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從2008年的歲末至今,一場罕見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使身處經(jīng)濟一體化大背景下的任何國家都難以幸免。股市一路劇烈動蕩,樓市一蹶不振,南方更有大量工廠關門,許多企業(yè)開始減薪裁員,銀行降息、政府救市,似乎每一條渠道都在向人們傳遞著一條信息:危機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與此同時,心理專家們也指出,金融危機下,救“心”比救“市”更重要。
遼寧同仁心理學研究中心心理研究專家張竣銘介紹說,心理健康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群體主要包括股民、企業(yè)白領、年輕的“月光族”。從診所的咨詢量來看,2008年8月以后,這類人員明顯增多,有的是已經(jīng)感受到危機,有的是由于媒體的不間斷報道,對未來產生恐慌。到2008年11、12月,這類病人達到頂點。但心理恐慌也會有一個適應期,也就通過對恐懼的適應,會逐漸進入心理穩(wěn)定期。但這個心理穩(wěn)定期也許會蘊藏更大的危機。
張竣銘說,心理穩(wěn)定期也許會使人麻痹,但當你自己和身邊的人都發(fā)現(xiàn)有些不對勁的時候,也許就“病入膏肓”了。在國外,社區(qū)必備5類人:牧師、律師、警察、醫(yī)生、心理咨詢師,可見國外對心理咨詢的重視程度。但在我們國家,大多數(shù)人還停留在以為做心理咨詢就是得了“精神病”。其實,如果條件允許,正常人平均3個月到半年就應該做一次心理咨詢。心理咨詢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嘮嗑”,而是通過專業(yè)的梳理,全方位地對自己的行為、認知、思維進行緩解,真正認識到自己的位置和狀態(tài)。
在金融危機的大環(huán)境下,無論是自己經(jīng)歷的、看到身邊發(fā)生的、或是通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可能都會對大家的心理產生極大影響,所以大家更要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加以重視。
危機癥候
以小見大莫忽視
《案例》
王女士原本在一家公司做財務工作,但去年年底由于公司經(jīng)營狀況,沒能續(xù)簽勞動合同突然失去工作的王女士每天呆在家里,有時一周都不出門,一向勤快的她也開始不愛打掃屋子,甚至從早睡到晚,并一改好客的個性拒絕朋友登門。
癥候一:生活作息大亂。沒有食欲,或者老想大吃大喝。睡眠障礙,睡不著或睡得淺,或者每天瘋狂嗜睡,除此之外,再無生趣。
《案例》
2007年3月,林老先生進入股市,隨后股指持續(xù)攀高,令他大喜過望。2008年年初,林老先生將留給兒子買婚房的30多萬元投入股市,如今卻“縮水”得只剩10萬元。不久前開始,林老先生變得異常煩躁,睡覺時都是邊翻身邊嘆氣。
癥候二:情緒低落,難以自控。每個人面對投資有損失,都會心情下跌,這是很正常的反應。但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使盡渾身解數(shù),也無從提拉起自己的心情指數(shù)止跌回升,持續(xù)情緒低迷或焦慮的超過兩周,那就是一個大大的緊急訊號了。
《案例》
羅女士原本對于理財是很保守的,想把退休金放在定期存款戶頭,賺取穩(wěn)定的利息。可是在別人的勸說下,她購買了“保本”結構產品,以為這樣可以賺取更高利率,做這項決定的時候,羅女士沒有讓孩子們知道,因為她希望有自己的私房錢養(yǎng)老,金融危機來臨,銀行利率下調,“保本”結構沒保本,她不敢跟孩子說,天天為這筆投資煩惱的她茶飯不思,之后一向健康的羅女士開始出現(xiàn)身體不適,好像全身都疼,還查不出什么毛病。
癥候三:身體出現(xiàn)病痛。頭痛、胃痛、腰酸背痛,通常從體質最弱的一環(huán)開始。比如有人開始頻繁出現(xiàn)腹痛、惡心,還有人24小時連續(xù)偏頭痛,無法入眠。
《案例》
劉小姐今年29歲,原本在公司有一個情同姐妹的同事,可不久前這個小姐妹因為不滿公司降薪,辭職了劉小姐本來也打算辭職,但看到小姐妹重新找工作并不順利,便放棄了辭職的念頭。但情緒開始變得非常不穩(wěn)定,在公司怕失去工作盡量克制的她,回到家里就會跟家人和男友無緣無故地發(fā)脾氣,最后,相戀3年的男友不堪忍受。負氣分手。
癥候四:人際關系亮紅燈。變得易激怒,情緒發(fā)作無法控制,演變?yōu)楹图胰说念l繁爭吵。工作表現(xiàn)也大不如前,職場人際摩擦增多。
擺脫危機
負面情緒及時消化是關鍵
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有了危機癥侯,便極有可能已經(jīng)中了金融情緒“疫情”的感染。這些不好的情緒如果不及時處理,很容易演變成病態(tài)的慢性抑郁,所以不健康情緒應該及時消化。擺脫負面情緒,注意如下幾點:
冥想:當感到情緒不好時,停下手中的活,什么也不做,閉上眼睛,讓身心靜養(yǎng)一會,借助冥想也可以達到寧神靜氣的效果。
白日夢:情緒低落時,可以主動去想象一些寧靜、放松的景象,如,一個人坐在大海邊,面對藍天大海,無比放松,沒有任何憂愁。或者去回憶成長經(jīng)歷中感覺最愉快的場景和經(jīng)歷,就如同主動去做一個美夢。
轉移:當注意力集中在引起焦慮的事物中,要注意轉移注意力,如拿起一本可以引人發(fā)笑的漫畫書,或者同身邊的朋友閑聊幾句無關的事,或者打開電視看一部引人喜悅或者落淚的電視劇。當專心于其他思維活動時,會很大程度上減輕焦慮癥狀。
正面回應:逃避是一種典型的負面態(tài)度,例如自殺。當逃避某種困難情境時,起初會體會到焦慮降低,但與期望相反的是,逃避困難情境的現(xiàn)象越多,以后在面對這些情境時,焦慮就會越重。意識到自己的困難情境,同時也知曉自己的焦慮狀態(tài),勇敢地去想辦法,才能最有效地消除焦慮。
找到問題所在:當焦慮狀態(tài)非常嚴重時,可以把所懼怕的事情按懼怕程度分出不同層次來,先面對懼怕程度最輕的事物,當覺得自己可以完全控制時,再往上移,直到最后面對最懼怕的事物。讓心理有個逐漸適應的過程,在不斷鍛煉的過程中,最后會覺得自己所懼怕的事物都沒什么大不了的。
專家支招
家人永遠是你的后盾
張竣銘提醒大家,無論出現(xiàn)什么問題,都要及時與家人溝通,爭取家人的支持和幫助對緩解心理壓力非常重要。
曾經(jīng)有一位女股民,在股市3000點的時候花了60多萬買進,沒多久,股市一路下滑至1000多點,不甘心虧本的她又瞞著丈夫把家里的老本全部補倉。由于瞞著丈夫,總覺得做了“虧心事”,股市也一直“不爭氣”,開始出現(xiàn)暴躁、恐慌等癥狀。在及時得到心理幫助之后,跟丈夫坦白獲得了丈夫的理解,現(xiàn)在專心幫丈夫打理生意,心理狀態(tài)得到了明顯改善。
現(xiàn)代人防御心理比較強,所以,建立人與人的信任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學會信任別人,并獲取他人的信任,多點微笑多看事物好的一面。這樣,在遇到困難時就很容易找到多種解決的途徑。在現(xiàn)實的困境面前,始終保持應有的樂觀信心與銳意進取的氣魄,我們終將會迎來劫后重生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