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來,北京鐵路建設(shè)歷經(jīng)滄桑巨變,從無到有,蓬勃發(fā)展,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清末曾建立了一些鐵路,是為北京早期的鐵路,主要的有如下一些。
宣武門鐵路
同治二年(1863年),洋務(wù)派李鴻章首發(fā)修建鐵路之議,奏請慈禧太后批準(zhǔn)。當(dāng)時同治皇帝才7歲,不懂理政。慈禧對鐵路一無所知,沒有復(fù)文。同治四年(1865年),李鴻章同當(dāng)時的順天府尹議妥,允許英國商人杜蘭德悄悄地在北京宣武門外修建一條1000米長的鐵路,鋪設(shè)鐵軌,試行火車。一輛蒸氣機車,6輛客用列車,并招聘數(shù)十名摩登少女,著華麗服裝,不停地向觀者招手示意。經(jīng)費全由英商投資,只求慈禧賞光。不料慈禧沒有露面,她偏聽某些保守派大臣意見,說修建鐵路有三大弊端:資敵、擾民、失業(yè)。還說修鐵路有傷京城風(fēng)水。慈禧太后便示意英商,將這條鐵道路枕拆除,鐵軌、火車頭和列車運回英國。這件事就這樣擱淺了。雖未建成鐵路,但英國人認為在北京宣武門外大街舉辦了一次火車展示,大清政府為其提供了一個免費廣告場所,是一個好的商機的開始,所以挺高興。
宣武門鐵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鐵路。但并不是商業(yè)運營鐵路。不過,清末修建鐵路的熱潮,就是從宣武門外修建鐵路起步的?!渡陥蟆酚涊d了當(dāng)年北京市民觀看火車的情景:
“此處素稱僻靜,罕見過客,今忽有火車經(jīng)過,即見煙氣直冒,而又見客車六輛、皆載以鮮衣華服之人,鄉(xiāng)民有不詫為奇觀乎?是以盡皆面對鐵路、停工而呆視也。或有老婦扶杖而張口延望者,或有少年荷鋤而癡立者,或有弱女子觀之而嘻笑者,至于小孩或懼怯而依于長老前者,僅見數(shù)處,則或牽牛驚看似作逃避之狀者,然究未有一人不面帶喜色也?!?/p>
紫光閣鐵路
光緒四年(1878年),李鴻章同英國商人談判議妥,由英方在慈禧太后身邊修建一條鐵路專列,從中南海的紫光閣直達北海靜心齋,全長約2000米。英國商人為何為慈禧太后修專列?主要是為了爭取同清政府達成火車交易。這一招非常有效。慈禧太后親自登上這列馳騁于宮廷禁苑的專列,大開眼界。此后,改變了以往的態(tài)度。光緒十五年(1889年),李鴻章奏請修筑天津到通州的鐵路(即津通鐵路,全長約100公里,客運、貨運兼顧),張之洞奏請修筑盧漢鐵路,(從盧溝橋至湖北漢口鎮(zhèn)的鐵路,全程1315公里,這就是后來的京漢鐵路),均獲得批準(zhǔn)。1902年又開通了通州至北京的鐵路,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全程1133公里的京奉鐵路也開通。
紫光閣鐵路這條御用鐵路和一輛蒸氣機車、13輛不同顏色的客用列車到宣統(tǒng)時尚存,但已殘廢,不能運行,隆裕太后曾懿旨修復(fù),以繼續(xù)使用。慶親王奕劻奉旨招商籌劃其事,因需要11萬兩銀子,難以籌集,只好暫緩。宣統(tǒng)三年,清王朝就被辛亥革命推翻,隆?;侍蠛托y(tǒng)皇帝的夢想破滅。不久,中南海成了袁世凱的天下,北海西岸成了張學(xué)良的練兵場。這條御用鐵道便消失了。
京張鐵路
京張鐵路是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由中國著名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1861年——1919年)于1905年到1909年主持修建,全程201公里。建筑工程非常艱巨,特別是從南口、青龍橋到岔道城的一段,要穿過軍都山險陡的關(guān)溝地帶,要開鑿居庸關(guān)、五桂頭、石佛寺和八達嶺等共1645米的4座隧道。詹天佑因地制宜,運用“人”字形線路,減少了工期,比原計劃提前兩年建成。顯示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我國鐵路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宣統(tǒng)三年(1911年)還開通了京浦鐵路(浦,即江蘇浦口),全程913.5公里,即后來的京滬鐵路。
環(huán)城鐵路
光緒庚子年以后,北京修筑環(huán)城鐵路。這項工程要拆除各座城門的甕城。全程約16公里,主要是運貨、運煤,也有客運?,F(xiàn)在北京的地鐵2號線,大體就是沿當(dāng)初環(huán)城鐵路的下方通過的。
作者單位:中國國家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