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冬,蔣介石在振武學(xué)校畢業(yè),遂按慣例被派赴日本高田陸軍第十三師團野炮兵第十九聯(lián)隊為士官候補生。
當(dāng)時蔣介石23歲,初入伍是二等兵,處于連隊最底層。按日本武士道的規(guī)矩,下級必須絕對服從上級。二等兵之上是一等兵、下士、中士、曹長、特務(wù)員,然后是正式軍官,都要層層服從和伺候,稍有不慎,就會受到斥責(zé),甚至挨打??梢哉f,蔣介石剛?cè)胛闀r,上面官階累累,壓迫重重。日子過得苦不堪言,但是迫于無奈,他只能忍氣吞聲,逆來順受。
高田是寒冷多雪的地方,到了冬天,有的地方雪深丈余,環(huán)境極其惡劣。蔣介石生在中國南方,長在江南水鄉(xiāng),習(xí)慣了溫和濕潤的氣候,所以對這種寒冷多雪的環(huán)境極度不適應(yīng)。日本軍中的生活,更是只能用“清苦”二字來形容。蔣介石剛到連隊時,每天清晨起來除了迅速收拾好自己的服裝被褥外,還得向長官盡“忠誠”,干些打洗臉水和擦皮鞋之類的低三下四的活兒,待遇極其低下。
其中,最重要的軍事任務(wù)是洗刷拖炮的馬匹,因為它們是當(dāng)時運輸?shù)闹饕獎恿ΑE谲嚨冗@些笨重的機械全憑馬匹牲畜來運輸轉(zhuǎn)移,所以對照料馬匹的要求是很高的。
蔣介石每每洗了臉后,就由長官帶到馬廄去擦馬,要從馬蹄、馬腿擦到馬背,經(jīng)過馬背擦到馬頭、馬尾。這馬的每一個關(guān)節(jié)、每一塊肌肉,都要用手掌盡力地摩擦。這樣大概經(jīng)過一小時,將馬渾身擦熱,馬的血脈就漸漸通暢了,這時候蔣介石也早已大汗淋漓,氣喘吁吁了。擦完馬之后,再將它牽到廄外雪地里的馬槽去飲水和喂料。直到把馬喂好了,才能回營房去吃早飯。到了傍晚,又要同樣地到馬廄去把馬再擦一次,然后才能吃晚飯,蔣介石就這樣咬牙堅持著。
以“粗糧”著稱的日本軍隊伙食在質(zhì)和量方面,也讓蔣介石大吃一驚。在那里每人每餐只許吃一碗米飯,每星期要吃幾餐麥飯。菜有時是3片咸蘿卜,有時是1塊咸魚,只有星期日才能吃到一點豆腐、青菜和肉片。無論你是否吃飽,都不允許吃回頭飯。
蔣介石在入伍的最初半個月之內(nèi),僅憑這點雜食肯定吃不飽,再加上任務(wù)繁重,所以常常感到饑餓難耐。白天毫無辦法,只有到了晚上才能到軍營里的酒保俱樂部買餅干充饑。但是餅干也是限量的,不能任意購買,每次最多是兩三片,而且去遲了還買不到。餅干的質(zhì)料又非常粗糙,蔣介石在家里和學(xué)堂時,雖然貧困,也不至于吃這些垃圾食物??墒沁@會兒所有的粗糧雜面都成了美味佳肴,在津津有味地品嘗“美食”之后,蔣介石總是一副得到滿足的模樣。大概過了兩周的時間,蔣介石試著不吃這些餅干,沒想到奇跡發(fā)生了,他竟不再感到饑餓。因為他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
地位的低下,生活的清貧不堪,環(huán)境的極其惡劣,這就是蔣介石在高田軍營生活的真實寫照。但蔣介石當(dāng)時并沒有意識到這種生存條件的低劣和清苦,對起居飲食也不在意;相反,他憑著年輕人固有的熱情和為理想奮斗不息的精神動力,積極地調(diào)整自己,磨煉自己,為自己打氣加油。
大雪紛揚,天氣寒冷,蔣介石像不少日本人那樣,用雪擦身和洗冷水澡。蔣介石認為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鍛煉,身體開始變得強健起來。他自己也說道:“好的身體,天生我的只有三分,其余七分全靠鍛煉。”任務(wù)繁重,身份卑微,人不如馬,蔣介石在恥辱中磨煉自身意志,以苦作樂,達到了較高的思想境界。后來他回憶這段經(jīng)歷時,認為這是他生平最大的學(xué)業(yè),“到如今仍覺以苦為樂,不畏艱險的精神,完全得力于此”。
吉茂青薦自《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