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存在著種種消費誤區(qū)和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費傾向;這是社會環(huán)境、家庭背景、學校教育和個人等幾個因素綜合造成的,要提高大學生的消費道德,就必須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消費方式和形成良好的消費風氣。
[關鍵詞] 大學生 消費 消費觀念 消費行為 消費道德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問題的重要性日漸凸顯。大學生作為一個擁有獨特消費觀念、消費內容、消費結構和消費方式的社會群體,在同齡人中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重視大學生消費道德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不僅有益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將對科學文明的社會消費模式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當前大學生消費道德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消費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消費行為必須符合科學發(fā)展觀和有利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合理適度、健康文明。以此為標準,大學生在消費觀念、消費行為上存在的種種誤區(qū)和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費傾向主要是:
1.追求從眾,盲目消費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高校的學生都是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沒有經歷過必要的社會鍛煉和生活磨練。進入大學是他們第一次離開父母,同時也是首次擁有支配各種費用的權力,開始獨立生活。因此他們的理財能力較弱,不善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消費。很多消費往往在大學生中一旦出現,就迅速流行開來。他們在花錢如流水的時候很少想到,這樣的消費到底有多大必要,自己的經濟實力能否承受?有些消費不僅需要費用的支出,而且要占用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如何才能處理好消費和學習、生活的關系?大多數大學生沒有對消費的需要、條件、結果的理性思考,在獨立理財方面亦毫無經驗,所以普遍存在著消費無計劃,隨波逐流,順應群體之間的消費方式和習慣,消費明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追求時尚,超前消費
隨著社會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文化的多元化,大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日新月異,豐富多彩,大學生求新、求異的個性特點,決定了他們永遠站在時代的前列,無論消費心理還是消費行為大學生無不體現時尚氣息。在大學生中,幾乎人人都擁有手機等移動通訊設備,擁有電腦、數碼照相機、攝像機等高檔消費品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女生將黑發(fā)染成黃、紫或紅的顏色,成為校園中屢見不鮮的風景;韓國、日本女生喜愛的佩飾、掛件等小飾品在中國女大學生中也會迅速流行。同社會其他類型的消費者相比,大學生沒有固定的收人,多數都不能自食其力,生活費的主要來源是父母的收人。因此伸手向父母要錢,以滿足超前消費需求成為大學生中較為普遍的現象。
3.追求虛榮,攀比消費
攀比消費是目前大學生消費的一個重要特點。大學生普遍認同人應該即時享樂的觀點。比如有些女生在穿衣打扮方面,別人有的,我不但要有,而且比別人更好,以體現個性。還有在人情消費方面,生日消費、老鄉(xiāng)消費、節(jié)日消費……真可謂五花八門。不少學生不顧自身實際,別人過生日搞聚會、下酒店,自己到時候也得搞,打腫臉充胖子,生怕不這樣做會從此失去老鄉(xiāng)和友情。這種在虛榮心驅使下的“攀比”消費不僅容易造成大學生經濟上的負擔過重,精神壓力過大,不利于自身成長,而且個別學生為滿足自己迅速膨脹又難以自制的消費欲望而滋生偷竊、搶劫的想法或反社會行為,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
二、大學生消費道德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是社會環(huán)境原因。近幾年由于經濟迅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家庭的消費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傳統(tǒng)的消費觀念受到了強烈的沖擊,社會導向更直接、更多地關注高消費和超前消費。高校學生的消費心理處在不成熟的階段,這種導向上的錯誤助長了學生之間的攀比風,直接影晌到了高校學生的消費觀。
二是家庭的原因。每個家庭自身的消費特色、消費習慣和消費觀念,會在消費行為中潛移默化地傳給后代。同時,家庭對大學生的經濟供給也影響大學生的消費文化?,F在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從小把孩子視為家庭的重點照顧對象,對子女的消費基本上實行滿足供應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寧可自己在家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一樣穿好吃好玩好,從而助長了孩子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
三是教育工作薄弱有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強調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而對學生消費觀教育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研究不足。同時,在“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與人生觀、金錢觀、國情觀等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yǎng)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指導目的。另外,在校風建設范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jié)約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大學生消費觀念淡薄化。
四是大學生自身的原因。大學生消費道德中存在的問題,更多地是自身的一些因素造成的。大學生正處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階段,在家從小有家長關懷和照顧,中學面臨高考的壓力,許多家長為了避免他們分散學習精力,家庭的經濟狀況從來不要求他們分擔,故而許多學生不知金錢來之不易,不知當家的困難,又沒有理財的過程和經驗。到大學后遠離家長開始獨立生活,在不正確的消費觀的誤導下很容易出現高消費的行為。
三、加強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的對策建議
目前大學生中的某些不健康、不文明、不合理的消費行為一方面折射出整個社會消費道德的缺失和消費環(huán)境的不規(guī)范,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高校消費道德教育不力這一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根據大學生消費狀況的新變化和出現的新問題,加強對大學生的消費道德教育,可以從以下的途徑進行嘗試:
1.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
學校要經常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的消費觀教育,使大學生樹立與自身、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消費觀念,大力倡導艱苦奮斗和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大力倡導理性消費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消費質量,促進身心健康;培養(yǎng)大學生協(xié)調好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之間的關系,不斷提高精神文化消費的層次。通過開展多種有益的消費教育活動,在校園形成良好的消費氛圍和輿論,幫助大學生樹立“儉而有度”的消費觀念,學會自我選擇,克服盲目消費和超前消費。
2.培養(yǎng)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消費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引導大學生確立健康文明的消費生活方式。首先,引導大學生要根據客觀實際,充分發(fā)揮好每一分錢的最大效益,做到精打細算,量入為出,通盤考慮,合理計劃。其次,協(xié)調好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之間的關系。大學生正處在吸取科學文化知識的時期,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精神文化消費占有較大比重,同時要保證生活需要,以及擴大知識面的開支。當自己尚有經濟余力時,再考慮其他的物質消費和文化娛樂開支。大學生應根據實際情況量力而行,適度消費,不額外增加家庭負擔,養(yǎng)成良好的消費方式。
3.構建大學生群體良好的消費風氣
高校應該把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消費風氣作為校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通過開展校園文明建設,要求大學生從日常的一點一滴做起,堅持適度消費,反對超前消費、攀比消費,堅持理性消費,反對盲目消費、“面子”消費,逐漸培養(yǎng)良好的消費道德習慣。其次,在校園環(huán)境建設中設計一些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語言標示牌、人物雕刻塑像等,用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陶冶學生,促進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和行為的形成。再次,應以“樹立典型、抓反面材料”的方式,通過先進人物、先進事跡的宣傳活動,營造健康向上的大學生消費氛圍。
參考文獻:
[1]李志紅:試論大學生消費文化與高校德育[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7(1)
[2]劉金勇等:部分高校大學生消費現狀調查及其引導[J].河北大學學報,2007(6)
[3]向 紅:透視高校中的消費主義[J].集美大學學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