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永濟市于鄉(xiāng)鎮(zhèn)北梯村葡萄生產合作社緊緊圍繞土地資源,明晰產權,激活流轉使用權,提高了土地產出率,增加農民收入,形成了市場需要土地、土地適應市場的良性互動局面。
合作社的具體實踐
北梯村葡萄生產合作社僅用2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土地流轉認定和入股協(xié)議簽訂工作。其主要做法是:
⒈利益牽動,土地入股 為了解決葡萄生產合作社的占地問題,2007年10月,在村兩委的幫助下,他們召開村民大會,對本村土地現(xiàn)狀作了分析。其土地主要分布在村北和村西。村西月亮溝地塊較多、旱地較多、片形相對較大、地面附著物較少,承包地合同基本到期或履行不到位的較多。這些地塊的收入相對較低,畝小麥收入420~540元,畝棉花收入千元左右,只是打工農民2個多月的工資。對外承包一般1畝為150~180元。這些地不種使不得,荒了耕地;種吧種不得,扣除投資成本,農民辛苦一年只能解決溫飽問題。當場84戶農民同意以地入股,占入股農戶數(shù)的96.6%。
⒉整頓秩序,明確權屬 村兩委成立了由村組干部和村民代表組成的土地丈量核實小組,對月亮溝地塊一塊一塊地丈量,并進行張榜公布,明確村組集體土地權屬,哪些地塊是村集體的,哪些是村集體承包給個人的,哪些是組集體承包給個人的。明確農戶只有使用經營權,對于平整連片后多出的6畝土地歸村集體所有,對于承包未履行協(xié)議的一律廢止,對于即將到期的土地協(xié)商解決。
⒊簽訂協(xié)議,保障權益 該社制定了《北梯葡萄生產合作社土地入股協(xié)議》和《北梯葡萄生產合作社土地租賃協(xié)議》,明確了每畝一股股權,折合經營股每股300元;明確了土地股為優(yōu)先股;明確了2008年每畝土地的保障金是200元,2009年及以后每年300元;明確了附著物賠償及紅利分配等辦法;明確了租賃土地每畝350元。合作社僅用1天時間就同87戶農民一 一核對了土地面積,簽訂了土地入股協(xié)議。目前,北梯村葡萄生產合作社共吸納入股土地312畝,其中社員土地267畝,第4村民小組和村集體入股土地45畝。
土地流轉帶來的效應
⒈推進了適度規(guī)模經營 在家庭承包經營機制長久不變、耕地使用性質不變的前提下,土地入股克服了當前農戶小規(guī)模經營的局限性。土地入股把分散的零星土地從一家一戶農民手中集中起來,按效率原則重新安排使用,進行葡萄生產規(guī)模經營,促進了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農業(yè)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yōu)化組合,實現(xiàn)了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
⒉促進了農業(yè)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 通過土地入股,建成了當?shù)匾?guī)模最大的葡萄生產基地,優(yōu)化了產業(yè)結構。土地入股解放了農民,其中有40多名勞動力完全從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解放出來,從事其他產業(yè)經營;有30多名勞力非??春闷咸焉a合作社的經營方式、經營理念及前景,在社內打工,參與葡萄生產合作社的苗木栽植、管理及其他經營,日工資25元左右,年收入可達6 000元。由此可見,土地入股既實現(xiàn)了土地的保值增值,又擴大了農民的收入來源,改變了農民閑時打工、忙時種田的游離兼業(yè)狀態(tài),改變了農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⒊培育了農民的市場意識 土地入股既培育了農民對土地及市場的敏銳意識、風險意識和參與意識,又賦予了農戶選擇葡萄生產合作社的權利,有利于提高農民素質,實現(xiàn)土地資源利益最大化。
幾點思考和建議
⒈規(guī)范土地流轉工作,增強農民法律意識 在土地流轉工作中,雖然農戶與合作社、合作社與村組集體簽有協(xié)議,程序合理,手續(xù)齊全,但協(xié)議內容非常簡單,比如入股協(xié)議沒有流轉期限、違約補償辦法。檔案管理很不規(guī)范,沒有檔案室,更沒有專人專職管理,不利于土地流轉工作的監(jiān)督管理及農村土地承包合作管理部門審查備案。對此,農村經營管理部門要依法履行職責,主動參與到農村土地流轉工作中去,向農民講解相關法律法規(guī)知識,指導、管理和監(jiān)督流轉工作的合理實施。
⒉加強政策宣傳,解放農民思想 土地問題歷來是三農工作的核心。應加強對土地流轉政策宣傳,彌補村組集體組織引導農民實施土地流轉工作中的疏漏,提高農民對土地規(guī)模經營和多種經營的認識,解除農民對失去經營權的顧慮、對合作社生產經營前景的擔憂等,加速土地流轉工作。
⒊嚴格完善管理程序,促進土地有序流轉 一是強化登記管理。經管部門對每一起農村土地流轉都要依法及時辦理承包合同變更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變更登記,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登記臺賬,妥善保管土地流轉過程中發(fā)生的一切合同、文件、文本等資料。二是搞好土地流轉合同的簽訂和鑒證。指導流轉雙方簽訂好流轉合同和合同鑒證工作,發(fā)現(xiàn)有違反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要及時予以糾正,確保農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