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常常教育我們,要用真情關愛別人,幫助別人,然而生活中,我們對他人的關愛和幫助,有時會給他人帶來尷尬,什么原因呢?看一看美國開國元勛富蘭克林對下屬的關愛,也許對我們會有一定的啟發(fā)。
一天,富蘭克林和年輕的助手一道外出辦事,來到辦公樓的出口處時,看見前面不遠處正走著一位妙齡女郎,也許是她步履太匆忙,突然腳下一個趔趄,身體失去平衡,一下子就跌坐在地上,富蘭克林一眼就認出了她,這是一位很注重自己外在形象的職員,平時總是修飾得大方得體、光彩照人,助手見狀,剛要上前去扶她,卻被富蘭克林一把拉住,并示意他暫時回避,于是,兩人很快折回到走廊的拐角處,悄悄地關注著那個女職員的動靜,助手滿臉不解:先生不是經(jīng)常教導我們要關愛、幫助別人的嗎?
面對助手的困惑,富蘭克林只輕輕地告訴他:不是不要幫她,而是現(xiàn)在還不是時候,再等等看吧,一會兒,那位女職員就站起來,她環(huán)顧四周,撣去身上的塵土,很快恢復了常態(tài),若無其事地繼續(xù)前行,女職員漸行漸遠,助手仍然不解,富蘭克林淡淡一笑,反問道:年輕人,你難道就愿意讓人看到自己摔跤時那副倒霉的樣子嗎?助手聽后,頓時恍然大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一種關愛叫尊重對方的自尊,我們對他人的幫助既要注意場合,還要把握火候,不注意場合和火候的幫助,往往會適得其反,請記住:關愛,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