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蕾
長期以來,我國的作文教學(xué)基本上是一種固定套路的形式訓(xùn)練,無論是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還是應(yīng)用文,都片面地追求固定的套路形式。學(xué)生總是被指導(dǎo)著去表達一些人云亦云的東西,甚至有些學(xué)生改頭換面地抄襲“優(yōu)秀作文”。這些都嚴重違反了大綱的寫作取向,導(dǎo)致學(xué)生怕寫作文,老師怕批“千人一面,萬口一詞”的作文。
社會是日新月異的,生活也非一成不變。我們的寫作教學(xué)也要指導(dǎo)學(xué)生寫新鮮的、個性的、真實的、真情的作文。
一、人物置換
這是一種比較新穎的角度,它包括化物為人和化人為物。化物為人就是把物當作人寫,行文中會出現(xiàn)“我”、“你”、“他”這些人稱代詞,使物的語言、行為、情態(tài)都染上人的色彩?;藶槲锞褪前讶水斪鑫飦韺?,有時把人美化,比如把人化作美麗的蝴蝶,化作飛翔的小鳥,化作怡人的和風?;黠h逸的白云等;有時則將人異化,比如把人化作一匹狼、一只狗、一條蛇等等。這樣雖然有點荒誕,實則透露出作者的匠心,體現(xiàn)出一種創(chuàng)意。
例:我想,我快要死了吧?因為我聽到了你磨刀的聲音。
我拼命地睜大眼睛,為的是不讓淚水流下來。我不止一次地在心里說,要堅強面對,可我還是做不到。12年哪!整整12年!這么多年來的感情都付之一炬了嗎?在我還是一只小狗時,你不是說會好好待我嗎?你不是說會一直守護在我的身邊的,不讓別人傷害我的嗎?我當時也在心底暗暗發(fā)誓:要永遠保護你,即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知道嗎,我履行了我的諾言,可你呢?
我不怕死。真的,一點兒也不怕!如果我怕死,那么就不會有草原上那驚心動魄的一幕和我脖子上的傷痕了。(摘自作文《逝去的風景》)
本段的切入角度很有特點。作者化物為人,模擬一只狗的口吻來敘述,從狗的敘述中,我們知曉了“我”這只狗效忠主人的經(jīng)歷,知曉了主人惟利是圖、揮刀殺狗的冷酷無情。文中狗的人性與人的獸性相互參照,在強烈的對比中表達了深刻的主題。這就啟示我們:人物置換,從物的角度來關(guān)注社會生活未嘗不是一種嘗試。
二、褒貶錯位
褒貶錯位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明褒實貶,也就是反話正說,即要批評一種人,揶揄一件事,嘲諷一種生活態(tài)度,抨擊一種社會現(xiàn)象,不從反面入筆,而是從正面著墨;一種是明貶實褒,也就是正話反說,即要贊揚某個人的精神,肯定某件事的價值,承認某種物的作用,不正面著色,卻故意反面敷粉。這種表達角度的好處是打破文章的常規(guī)切入角度,在巧妙的錯位中創(chuàng)造心意。
例:不愛喬丹,因為太愛籃球。我一直認為籃球的魅力就在于它充滿了激情與競爭,令人歡呼雀躍、熱血沸騰。而球員對勝利的渴望也在于此。可是,自從有了喬丹,他所向披靡,獨步江湖,一切比賽都讓他擾得沒有了懸念。每次總是喬丹領(lǐng)著他的公牛隊獲勝,真讓人膩得慌。所有球員對勝利的渴望也被喬丹的王者之風沖得遙遙無期,比賽成了只有喬丹的獨角戲。
不愛喬丹,因為太愛NBA喬丹難道不是通過NBA才被眾人所知的嗎?然而,喬丹卻成了NBA的代名詞,就好像一些人不是因為愛籃球才愛喬丹,而是因為愛喬丹而去愛籃球一樣,簡直不可思議。(摘自作文《不愛喬丹》)
上文很好地體現(xiàn)了褒貶錯位的特色。文章標題是“不愛喬丹”,作者也一再表明不愛喬丹的理由:“一切比賽都讓他擾得沒有了懸念”,“喬丹成了NBA的代名詞”等等,然而就是在這喋喋不休的“不愛”聲中,作者對喬丹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卻通過這些貶抑之語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讀后令人叫絕!
三、定點特寫
特寫是電影電視藝術(shù)中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即著重于人物的某一部分,將其特別放大,以達到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定點特寫就是借用這種方式,選定某一個點,進行放大式的“拍照”。比如著名作家方紀的《揮手之間》,就抓住了毛主席離開延安赴重慶談判登機時揮手的一瞬間進行特寫,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定點特寫首先要定好“點”,盡量在這個“點”上反映出“面”上的內(nèi)容,而且這個“點”在文中最好是唯一的。然后是寫好這個“點”,既然這個“點”是唯一的,那就需要作者善于駕馭,通過切割、分解、穿插等手段,寫活、寫深、寫透這個“點”。
例:心中一直儲存著一道弧,那是父親脊背彎彎的弧線。
田野上,脫谷機沙啞的吼叫融入了盛夏的灼熱。父親斜躬著身子,將一把把稻谷送進機口。無法看清父親的臉,只能看見他的兩只手有節(jié)奏地梳弄著稻穗。看得最清楚的是父親赤裸著彎彎的脊背。
那脊背被歲月的風霜壓變了形,早已失去了昔日的挺直。此刻,父親光光的脊背構(gòu)成了一道隆起的弧,任憑毫無遮攔的烈日猛烈地炙烤。其實,那道弧早已被烤成了古銅色。6月的驕陽對它已是無可奈何了。
機器在喧囂,汗水在弧上肆意流淌,秸桿的殘渣在古銅色的弧背上勾勒出一幅叫不出名的圖案來。(摘自作文《心中的弧》)
本段的創(chuàng)新即體現(xiàn)在“定點特寫”這一角度上。作者沒有整體勾勒父親的形象,也沒有完整地敘述父親的故事,而是將切入點鎖定在“父親脊背彎彎的弧線”上,通過對“脊背”的特寫來凸現(xiàn)父親的特征,從而將彎彎的弧線定格在了讀者的視線中,使文章流露出濃濃的意蘊。
四、多角切入
單角切入的文章很多,從多角切入的文章就比較少了。所謂多角切入,指的是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切入一個相同的人或一件相同的事,通過多種視角表現(xiàn)對該人或事的態(tài)度。多角切入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并列式”,比如寫某個人,讓幾個人從不同角度對他進行審視或評說,從而完整地表示出這個人的性格特征;另一種是“縱向式”,比如為了敘述某件事,通過眾人的言行舉止將來龍去脈表述清楚,使人獲得對該事的完整印象。運用多角切入方式可以寫人敘事,也可繪景狀物,其特點是角度新穎,形式活潑,筆法搖曳多姿,富有創(chuàng)造性。
例:語文老師說:“當某個聰明人使用它時,那可能是“忍辱負重”:當一個膽怯的人使用它時,那可能是“忍氣吞聲”:當使用到一定限度時,它會‘忍無可忍?!?/p>
數(shù)學(xué)老師說:“當我們在事件的平面上,以時間為橫軸,空間為縱軸,任意的坐標點都會確定一個‘忍字,只不過性質(zhì)不同罷了。”
英語老師說:“忍從來只有‘-ing形式。而沒有‘-ed形式。也就是說。忍只有現(xiàn)在時。而事情過去了,再忍也于事無補了?!?/p>
化學(xué)老師說:“如果把矛盾看成是一個化學(xué)反應(yīng)的話,那么忍肯定是這個逆反應(yīng)的催化劑,有了它,矛盾就一定能解決?!?摘自作文《老師對‘忍的詮釋》)
作者采用了多角切入的方式,巧妙地讓不同學(xué)科的老師來詮釋“忍”,于是語文老師、數(shù)學(xué)老師、英語老師、化學(xué)老師紛紛表達了對“忍”的看法。從表面上看好像是老師們在詮釋“忍”的內(nèi)涵,實際上卻是作者在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讀“忍”。由于作者選擇的角度巧妙,讀來別有一番韻味。
五、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是一種完全打破常規(guī)的切入角度,它常常借用詩詞名句或名人名言等作為一篇文章的切入點,然后為這些名句搭起的骨架填充一些名言名句以外的內(nèi)容,從而嫁接出全新的意蘊。這種方式既可以將詩詞或名句整體嫁接,然后通過有關(guān)內(nèi)容對其進行藝術(shù)分解,也可以分散采擷一些名言詩句作為文章的小標題或中心句,進行分散式的嫁接。
移花接木,一要善于“移花”,二要善于“接木”。要注意的是,文中的“木”是內(nèi)容,是對“花”的有意曲解或巧解,要解得新鮮,解得巧妙。
例:一只年老的烏鴉,無力地拍打著自己瘦弱的翅膀,落在一棵沒有枝葉的老樹上。雖然它小心翼翼,但仍然把那棵老樹驚動了,老樹晃動了幾下,終于又安靜了。烏鴉唯一的伙伴是纏繞在老樹上面的枯藤。日暮里,烏鴉昏黃的老眼盯著遠方,它似乎又想起昨日,一群人拿著利器和獵槍,闖入它的家園,殺死了它的同胞,毀滅了整座森林,只是為了獲取優(yōu)質(zhì)的木材。(摘自作文《人類,止步吧!》)
此段可謂移得巧,接得妙!作者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嫁接到文中來,用“枯藤老樹昏鴉”的意境撐起構(gòu)思的框架,讓人籠罩在一種凄美蒼涼的氛圍里,從而強烈地感受到大自然無聲的血與淚的控訴,極大地觸動了讀者的心靈。文字含沙射影地道出了人類對環(huán)境的破壞,有種催人警醒的力量。
作文要創(chuàng)新,就要打破常規(guī)思維,選取獨特的角度,這樣的文章才能讓讀者耳目一新,甚至拍案叫絕。而要想使你的作文獨特,富有個性,就需要有獨創(chuàng)性的思維來做支撐,這不僅需要在平時的作文學(xué)習(xí)中有意識地加強訓(xùn)練,掌握相應(yīng)的技巧,還需在別人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創(chuàng)新和突破,真正將技巧為我所用。
新作文·中學(xué)作文教學(xué)研究2009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