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代表著喜慶,這在我們的文化中約定俗成。但早在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之前,紅色就已經(jīng)具備了特殊的含義,認識這些含義與生存密切相關。
紅色是節(jié)日的顏色,它不同尋常。面對一大片紅色的燈光,你會心跳加速, 皮膚的導電性增強——因為出汗,甚至腦電波也會有不一樣的變化。大概這也是為什么會有“紅燈區(qū)”,而沒有“藍燈區(qū)”、“綠燈區(qū)”的原因。對于某些小腦偏癱的人,紅色燈光更有著特殊的影響力,他們無法忍受紅光,紅光會引起他們的行動障礙,甚至還會中斷他們的思維活動。
紅色是最“頑固”的顏色,如果大腦視覺皮層中的色覺區(qū)域被損壞,那么在你的世界里,紅色是最后才消失的顏色,而當色覺開始恢復時,它卻是第一個出現(xiàn)的顏色。
紅色是“最重”的顏色,語言學分析認為紅色可以被描述為“沉重”、“有力”、“主動”、“火熱”;在世界上有30 種語言里“紅”一個表示顏色的詞(除了“黑”和“白”);而在兒童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要是讓他們隨機說出一個顏色,他們往往說“紅”。
這些都是英國心理學家漢弗萊歸納出來的觀察結果。紅色為什么這么特殊?現(xiàn)在流行的觀點是,我們對紅色的特殊感覺是經(jīng)過長期的進化形成的,因為鮮艷的紅色在自然界有著各種不同的意味,人類很早就養(yǎng)成了對這種顏色的敏感性。
浪漫的陷阱?
西方文化里,紅色經(jīng)常使人聯(lián)想到愛情和肉欲。情人節(jié)的玫瑰和紅心標志、紅燈區(qū)的霓虹招牌,類似例子比比皆是。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艾里奧特教授和他的同事近來發(fā)表了一項研究,認為紅色有助于增加女性對男性的吸引力。研究者讓男性看一個女性的照片,照片分別添加了不同顏色的邊框,或者照片中的女性穿著不同顏色的T 恤。然后男性們會被問及一些問題,如“你認為這位女性有多漂亮”,或者“如果你錢包有100 美元,要和這位女性去約會,你愿意花掉多少”等等。結果發(fā)現(xiàn),參與實驗的男性普遍認為帶紅色邊框照片上的或穿著紅色T恤的女性更有吸引力,在舞會上更愿意邀請她,或者在約會中愿意為她花更多的錢等等。而這種效應在女性對女性的評價中就不會出現(xiàn)。
其實對于紅色的此類功用,人們很早就有所察覺。在古埃及,女性就已經(jīng)在使用紅色唇膏和胭脂。一些原始宗教儀式上,人們也會將赭紅色涂在女性的臉上和身上作為多產(chǎn)的象征。在民間故事和神話里,也有很多將紅色與愛情、欲望相聯(lián)系的例子。這樣看來,紅色的性象征意味似乎是容易理解的。而研究者進一步指出,這種象征作用可能有其生物學基礎。
放棄人類中心?
用生物學來解釋人類社會的各種現(xiàn)象,會讓人們難以接受,所以頗費周折。
20 世紀60 年代末,一本稱為《裸猿》的著作轟動了整個西方世界。英國學者D#8226; 莫里斯試圖用動物研究的理論框架對人類社會行為及其演化進行解釋,一時引發(fā)廣泛爭議。與達爾文發(fā)表《物種起源》之初類似,“文明世界”的紳士淑女們既然不愿接受自己與黑猩猩、獼猴共享同一祖先的事實,此時誰又甘于將自己視為一只“沒有毛的猿”而與“有毛的猿”為伍呢?尤其書中對人類性行為的描述和解釋受到嚴厲的批判。差不多10年之后,另一名學者E#8226; 威爾遜創(chuàng)立了一門稱為社會生物學的學科,在用生物學、遺傳學理論解釋人類社會行為的演化時遇到了相似的困境。相關爭論一直持續(xù)到今天,并在越來越多的研究領域出現(xiàn)。
是否可以用同一標準對動物行為和人類行為進行研究和解釋?這是問題的關鍵。其實比較心理學家比奇在1960 年就明確指出:“須將人類從比較行為科學之中心位置移開#8943;#8943;才得見其在自然的位置?!?而這種移動在實踐中又是何其復雜,何其困難!這也正是艾里奧特教授等人在解釋紅色對男性吸引力之生物學基礎時表現(xiàn)得小心翼翼的原因所在。
紅色誘惑的生物學解釋
在艾里奧特教授等人看來,除去人類社會的慣例,紅色的性意味可能有另一方面來源,即我們與那些靈長類近親所共享著某些生理基礎。有研究表明,許多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雌性在排卵期附近,由于雌性激素使皮下血流增加,其陰部、胸面部就會呈現(xiàn)出紅色,這會使雄性受到吸引與之交配,而達成傳宗接代的目的??梢娂t色可以充當一種性信號,在演化上是有利于種群延續(xù)的。
然而紅色的呈現(xiàn)只在一些物種比較明顯,如狒狒、黑猩猩、獼猴等,在另一些物種則不很明顯,如長臂猿、大猩猩等,當然也包括人類。而即便如此,人類女性在排卵期也會出現(xiàn)皮下血流增加、體溫升高的現(xiàn)象,且更容易性喚起,性興奮時產(chǎn)生的潮紅也更多等等??偠灾怕哑谂詴宫F(xiàn)更多紅色。從這個角度看,紅色對男性的吸引力就不足為奇了。
而男性的紅色是否也對女性存在吸引力呢?也許同樣是的。在很多非人靈長類動物中,紅色確實象征著雄性的支配地位;且研究表明,人類女性也認為占有支配地位的男性更有吸引力。艾里奧特等人聲稱在這方面已獲得初步證據(jù)。
美味還是毒物?
讓我們稍微轉換一下思考的角度——因為紅色不僅與性吸引相關,還與食物有關。很多食物是紅色的,比如成熟的漿果、新鮮的番茄。不過要警惕!因為同樣的紅色也可能出現(xiàn)在毒蘑菇上#8943;#8943;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一項研究對比了兩性間的顏色偏好,發(fā)現(xiàn)女性更偏愛紅紫色,而男性更偏愛黃綠色。這可以用一個叫做“獵人-采集者”的理論進行解釋。該理論認為,在人類演化過程中,男性主要負責狩獵而女性負責采集,正是這種分工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今天的兩性角色。由此,男性必須面對黃綠色的森林和草原,女性則要在枝葉間尋找紅紫色的漿果,于是今日的不同顏色偏好便可以理解了。而更復雜的實際情況可能是,女性還需要從各種紅色食物中分辨出哪些是美味,哪些是毒物。
優(yōu)勢還是劣勢?
2004 年雅典奧運會,在拳擊等4 個對抗性項目的21 場比賽中,有16 場是紅方選手勝。2004 年歐洲足球冠軍杯聯(lián)賽,5 支紅衣球隊比對陣的藍衣或白衣球隊打入更多進球,也更多取勝。賽車場上長勝的舒馬赫、鼎盛時期的網(wǎng)球天王費德勒等等,都是身著紅衫。英國達拉謨大學的研究者早已發(fā)現(xiàn)紅色這種神奇的優(yōu)勢效應。其實在魚類、鳥類和一些非人靈長類中,紅色的優(yōu)勢效應也是常見的。而在體育比賽中,這種效應被解釋為一種社會文化暗示,紅色通常被認為與“競爭”、“主動”等相關。
不過紅色也有引起劣勢的情況。在艾里奧特教授及其同事2007 年發(fā)表的研究中,紅色可以使人們在IQ 測驗及課程考試中發(fā)揮變差,或者面臨挑戰(zhàn),傾向于選擇較容易的問題而回避失敗。也就是說,類似經(jīng)驗中的紅色會干擾一些任務的執(zhí)行,這與作為交通燈的紅色有異曲同工之妙。
令人費解的紅色
法國三色旗的紅象征博愛,意大利國旗上的紅象征仁慈,西班牙國旗的紅和黃則象征“血與金”??梢娫诓煌幕?,紅色有不同的含義。很多文化都把紅色與好運相聯(lián)系,我們的文化也不例外。
在中國,紅色是吉祥喜慶的顏色,鞭炮、福字、長輩的紅包、新娘的蓋頭#8943;#8943;而它的涵義又并非如此單純。例如電影《紅高粱》便展現(xiàn)了種種不同的紅,從花轎到高梁地,從鮮血到夕陽。
那么提起紅色,你會想到什么?漿果?毒藥?優(yōu)勝?失???還是什么更復雜的。應當說這個簡單問題現(xiàn)在已經(jīng)難于回答了。這意味著紅色實際上可以承載很多不同的意義,而其具體意義又是高度依賴于語境的。正如西非Ndembu 部落有一句名言:紅色可好可壞。在好與壞的序列里,紅色永遠是一段令人費解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