰。
閉目養(yǎng)神的湯太臉上綻出笑容,心里如灌了蜜……
生活有時偏偏像戲劇那樣巧,剛好一年,過了“知天命”才幾年的湯局長因“宴會”而入住了這兒——據(jù)醫(yī)生診斷,湯局患了腦溢血,即使醒過來,也說不定是植物人了。
畢竟是夫妻,湯太表示,即使傾家蕩產(chǎn),也要救治他!
但前來幫忙照料的人日漸少了,來病房探望的人也屈指可數(shù)。湯太幾次到局辦公室找李主任,請求派人像她去年住院時輪班照望一下。李主任十分為難地搔著頭:“唉,這陣子,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嘿嘿,讓我向領導反映反映,想法——”
湯太緩步退出辦公室,眺望車水馬龍的街道,又想起去年——如果此刻躺在病床上的是我,我那老頭子不用像我這樣勞碌奔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