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我的婆婆今年65歲,一向身體挺好。公公也身板硬朗,由于懂技術(shù),退休后一直被一家公司返聘。老兩口眼看可以安度晚年了??墒且荒昵?公公不得不回家來照顧婆婆,這是為什么呢?
婆婆一生勤勞,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一手拉扯大4個女兒,1個老兒子。我和丈夫結(jié)婚后,婆婆說,大事都辦完了,可以享清福了。可是,不知怎么婆婆身體卻時常鬧病了,不是心慌心跳,就是頭暈胸悶,這家醫(yī)院,那家醫(yī)院,沒少去。吃藥、打針、輸液,辦法沒少想。每到婆婆鬧病的時候,全家人都悉心照料。不過每次鬧病,幾天后婆婆也就好起來了。直到去年,婆婆一定要公公回家來照顧自己。公公回家之后,婆婆的身體并不見好,反而一日三餐都要別人動手,什么都要人照顧了。
我和丈夫送婆婆去一家大醫(yī)院,進行了全面檢查,誰知各科專家仔細檢查之后的診斷是,婆婆的各項身體指標,雖然隨著年齡增長功能方面有些衰退,但屬于正常,完全可以放心。原來婆婆沒有生理性的疾病,那么婆婆為什么總是感覺不舒服呢?丈夫帶母親去看了心理門診。
心理醫(yī)生說,假如一個人患有許多身體不適的癥狀,如頭疼、頭暈、耳鳴、胃口欠佳、惡心、心跳、胸悶、腰酸、背痛、四肢無力、消化不良、拉肚子、便秘等等,長年感到這些身體的不舒適,而身體檢查卻查不出特別的軀體毛病,可能與心情有關(guān)時,就可能屬于“體化癥”了。這是因為長久的心理緊張或頹喪,導致心病跑到了身體上。
經(jīng)過溝通,婆婆對心理醫(yī)生道出了心里話。原來,自從我這個兒媳娶進門,娘倆的性情就不相投。婆婆心里總是不舒暢:“我做飯看孩子,一天到晚不清閑,媳婦好像一點也不領(lǐng)情,有時候還滿臉地不高興。想說給兒子和老伴,爺倆也是一天不著家?!蔽ㄒ蛔屍牌鸥杏X心情舒暢時,就是她生病的時候:“我一生病,不但老伴、兒子照顧,兒媳也倒水拿藥,問寒問暖。只有這時候,我才感到自己像個有兒媳伺候的婆婆?!?/p>
這就是婆婆心病跑到身體上的秘密。難道說,婆婆是裝病嗎?心理醫(yī)生告訴我,婆婆沒有裝病,而是她的心理預防機制的退行作用。人在面臨挫折和困難的時候,為了減輕內(nèi)心的痛苦,人通過幼稚行為來避免自己承擔責任,從而減輕痛苦。退行作用可以讓人減輕內(nèi)疚感,得到別人照顧和原諒。只是適當?shù)皿w的退行行為是正常的,幼稚不當?shù)男袨閯t是不正常了。婆婆的潛意識里對婆媳關(guān)系的不滿,讓她心里不好受,但又不愿公開表現(xiàn),于是,身體時時有病而且時重時輕,因為生病的痛苦她能夠承受,可是和兒媳處不好關(guān)系,卻不是她愿意承認的。
聽了心理醫(yī)生的診斷,我不由得感到慚愧。婆婆確診身體沒有問題,這一個很好的“契機”。我和丈夫商量后,由我陪著婆婆和公公到外地旅游,一路上我盡心盡力地補償對二老的“情感債”,更好地表達對公婆的關(guān)懷?;貋砗?丈夫也在婆媳之間多溝通,讓婆婆改變一味地壓抑自我的方式,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過了半年,婆婆身體一天天地好起來,不但不用人照顧了,還勸公公外出工作了。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