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每至春分時節(jié),屢發(fā)咳嗽、痰血之疾,就是由于黛玉多愁善感,自幼犯有肺癆宿疾之故。時值春升之際,再加上情懷郁結(jié),易造成肝氣郁結(jié),橫逆犯肺,引起痰血,治用疏肝清肺方藥才能奏效。這說明春季保養(yǎng)除了防寒保暖外,還要留意飲食,勞逸結(jié)合,情志安定。
一場寒潮來,幾多咳嗽聲。初春時節(jié)冷空氣活動頻繁,冷暖難測,一天之內(nèi)天氣都有可能發(fā)生急劇變化:有時早晨是春寒料峭,冷氣逼人,中午又陽光乍現(xiàn),春風送暖,但到了夜間就可能寒流突至,氣溫驟降。因此,初春時節(jié)衣著單薄很容易感受春寒引發(fā)疾病,應不忙減衣。
頓去棉衣傷肺氣:從中醫(yī)學的角度來說,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熱的過渡時節(jié),陰消陽長,容易發(fā)生春瘟(如流腦)和風瘟(如流感、肺炎等),人體處于陽氣生發(fā)的狀態(tài),如果這時不保暖護陽,外感風寒,就會傷及胃表,傷害肺氣,從而發(fā)生扁桃體炎、肺炎、支氣管炎等疾病。因此不可頓去棉衣,老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寒易傷腠理,時備夾衣,溫暖易之,一重減一重,不可暴去。多備幾件夾衣,隨天氣變化增減。
早春切莫薄透露:每年的初春時節(jié),風濕病人都會明顯增多,天氣的潮濕天氣和風寒是其主要發(fā)病誘因。俗話說“春捂秋凍”,在這種由冷轉(zhuǎn)暖的天氣里應該特別注意保暖和防潮,尤其是足部和腿部要穿得更暖和些?!昂畯哪_起”,下半身多穿一條褲子甚過于上半身多穿兩件毛衣。有些愛美的女士迫不及待地穿起了漂亮的裙裝,這也不利于健康,早春薄、透、露的代價往往是發(fā)冷、發(fā)燒、咽痛,而膝關節(jié)也受害,它是最容易受風寒侵襲的關節(jié)部位。對于沒有風濕病的人來說同樣應該保暖,許多風濕病人的首次發(fā)病就是因受了風寒引起的。
把握4個“春捂”指數(shù)
隨著醫(yī)療氣象學的興起,科學家對春捂有了許多更科學、更具體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供人們在實踐中便于“操作”的數(shù)據(jù),姑且稱它是春捂指數(shù)。
該捂的時機 冷空氣到來前1~2天。醫(yī)療氣象學家發(fā)現(xiàn),許多疾病的發(fā)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xù)的時間密切相關。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氣到來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風等,在冷空氣過境時也會驟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時機,應該在氣象臺預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24~48小時,再晚便是雨后送傘了。
該捂的氣溫 15℃是臨界溫度。研究表明,對多數(shù)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來說,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xù)在15℃以上且相對穩(wěn)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該捂的信號 日夜溫差大于8℃。春天的氣溫,前一天還是春風和煦,春暖花開,剎那間則可能寒流涌動,“花開又被風吹落”,讓你回味冬日的肅殺。面對“孩兒臉”似的春天,你得隨天氣變化加減衣服。而何時加衣呢?現(xiàn)在認為,日夜溫差大于8℃時是該捂的信號。
該捂的時間 7~14天恰到好處。捂上身的衣衫,隨著氣溫回升總要減下來。而減得太快,就可能出現(xiàn)“一向單衫耐得凍,乍脫棉衣凍成病”。醫(yī)學家發(fā)現(xiàn),氣溫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體弱者或高齡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體才能適應。減得過快有可能凍出病來。
同時,還要注意的是,春季正值肝陽上升時節(jié),不宜食用“發(fā)”的食品,如筍、雞等。春季正是冬筍、春筍相繼上市的時節(jié),筍性寒,滑利耗氣?!侗静輳男隆氛f:“虛人食筍,多致疾也。”每見食筍引起咳嗽,導致咯血、哮喘的復發(fā)。食雞易動風助肝火,多導致遷延性、慢性肝炎及高血壓等病的復發(fā)??啥嗍承┤岣勿B(yǎng)肺的食品,如薺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臟,通血脈;山藥,健脾補肺。還可用銀耳、百合、蓮子、黨參、黃芪等食物煲些湯水喝,能潤肺。如果有咳嗽癥狀,可喝桑菊飲,有清肺止咳的作用,收到肝肺同養(yǎng)的效果。若屬風寒襲肺導致的咳嗽、鼻塞、流清涕可服用通宣理肺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