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qū)門口有個小超市,超市里面有個不足兩平方米的小柜臺,無論什么時候去,柜臺前都有三三兩兩的人圍在那里挑選手機。不明白為什么這個柜臺的銷售業(yè)績這么好,所以經(jīng)常湊熱鬧過去看一下,發(fā)現(xiàn)這些手機功能很“強大”,什么MP4啊、300萬像素攝像鏡頭啊、GPS導航啊應有盡有,價格卻讓人很“寒”。同等功能的手機在商場要四五千元,這里七八百元就能搞定。
這些天網(wǎng)上在熱烈討論“山寨機”的話題,引起了我的興趣,追著看了幾篇文章,恍然大悟所謂的“山寨機”,就是我看到的小超市賣的那些手機。這個名稱太鄉(xiāng)土太原生態(tài)了。它的來源據(jù)說是因為臺灣一家芯片開發(fā)公司,研究出一種可以將手機多種功能集于一身的芯片,一舉突破了技術壁壘。只要會用螺絲刀,買來各種配件之后就可以生產(chǎn)手機了。據(jù)說在南方某地不僅做小電器、小工具的廠商開始生產(chǎn)手機,很多賣服裝、賣菜的也成了手機廠廠長了。
我辦公室里的一位司機師傅,他的手機有一個特點,來電鈴聲特別大,每次來電如果他不在屋子里的話,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要么出去抽煙要么出去倒水,以防耳朵遭罪。這手機他用了一年多,直到現(xiàn)在才知道原來這是一部“山寨機”。想想也是啊,以前不是有句廣告語這么說的嗎:“中國移動手機卡,一邊耕田一邊打。”就非常地人性化,如果“山寨機”聲音不響亮點,在深山老林里,離得遠了點,寨主們怎么能聽得見?
有幾天都快成為“山寨機”的粉絲了——這沒啥丟人的,國家取消了手機牌照,“山寨機”也是合法的了,想想萬惡的“大哥大時代”,再想想欣欣向榮的“山寨機時代”,不對比哪知道時代的變化如此之快。以前的手機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征,現(xiàn)在俺們山寨的寨主們拿在手里不斷調試者鈴聲,那感覺真像《馬大帥》中范德彪說的那樣:“崗崗的。”
不過,如果看到這里你對“山寨機”也動心了的話,不妨先看看網(wǎng)上一句很到位的評價:“功能極其豐富,價格極其低廉,外觀極其新穎,質量極其不可靠。”除了質量問題。“山寨機”愛吹牛的毛病也挺不招人待見,比如一款山寨機說它的電池可以待機665天,有網(wǎng)友回帖說:“昨天充電。結果整個小區(qū)都停電了,我把電池拔出來后,整個小區(qū)又都有電了,今天電業(yè)部門的人過來說我欠了2萬元的電費?!?/p>
圍繞“山寨機”的流行甚至產(chǎn)生了“山寨機文化”。不過,山寨機流行的深層含義我倒沒考慮那么多,反正這個名字聽上去很是讓人樂不可支,容易聯(lián)想起“占山為王”和“壓寨夫人”之類的傳奇故事。以后有不明白的人問什么叫“山寨機”,可以這么解釋,“山寨機就是壓寨夫人專用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