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桃紅柳綠,過了清明盼端午。端午節(jié)已經(jīng)作為國家的法定節(jié)假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2009年的端午節(jié)是5月28日(周四),農歷五月初五。古文中的端是初的意思,農歷五月按十二地支順序記月為午月,或稱蒲月,故五月初五被稱為端午節(jié)?!抖Y記·月令》曰:“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史記·律書》:“午者,陰陽交,故曰午?!泵耖g認為這是個陰陽相交的日子。這個節(jié)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大家普遍知道的是,為了紀念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從端午節(jié)的習俗來看,這是個消毒避疫的日子: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插艾蒿。佩香袋、薰蒼術白芷、貼鐘馗像……這些習俗已經(jīng)流傳到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如今越來越多的民俗學家認為,端午節(jié)的核心是驅邪除瘟。保持健康。
自古以來,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蜘蛛、蟾蜍)出沒之時,由于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容易流行: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逐漸形成種種節(jié)俗,來預防五毒之害,祈求平安。消解災害。采藥,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jié)俗之一?!肚G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五日,競采雜藥,可治百病?!薄耙暂牌?,或鏤或屑,以冷酒?!边@個節(jié)俗流傳至今,人們以雄黃酒灑在墻壁,門窗和房屋的四角,消毒殺菌。飲蒲酒、喝雄黃酒,再用酒涂在小兒的耳鼻、肚臍上。畫額,就是用雄黃酒抹在小孩額上,畫個“王”字,一借雄黃驅毒,二借猛虎鎮(zhèn)邪,驅避毒蟲,以求小兒平安。
流傳最廣的是掛菖蒲、艾草?!肚G楚歲時記》曰:“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薄耙园瑸榛⑿?,或剪彩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取戴之?!卑荽碚邪俑#且环N可以治病的藥草,中醫(yī)的穴灸就是用艾草制成艾絨,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艾草還可驅蟲滅菌、提神通竅。將艾扎作虎形,稱為艾虎,端午節(jié)佩戴艾虎的風俗已經(jīng)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各家各戶都會將艾蒿、菖蒲和蓉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或懸在門上。菖蒲的葉片呈劍型,被稱為“水劍”,民間認為插在門口可以斬千邪。
三是佩香袋、帶香囊,香袋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等制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具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效。香袋的制作也日趨精致,成為端午節(jié)特有的民間工藝品。小孩帶了驅除病害,老人帶了防病健身,青年人佩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枚別致的香包,趕在節(jié)前送給自己的情郎。
四是沐蘭湯。蘭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杉逅逶??!毒鸥琛ぴ浦芯芬嘤小霸√m湯會沭芳”之句《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jié)。”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五是采茶、制涼茶。流行于中國南方地區(qū)。廣東潮州一帶,人們去郊外山野采草藥,熬涼茶喝,可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達到清熱解毒、祛濕生津、清火明目、散結消腫、養(yǎng)顏美容等功效?,F(xiàn)在都可以到中藥店去買配制好的涼茶。北方一些地區(qū),也在端午時節(jié)采摘嫩樹葉野菜葉,蒸十、晾曬,制成茶葉。
綜上所述,端午節(jié)實在可算是傳統(tǒng)的醫(yī)藥衛(wèi)生節(jié),是人們與疾病、毒蟲做斗爭的日子。端午節(jié)的民俗在我國各地關于端午節(jié)的名稱中看出,端午是所有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叫法最多的,達二十多個,除了端午節(jié),還有端陽節(jié)、端五節(jié)、重五節(jié)、重午節(jié)、五月節(jié)、天中節(jié)、午日節(jié),菖節(jié)、蒲節(jié)、龍舟節(jié)、浴蘭節(jié),粽子節(jié)、地臘節(jié)、詩人節(jié)、女兒節(jié)、龍日。夏節(jié)、午日、燈節(jié)等等稱謂。
端午的所有風俗,最重要的就數(shù)賽龍舟了。龍船競渡,遍及中國廣東、福建、臺灣、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區(qū)。在蘇州有端午賽龍舟,祭伍子胥之舊習,浙江地區(qū)是以龍舟競渡來紀念曹娥。而眾望所歸的說法是端午為祭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忠臣屈原。龍舟一詞,最早見于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于大沼?!薄毒鸥琛は婢分小榜{飛龍今北征,遭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與拋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這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之像暗合,這也許是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難日,人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的出典吧!歷代詩賦、筆記、志書等記載龍舟競渡的就更數(shù)不勝數(shù)了。
近年,端午節(jié)越來越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底蘊也更深厚。京昆戲曲競唱“端陽曲會”,民俗節(jié)慶活動遍及各地方社區(qū),古今故事講演紛紛在電視上登場,新聞媒體更多推介端午文化。端午的詩意詞趣,能在歷代各朝的詩歌中找尋意蘊。南l宋陸游有《乙卯重五詩》日:“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宋歐陽修《漁家傲》描繪了端午風情:“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猶松等閑驚破紗窗夢?!崩仙岬摹镀呗伞酚衷疲骸岸宋缙觑L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有害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边@些文人雅客的筆墨,因循了屈原楚辭的遺風,繼承了中國千年文化的精神。
“楚”同樣是中國人一個重要的姓氏。楚,叢生灌木,又叫荊。甲骨文的楚字,上部是一林字,以表示灌木叢生,下部則由不規(guī)則的口和止字組成,表示人們向叢林深處進發(fā),在叢林中建立城堡。楚字引申有華美、曲美之意。
楚姓源出如下:說,以國名為氏,出自羋姓?!缎战狻に陌恕ち植俊酚涊d:“顓頊之后也?!睋?jù)《姓苑》、《通志·氏族略》所載,周成王封顓頊帝高陽氏之裔鬻熊之曾孫熊繹于丹陽,國號荊,后遷都于郢城,始改國號楚。戰(zhàn)國時,楚國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公元前223年,楚國被秦國所滅。楚國的公族后代就以國名為姓。
二說,出自姬姓,以祖名為氏?!多嵧ㄖ尽な献迓浴吩疲骸棒斢谐?,又有林楚,是楚邱者,必林楚之后,以名為氏者?!睋?jù)《萬姓統(tǒng)譜》所載,在魯國也曾出現(xiàn)過一支楚氏,出自殷朝比干所傳的林姓之后。周平王庶子林開之裔,魯大夫林楚之后,以祖名為氏。稱楚姓。
三說,出自上古賢者楚老,當為楚姓之始。鄭樵云:“古有賢者楚老。”春秋時期,魯國有掌卜大夫楚丘。楚姓人在列國之間神采飛揚了好長一段時間。據(jù)《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所載,出自春秋時趙孟(即趙襄子)之家臣楚隆之后。楚國被秦始皇所滅之后,這個家族沉寂了相當長的歲月,一直到宋朝時期,他們才再度出頭露臉。宋代有尚書員外郎楚芝蘭等。
四說,出自他族。僳僳族害饒時氏,雙姓為楚;今土家等族亦有此姓。在西南的楚姓則有南入越南、緬甸等其它東南亞國家的。
歷代楚姓名人,春秋時有魯國卜官楚丘,唐代有畫家楚安:楚南:唐代著名佛教高僧;楚衍:宋代司天監(jiān)丞,音韻學家、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著有《司晨星漏厲》等名著。宋代有樞密使楚昭輔,元代有管軍總管楚鼎,明代有戶部主事楚智。而最為膾炙人口的,卻是古龍筆下虛構的一個風流俠盜——楚留香。
“楚”姓在現(xiàn)代生活中不多,但名字中用“楚”字的人很多,如:張楚怡、劉楚韻、徐立楚、王一楚等。肖兔,肖虎者姓“楚”的為上上格,他們舉止文雅,有親和力,商業(yè)及金融交易方面比較幸運,有個性,做事情有條不紊,熱情大膽。肖雞、肖猴的人姓“楚”的,少小以離開出生地,去外地謀生,個性靈活,善于交際,注重生活品位:肖龍者是典型的“懷才不遇格”,他們學非所用,勇于追求理想,主觀且固執(zhí):肖鼠者形象不錯,喜歡運動,興趣廣泛,部分人會從事餐飲酒店業(yè):肖牛者姓“楚”的,他們祖上有陰德,注重生活品位;肖蛇者姓“楚”的,他們讀書勤奮,善于與人溝通,不會人云亦云;肖馬、肖羊者姓“楚”的,部分人婚姻不理想,家庭煩惱不斷:肖狗者姓”楚”的,他們是天生的組織者,走到哪里都是殼點,能言善辯,朋友多,注重家庭,姓“楚”的肖豬者。他們運氣不錯,賺錢機會多,喜歡買房,樂善好施,性格開朗。
楚風端午節(jié),汨羅載英名:詩心真屬我,歌哭到今生。今天我們仍然以端午習俗來延續(xù)中國千年的文化精神,保護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僅是一個善良而美好的愿望,而且也是我們民族文化底蘊的再體現(xiàn)。
從端午節(jié)的習俗來看,這是個消毒避疫的日子: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插艾蒿、佩香袋、薰蒼術白芷、貼鐘馗像……這些習俗已經(jīng)流傳到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