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北京有一個前門樓子,但恐怕很少人知道前門樓子上原來懸掛的是一塊象牙匾額,象牙牌匾有普通門板大小,全部用象牙精心雕刻而成,被八國聯(lián)軍掠走后不知去向。1998年,象牙牌匾突然出現(xiàn)在比利時城市安特衛(wèi)普的一家拍賣行,雖歷經(jīng)久遠,但“正陽門”三個大字在燈光的照射下依然熠熠生輝。
老匾額的獨特風韻
很多人喜歡懷舊,家里裝修的古色古香,如能掛上一塊老匾額,品位更上去了。匾額集字、印、雕、色于一體,其雋美的書法、豐富的詞匯、漂亮的形制,很招人喜愛。在雕工方面,匾額的時代特征很明顯。;例如明朝的比較簡樸,沒有太多的花哨康乾時期就不一樣了,做工精美,極盡奢華。匾額用途很廣,“以匾研史,可以佐志;以匾學書,可得筆髓”。匾額很重書者的名氣,如果是有名的人物,收藏價格會翻上幾倍。匾額的題寫者多是擁有聲望或地位的舊時名紳,字體從楷書、草書、隸書到篆書都有,匾額所體現(xiàn)出的中國古代雕刻工藝,相對于石刻來說,更能如實表現(xiàn)題匾者的藝術功底。
匾和額是不同的,橫的叫匾,豎的叫額。匾額需寫方斗大字,又有匾榜、牌額、牌匾等合稱。清代匾額材質多是杉木的,四周鏤空雕刻,粉金圖案,筆法格局清勁,書如其人。而用上等楠木獨板鐫刻、抹金掛朱、金葉子包匾,最為富麗堂皇。
匾額分官方的和民間的,官方的出現(xiàn)較早,秦代就有了,而民間的則到唐末才出現(xiàn)。當時里坊制度被廢除,百姓可以臨街破墻開店,于是人們開始想出了掛匾額招攬生意。到宋代,匾額就更多了。
名家 名字 名句
匾額的文字很少,無復雜的結構款式,主要講求適情應境,文辭精粹,其中指點江山、評述人物的要比宣傳倫理觀的好。優(yōu)秀的榜書藝術延續(xù)了匾額這種古老藝術形式的生命力,增強了匾額標識的感染力量。榜書藝術造就了古代匾額文化。凡帶有文學色彩和寓意深邃的書額文字或凝練的詩文,都值得收藏。建筑匾額有石刻匾額和木刻匾額及灰制匾額等。
匾額登記、建卷十分必要。許多匾額標榜家族先人品習,繼承前輩優(yōu)秀品德、聰明才智、光榮傳統(tǒng),讓家族美名世代相留。匾額的文化藝術價值在民間認知程度不高,近幾年才漸有起色。拍賣會上,最先引出高價的是皇帝們題寫的匾額——御匾:順治皇帝的《履中蹈和》匾額,底價2萬元,成交價16.5萬元;慈禧太后的《延歡納豫》匾額,成交價16.5萬元;同治皇帝的《德炳朱方》匾額,成交價38.8萬元。其實,匾額沉淀著歷史,每一方匾額都有獨特的價值。只要品相完整,雕工精美,書法繪畫精湛,題寫人有社會或藝術地位,就值得歸檔。
樹不離根,水不離源,人不忘祖。建檔管轄區(qū)內(nèi)的名宅匾額是好辦法。把建卷立目系列化,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回報。匾額成為認同歷史、認同文化、認同鄉(xiāng)邦的見證。那些表達含蓄、用語恰當、意味深長的鄉(xiāng)邦匾額往往有濃厚的情感因素,是建檔的重點。
老字號匾額有故事
“老字號”匾額是一種特殊的匾額。我國許多城市都有商業(yè)繁華時期,也都是“老字號”薈萃之地,其匾額幾乎成了今天的旅游景觀,“老字號”的匾額字跡講究,或古樸典雅,或粗獷渾厚,或灑脫清秀,為店鋪增添了不少色彩。不少店鋪就因字號動人,匾額書寫美妙而名聲遠揚,買賣興隆。老字號匾額包含的文化,對社會文明及商俗文化的進步也產(chǎn)生過積極的影響。同時,它記錄著歷史,承載著過去,昭示著未來。
商家鋪戶的匾額頗為講究,除有吉祥如意等外,大都有一番來歷。乾隆年間,店主劉鳳翔在舊貨攤上見到一塊舊牌匾,上面寫著“天福號”三個顏體楷字,筆鋒遒勁,劉氏開熟肉鋪,正缺塊匾,覺得這是“上天賜?!?,便把它買回來,粉刷后掛出,引來文人墨客品評,字號慢慢叫響了。如今的“天福號”由翁同龢所書。1864年,羊肉胡同內(nèi)有一家山西人經(jīng)營的雜貨鋪經(jīng)營不下去,當時做小買賣的楊全仁經(jīng)人介紹,用做小買賣攢下的錢把雜貨鋪盤了過來,開了個掛爐鋪。這家雜貨鋪的字號原來叫德聚全,意思是“以德聚全,以德取財”。楊全仁把它倒過來,改為全聚德。“全”字暗含著他的名字,聚德取“以全聚德,財源茂盛”之意。后來,楊全仁的生意越做越大。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全聚德,他請了當時一個書法好的秀才錢子龍題寫匾額。
老匾額作為招徠顧客、誘人購物的招牌,商家匾額以飽滿端莊的楷書為佳。一來,楷書容易辨認;二來飽滿厚潤的楷體字,象征著物阜年豐,財源茂盛。古色古香的精美牌匾,也展示了深厚的商業(yè)文化。
匾額分五類 做工極考究
匾額大致可分為五類:一類是堂號匾,像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等;一類是牌坊匾,這一類通常是用于表彰的,如表彰富人守規(guī)范,表彰鄉(xiāng)里教師等;一類是喜慶的,這類匾額數(shù)量非常大;一類是在商業(yè)區(qū)的字號匾,如北京的榮寶齋、同仁堂等;再一類是文人的題字匾額,帶有文學色彩的或是座右銘式的匾。匾額與建筑、民俗、文學、藝術、書法相結合,懸于宅門則端莊文雅,掛在廳堂則蓬蓽生輝,裝點名勝則古色古香,描繪江山則江山增色。用材上有木匾、石匾、磚匾,還有琉璃匾、瓷匾、絲織匾、紙匾,竹匾等。這些材質,現(xiàn)在還普遍應用。
傳統(tǒng)制匾工藝對摹寫、雕刻、油飾、金飾、彩繪都非常講究。摹寫雕刻需形神兼?zhèn)?。匾額的制作流程經(jīng)長期的積累與演變,形成了融詞賦詩文、書法雕刻、繪畫篆印等多種藝術形式于一身的特點,是中國文辭之美與工藝之美的集大成者。一塊優(yōu)秀的匾額是語言藝術、書法藝術、繪畫雕刻藝術的三度審美,也是重要的檔案資源。
作者單位: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