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OEM方式成功打入國外目標市場的例子有很多,格蘭仕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企業(yè)之一。
1996年,格蘭仕海外事業(yè)部成立的時候只有幾個人。對于如何開發(fā)海外市場,格蘭仕海外事業(yè)部的工作人員都摸不著頭腦,不了解海外情況,沒有海外機構提供幫助,也不認識海外經銷商,而且當時電子商務還沒有發(fā)展起來。為了找到突破口,格蘭仕“傍上”了外貿公司,比如中國電子進出口公司、中技南方進出口公司,支付相應的費用或者傭金,換取海外需求信息,或者讓其介紹客戶,或者隨同外貿公司到國外參加重要的展會時要一個展示的位置,一點一點地做推廣。當年,格蘭仕在海外銷售了4萬多臺微波爐。
隨后,在英國市場上,格蘭仕與哈利士(Harvard)合作。哈利士是英國家電經銷商,1999年之前在英國微波爐市場上的占有率排在第7位,其供應商是韓國大宇集團,通過貼牌合作,年供應量約為10萬臺。韓國當時是微波爐生產大國,其市場地位在短時間內是很難撼動的。但機會終于來了,始于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動搖了眾多制造企業(yè)的根基,導致其資產縮水,資金鏈斷裂,生產難以為繼。在格蘭仕眼中,大宇集團正陷于困境中。大宇集團為了挽回頹勢,繞過合作伙伴哈利士,直接找到哈利士的分銷商推廣自有品牌。大宇集團急功近利的做法犯了大忌,一方面合作伙伴認為其有悖商業(yè)道德,另一方面由于自有品牌的推廣引起了傾銷嫌疑,市場被封鎖。格蘭仕得知這個消息,不失時機地向哈利士推銷微波爐,以跟大宇集團同樣的價格向其供貨,1999年7月第一次的供貨量為10萬臺,到2000年供貨量一躍為40萬臺,成為英國微波爐市場的“第一”。
格蘭仕明白自己做品牌的底子薄,作為產業(yè)的后來者,沒有積累足夠多的資源,沒有非常多的費用去建渠道、做推廣,只能通過做產品的方式,以“世界名牌格蘭仕造”的模式,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曲線進入世界市場,最終讓品牌像潛水艇一樣,潛移默化地浮出水面。
事實上,格蘭仕在開拓包括英國市場在內的國際市場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全球化+本土化。因為在海外自建渠道成本太高,加之不熟悉當?shù)厥袌?,格蘭仕就按照屬地化原則開拓、管理海外市場,不“單槍匹馬”地去做市場,而是尋找戰(zhàn)略合作伙伴。每到一地,除了財務由格蘭仕的外派人員控制外,市場建設和網(wǎng)絡維護人員均從當?shù)卣衅?。比如,格蘭仕在美國的銷售人員全都是美國人,而格蘭仕在歐洲比較成熟的零售連鎖體系也是由當?shù)厝私⑵饋淼摹?/p>
OEM產品的利潤空間不大、缺乏競爭優(yōu)勢,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曲線進入國際市場的格蘭仕提出了從世界工廠向世界品牌轉變的發(fā)展策略。在格蘭仕出口的產品中,自主品牌和OEM 的比例從最初的19逐漸提高到46,到了2007年為64。2007年,格蘭仕微波爐的全球銷量為2500萬臺,全球市場上50%以上的微波爐出自格蘭仕。
但是,發(fā)展自主品牌也給渠道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格蘭仕通過OEM滲透的方式擁有3000多家海外經銷商和近萬個分銷網(wǎng)點,營銷及服務網(wǎng)絡遍及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在美國、法國、加拿大等開設了8個分公司。做OEM主要是通過價格優(yōu)勢開展業(yè)務,一旦做自主品牌,希望獲得更高的品牌附加值時,粗放的渠道管理方式就不再管用了。如今,格蘭仕海外分公司不僅要負責經銷商的開發(fā)、管理工作,還要負責價格管控、品類管控、產品分流、品種規(guī)劃等工作,同時負責市場推廣和服務工作,對市場進行精耕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