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去丑來騰錦繡,鼠歸牛到競輝煌?!?009年是牛年,辛勤勞作又憨厚可愛的牛牛一直是風調(diào)雨順吉祥年的使者。牛大多任勞任怨,毫無怨言,“老牛明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永遠都給人踏實安全的感覺?!耙划€地,兩頭牛,孩子老婆熱炕頭?!焙屠掀藕⒆硬⒘性谝黄穑梢娕5闹匾?。如果沒有牛的獻身,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會缺少那一點浪漫的色彩。
牛年好耕田
古人常講“牛年馬年好耕田”,意指牛年。馬年通常風調(diào)雨順以利耕種。舊時的黃歷多印有十二生肖圖,并標明“幾牛耕田”,“幾龍治水”之類的話。每年第一個丑日在正月初幾,就是幾牛耕田,第一個辰日在正月初幾,就是幾龍治水。比如某一年正月初一是辰日,初十是丑日,即“一龍治水,十牛耕田?!卑疵耖g的說法,治水的龍越多,雨水越少,龍越少反而雨水充沛。而牛卻相反,本是勤奮和財富的象征,自然是多多益善,由此看來,這一年就是個好年頭。
畜牛自古有
牛成為生產(chǎn)力的標志,已經(jīng)有幾千年的歷史。牛也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在山西,河南、四川等地都出土過距今5000年左右的水牛遺骸化石。近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了水牛的角,殘肢和頰齒等300多件,證明古河姆渡人已把野生牛馴化成家畜。據(jù)記載,商部族的祖先王亥曾趕著牛群到河北與有易氏進行貿(mào)易,足見遠古時代畜牧業(yè)的發(fā)達。江西新干出土的商代鏵犁,將有證可查的牛耕歷史從春秋提高到商代,牛用以耕田至少是3000年前的事了。殷商甲骨文中已出現(xiàn)“犁”字,其形頗似牛引犁頭啟土,可見牛耕已較常見。農(nóng)業(yè)進入畜牧階段,無疑是生產(chǎn)力的一次革命。牛耕至今尚未絕跡,在偏遠山區(qū)間或負重引車,可見牛還沒有完全脫離農(nóng)事。
傳說話神牛
牛在農(nóng)耕文化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也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人類對牛的崇拜由來已久。早在戰(zhàn)國時期,秦國就曾立怒特祠祭祀神牛。中國56個民族大都實行過牛崇拜,有關(guān)牛的神話傳說舉不勝舉。
苗族最大的天神“勾蒿”有兩組群體神,一組是19個水牛天神,一組是15個黃牛天神,掌管著人間的吉兇禍福。苗族人對牛情有獨鐘,每逢過年的早上,還要把酒淋在牛鼻子上,表示與牛共度佳節(jié)。土家族傳說中的牛王,因幫人類多打了糧食,遭到天神的懲罰,被貶到地上終生吃草,幫人耕田種糧。土家族每年農(nóng)歷四月十八為牛王過生日,成為祭祀牛王的節(jié)日。布依族的牛王節(jié)則在農(nóng)歷四月初八,這一天各寨舉行隆重的祭典,家家用米酒、五色糯飯敬牛王,喂耕牛。仡佬族的牛王節(jié)在農(nóng)歷十月一日,也稱敬牛節(jié)。人們要殺雞備酒敬奉牛王,祈求它保佑耕牛。這一天牛不勞作,吃好飼料,有的地方還放炮竹,給牛披紅掛彩。侗族每年農(nóng)歷六月六日用美食供奉牛神,家家牽牛去河邊洗牛,用黑糯米飯喂牛,是謂洗牛節(jié)。海南黎族農(nóng)歷十月給牛過節(jié),由畝頭主持,每頭牛主人都要有一塊“?;晔?,收藏在家,并用“?;晔迸菥茟c祝。廣西僮族給牛過“脫軛節(jié)”,給牛吃五色飯和甜酒,人們唱牛歌:“世人聽我說緣由,獸中最苦是耕牛,春夏秋冬苦出力,適時耕種求全收,規(guī)勸世人喜耕牛,人畜兩旺樂悠悠?!?/p>
牛與史同行
在中國文化中,牛的影響不僅限于農(nóng)耕文明范圍,也與人類發(fā)展史同行。遠古時代葛天氏部族的音樂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于是中國音樂史的第一章里就寫進了有關(guān)牛的段落。成語中有“對牛彈琴”,是譏人講話不看對象,或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其實,上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在乳牛場放音樂,會使牛奶產(chǎn)量大增。但音樂必須是優(yōu)美舒緩的。可見牛還挺有音樂細胞,“對牛彈琴”的詞意似乎應重新評估。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大家老子騎著一頭青牛出函谷關(guān)西行,為后人留下不朽的哲學名著《道德經(jīng)》。有誰能想到,老子著作最后的構(gòu)思和定稿,是在牛背上完成的,那頭青牛不僅在哲學史上留下痕跡,還隨著神化了的老子沾了幾分仙氣,在神話傳說中永存。
周赧王時期,燕將樂毅率軍攻齊,連下70余城,唯有齊將田單堅守的即墨未能攻下。田單施反間計,使燕王換騎劫為將。然后一邊詐降麻痹燕軍,一邊把1000頭牛披上彩衣,牛角上縛矛,尾上縛火,乘夜大開城門,牛負痛狂奔,5000勇士隨后沖殺。燕軍大敗,騎劫死于陣中。田單乘勝收復失去的70余城?!盎鹋j嚒痹谥袊娛率飞狭粝乱粋€以弱勝強的輝煌戰(zhàn)例,田單與那1000頭火牛從此永垂史冊!
銀河浪漫曲
關(guān)于牛與人類的故事,在東方流傳最廣,最浪漫動人的便是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牛是其中一個不可缺少的角色?;頌槔吓5慕鹋P?,幫助牛郎與織女相識,還大義凜然的貢獻出自己的牛皮,讓牛郎與織女在天上銀河相會。在晴朗的夜空,我們可以看到明亮的銀河兩側(cè)牽牛星與織女星遙遙相對。牽牛星即天鷹座a星,在它兩旁稍暗的天鷹B,v就是牛郎和織女的一雙兒女。織女星是天琴星a,是北方天空上最明亮的恒星,被稱為“夏日的女王”,附近呈梭形排列的四顆小星組成她的織梭。這五顆星在西方人眼中則是古希臘神話中阿波羅之子俄耳甫斯手中的七弦琴。
據(jù)說每到農(nóng)歷七月七,躲在葡萄架下,能夠聽到牛郎織女一家人在訴說離愁別恨。有時遇上下雨,人們會說那是牛郎織女“相見時難別亦難”的淚水。人們對牛郎織女抱以無限同情的同時,也深深懷念那成全了牛郎織女愛情并犧牲了自己生命的老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