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獨生子女的比例已達到99%,不少家長對獨生子女過分溺愛,過分保護,過多照顧,過高期望,只注意無休止地滿足孩子的生理、物質需要,而忽略對幼兒性格的培養(yǎng),造成了許多獨生子女的獨立性差,經(jīng)不起挫折,不懂得關心別人,任性等問題。另外,不少家長怕孩子受欺負學壞,不讓孩子出門與同齡伙伴交往,這些對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和身心健康極為不利。國家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為幼兒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幼兒能身心健康地成長……,這一教育思想必須滲透到各個領域教育中”。音樂教育正是讓幼兒身心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它與幼兒生活、學習和成長密不可分。
音樂是通過樂音為物質手段來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這種藝術形象可以潛移默化地感染人、教育孩子。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節(jié)奏和樂調有強烈的力量浸入人心靈最深處?!敝袊糯乃枷爰?、教育家孔子說:“移風易俗,莫善于樂?!边@些重要的音樂美學思想都說明,音樂對培養(yǎng)良好的社會道德風范,對培養(yǎng)和諧發(fā)展的人才多么重要。
音樂所具有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對于本身就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幼兒來說更為重要。我在教學中作了以下一些積極的探索:
首先,在音樂教育活動中讓幼兒積極進行情感的體驗。
幼兒期的孩子在情感方面是不斷發(fā)展的,高級的社會情感發(fā)展也開始建立,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們建立積極、健康、和諧的社會情感態(tài)度。喜歡音樂活動可以說是孩子的天性,生動鮮明的音樂形象易被孩子理解和感受,孩子們在內容多樣的音樂活動中積極愉快地參與,能體驗音樂帶來的各種情緒情感。如:孩子聽到歌曲《小烏鴉愛媽媽》的親切柔和的旋律,就能充分體驗到對媽媽關愛的感情,會懂得要關心長輩的道理。通過演唱,這一社會性動機行為會受到積極的情感體驗而得以鞏固。又如:幼兒歌曲《螞蟻搬家》(李如會詞,武慶森曲)
歌曲特別形象地表現(xiàn)了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思想感情。孩子在演唱中,會慢慢體驗到這種情感,從而克服自私自利的不良習慣。
其次,在音樂教育活動中讓幼兒積極進行情感表達。
當幼兒用繪畫、語言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時,由于受語言發(fā)展、技能等方面能力的影響,其表達、宣泄會受局限。結合孩子天生活潑、好動、愛模仿的特點,在音樂活動中我讓幼兒增加動作來表達情感和思想。中國古代文藝理論《毛詩序》曾指出:“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边@些話的意思是就是說,人們用說話、朗誦,歌唱表達情感,如果還感覺不足的話,可加上手舞足蹈,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音樂作品由于節(jié)奏,力度、速度等音樂要素存在差異而有不同的特點,有的優(yōu)美,有的雄壯、有的活潑等等,它們都表現(xiàn)不同的情緒。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選擇不同性質的樂曲,然后孩子們邊唱邊做動作(即“唱游活動”),從而激發(fā)了幼兒的積極情感態(tài)度。例如:幼兒歌曲《學做解放軍》(楊墨詞曲)
這是一首旋律雄壯、節(jié)奏鮮明的進行曲,特別能喚起孩子模仿解放軍的欲望。當孩子隨著音樂旋律合拍邊唱邊模仿動作,就能體驗到軍人勇敢堅毅、有力的精神氣質。孩子們在音樂聲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及極大的審美滿足。
今天的幼兒園音樂教育,已經(jīng)不僅僅是唱唱、跳跳,玩玩等音樂技能的培養(yǎng),而是要緊緊地與“培養(yǎng)人”聯(lián)系起來。(周妍貴陽市第九幼兒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