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心
中學生的道德越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違紀行為,由學校判定為違反校紀校規(guī)的行為;二是悖德行為,由教師判斷為違反道德觀念和道德準則的行為。這兩個方面的道德越軌行為能直接或間接體現(xiàn)當前我國學校道德教育的問題,對它們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搭建以越軌為契機促進學生道德生長的有效策略的平臺。當前我國學生道德越軌的主要表現(xiàn)為紀律性越軌和倫理性越軌兩種情況,前者包括學習中的違紀行為和生活中的違紀行為,后者則是指學生違反道德觀念和道德準則的越軌行為。其中,倫理性越軌對學生道德發(fā)展影響極大,是越軌行為中的核心問題。
造成當前我國學生道德越軌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和家庭因素是重要的影響源。當然學生心理特征和自身道德素質(zhì)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例如,社會轉型的文化嬗變動搖了我國學生的價值觀念;全球化時代外來文化的沖擊加劇了我國學生的精神困惑;網(wǎng)絡的作用直接構成了學生道德越軌的催化劑;學校因素是學生道德越軌的重要影響源;我國學校學生管理方面的諸多不足,尤其是對待越軌學生有欠科學和人文關懷的簡單化措施,對學生的道德生長極為不利;家庭教育方式失當,影響著學生的道德發(fā)展;以及越軌學生對自身角色的錯誤定位也會影響著道德越軌的走勢。造成學生道德越軌的因素是復雜多樣的,關鍵是我們怎樣認識學生的道德越軌行為,然后以此為教育契機,因材施教,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和道德水平。
端正學生德育觀,奠定學生
道德越軌轉化工作的基礎
觀念是人的行為的制約性因素,有什么樣的觀念,相應地也會有什么樣的行為。教師的思想觀念是支配其教育行為的因素。因此,在教育實踐中,教師的思想觀念至關重要。要改變當前我國學校不盡如人意的道德教育狀況,首先就要從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而要正確處理學生的道德越軌問題,那就要培養(yǎng)教師的辯證發(fā)展觀。
受傳統(tǒng)僵化的教育思想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對待學生的道德越軌行為,往往只看負面不看正面,只看破壞性因素不看建設性因素。這種形而上學的作風很不利于越軌學生的道德生長,甚至不利于整個社會的道德發(fā)展。其實,行為的道德越軌并不必然得出其道德上“惡”的結論,無論主體行為所超出的道德常軌,是當下社會中為絕大多數(shù)人所認可的道德規(guī)范和信條,還是不合理合義的規(guī)范和信條,只要我們辯證地看問題,就不難發(fā)現(xiàn)越軌行為背后所蘊含著的道德生長的有利因子。所以,培養(yǎng)教師的辯證發(fā)展觀對于學生道德生長的促動必不可少。
教育的任務之一就在于引導學生特別是有越軌行為的學生,積極領會道德對社會與自身的意義。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道德追求建立在道德目的明確的基礎上,從而增強道德教育各項工作的自覺性和實效性。
引導學生澄清道德價值,讓越軌學生
在價值澄清中實現(xiàn)道德生長
蘇霍姆林斯基說:“小孩子犯了錯誤或有過失之后,獨自感到自己有過錯,深受良心責備,這一點會給教育者帶來更大的快樂。我把這種情況看作是自我意識的勝利,是人的精神驕傲的飛躍,勇敢面對真理的表現(xiàn)。我作為一個教育者認為,孩子每一次這種精神上的飛躍,都是他們道德上的財富,因為在道德上使學生們充滿了一種思維——這是我們孩子們最寶貴東西。”當學生的行為與既有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信條發(fā)生偏離時,這意味著其價值與大眾認可的道德常軌處于矛盾和沖突中。兩種價值或多種價值的沖突狀態(tài)直接導致了其沖突行為的選擇。這就要求教師以學生越軌行為為切入點,幫助學生認識行為的沖突性,分析其中互相沖撞的多種價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通過對話、討論、自我剖析等多種手段,充分敞開,使學生最后達到道德觀念的澄明之境,實現(xiàn)道德的飛躍。而為了使價值澄清活動收到預期效果,教師一要注意凸顯學生道德教育的主體性人格,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自覺能動性,使多種價值充分暴露,使越軌行為中的積極因素得到升華;二要因勢利導,以正確價值導向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念,選擇合理合義之行為,提升道德自我教育能力,不斷促進道德生長。
關心學生,讓越軌學生在體諒
關心的情懷里促生道德
學生越軌的情形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常規(guī)下的道德越軌,即學生由于道德素質(zhì)的缺陷而沖撞依然具有長遠生命力的道德規(guī)范和信條;另一種是由于社會進步所帶來的越軌行為,即學生行為所沖撞的道德規(guī)范在社會發(fā)展面前已喪失存在的必然性。對待越軌學生,教師要多關心體諒他們。面對越軌學生,教師要有一顆慈善之心,如同對待親朋好友一樣,多為他們干點實事,生活上關心照顧他們,思想上多跟他們溝通,學習上盡力幫助他們,放開手腳,鼓勵他們投身實踐,為他人、為社會做些力所能及的有益之事。通過關心體諒,給越軌學生增添信心和勇氣,促進其道德生長。后一種情形是學生越軌中的新情況新事物。在短期內(nèi),它會暫時導致社會的“無序”與“紊亂”,但從長遠發(fā)展來看,它能直接促進道德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所以,對這種情形的越軌學生,教師更應該以寬容大度之心精心呵護。
首先,教師要關心體諒學生,鼓勵學生的行為,積極扶植新生事物。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青少年學生的道德主體意識進一步增強,在社會道德的陳規(guī)陋習面前,他們有時有自己的判斷和獨特主張,他們敢于以自己的冒險行為去挑戰(zhàn)社會,去沖撞“傳統(tǒng)”,而正是這種越軌行為,暴露了某些社會道德的不合理性,啟發(fā)人們的道德思維,促進道德生長。對于有這種大膽行為的學生,教師應該關心體諒他們,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并以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去鼓勵他們,去倡導有益于社會道德發(fā)展的嘗試性行為。
其次,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認識越軌行為蘊涵著的積極有利因子,因勢利導促進其道德精神的提升。盡管學生在作出大膽的冒險行為決定時,他們心中已有自己的合理主張,但是,這畢竟是沖撞既有道德規(guī)范和信條的嘗試性行為,是越軌行為。如果教師對這種蘊涵著道德生長的有利因子的行為予以打擊或不理不睬,消極待之,那么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受到重挫,一次道德精神得以超越的良好機會就會因此而錯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也會因此而遭受扼殺。為了充分利用越軌行為中的積極有利因素,教師要關心體諒學生,引導他們分析行為沖突的原因,認識自身行為的合理性或發(fā)展?jié)撡|(zhì),及時地促進其道德精神的飛躍。
利用道德越軌的真實情境,讓學生
反思與體驗越軌情境
在真實的越軌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反思道德的發(fā)展性道德思維能力。我國道德學家主張通過“慎獨”的方式來修煉道德修養(yǎng)。所謂“慎獨”經(jīng)驗,良好道德習慣的養(yǎng)成也離不開實踐。完整的德育過程,應該是體驗者的認知活動、體驗活動與踐行活動相結合的過程。道德越軌能為學生的道德生長提供各種有利可能性。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嘗試,在嘗試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反復體驗,不斷總結,不斷提高道德認識,促進道德生長。例如,對學生違反網(wǎng)絡道德規(guī)范的行為,教師不能限制學生上網(wǎng),相反,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網(wǎng)上沖浪,在上網(wǎng)中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他們澄清問題,形成網(wǎng)絡正確道德觀念,養(yǎng)成上網(wǎng)的良好道德修養(yǎng)??傊?實踐既是德育的出發(fā)點,也是德育的落腳點。道德越軌能為道德教育提供真實的教育情境,教師應引導學生投身實踐,大膽嘗試,踐行道德,在實踐中反思越軌行為,充分利用其積極因素,促進學生道德生長。
總之,學生道德越軌問題是學校道德教育的永恒課題,也是學校德育永遠不可回避的現(xiàn)象。學生的道德越軌行為既暴露了自身道德修養(yǎng)方面的種種問題,說明了學校德育的緊迫性,同時也敞開了行為沖突背后道德生長的有利契機。越軌現(xiàn)象是必然的、絕對的,有時難免令學校尷尬和無奈,但也給學校德育帶來發(fā)展的良好機遇。
(作者單位:江蘇沛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