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地球突然消失,那么在40萬千米之外的月球會如何、何時知道應(yīng)該放棄圓周軌道(這是地球重力所造成的),并開始以直線運動?這也就是牛頓定律告訴我們,當月球不受外力影響之時所該采取的路徑。就牛頓的觀點,若真有其事,月球應(yīng)該會立刻知道地球不見了。因為根據(jù)牛頓對重力的描述,地球重力會向外伸出并跨越?jīng)]有東西的太空,瞬間就會拉住月球。一旦把地球挪走,那種拉力就會立刻消失。牛頓的這種觀點稱為超距作用。
另外還有一種觀點來解釋地球和月球的這種關(guān)系。剛接觸之時,這種觀點或許是相當復雜抽象的,其實不盡然。在你逐步完善光學知識的過程中,這個觀點對你會極端重要,并且在討論相對論的來龍去脈時,它也是絕對不可缺少的。就算在初步階段,或許你也會察覺,這個新觀點具有更完滿的哲理。
若把重力描述為一種超距作用,那么月球必然是立刻就能知道地球出現(xiàn)了什么狀況。但這一切是怎么辦到的呢?倘若月球只需要知道鄰近地區(qū)的現(xiàn)象,并只對局域狀況做出反應(yīng),那就會容易理解得多。這個新觀點引入了場的概念,想象地球會產(chǎn)生一種作用,稱為重力場,通過它影響其周圍的所有空間。把某個物體擺在地球附近時,它就會在那個位置感受到地球重力場的作用。而不是被什么神秘的超距作用所拉扯。物體會感受到朝向地心的作用力,從而對那種力做出反應(yīng),該作用力的強度根據(jù)物體的質(zhì)量和重力場的強度而定。既然距離地球愈遠,重力就會隨之遞減,重力場的強度也必然是如此。我們可以在重力場中選擇定點,并由此畫出箭頭來顯示其強度和方向,這樣就能描繪出重力場。
當我們介紹場的理念時,就已經(jīng)拋掉了簡潔卻含有晦澀哲理的超距重力概念。在場的概念中,作用力在一定局域內(nèi)形成,產(chǎn)生自空間里的任何一點的重力場。地球并不是直接施力,而是在其附近產(chǎn)生一種重力場,物體則是對重力場做出反應(yīng)。這種觀點很復雜,卻具有單純的特性:這樣一來,物體就不必知道遠距離某處的狀況,而只需要了解附近發(fā)生的事情。
當然最后的結(jié)果還是不變。月球、航天器,還有墜地的蘋果,舉止還是會一如牛頓的預(yù)測,只是我們對這種過程的敘述要改變。如今這類物體都在其位置上對地球的重力場做出反應(yīng),而不是對地球做出反應(yīng)。不過到目前為止,超距作用和重力場的觀點所預(yù)測的物理結(jié)果還是完全一致。
讓我們回到那個問題:萬一地球突然之間消失了,月球會如何、何時知道應(yīng)該放棄圓周軌道并開始以直線運動?目前我們還不能明確。不過,場的概念至少讓我們還有些回旋的空間。在地球這個位置發(fā)生的事情對月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決定月球運動的局域重力場。那么,當?shù)厍蛳е畷r,各地的重力場是否也會跟著消失?或者,那里的重力場有某種獨立存在特性,要花一點時間才會得知地球已然滅亡?事實上,答案是后者。不過,目前我們只需要說明場的概念,并為我們帶來一種嶄新的重要物理實體。在這里是重力場,它擁有(至少是暫時的)獨立存在的特性。
鏈接
從宇宙的誕生、黑洞的玄機。到時光旅行的可能性……
一趟奇妙又絢麗的星際之旅。在生活里發(fā)現(xiàn)科學的樂趣!
想想看,在金星上打網(wǎng)球、在行星上微波紅茶會是什么樣子?
在我們的生活里,其實處處隱藏了奇妙宇宙中的奧秘!
你是否想過,宇宙是自行創(chuàng)生的嗎?宇宙到底有沒有開端?倘若宇宙有開端,那么在它之前有什么?它有窮盡之日嗎?時光旅行可能成真?
再想想,為什么沒有東西能快過光線?地球消失了,為什么月亮會知道?把東西向上拋,它一定會掉下來嗎?如何斷定在不同地點發(fā)生的兩件事是同時發(fā)生的?
你知道嗎?時間的流失速率不是等速的!坐上下墜的電梯不一定會被摔成肉餅!在雨中撐傘的角度。竟也能帶給我們物理學的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