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民族元素在汽車外觀造型設計中的應用,使汽車具備了更多的文化內涵,更加適合了人們的審美情趣和需求,使汽車產業(y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和發(fā)展。本文試圖對中國民族元素進行分析提煉,以一種新的和諧設計理念把中國元素的精華與概念車相結合,開辟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設計之路。
[關鍵詞] 汽車 造型設計 元素
新世紀人類文明進入了更加高速運作的信息時代。科學與技術發(fā)展的日新月異,人們對個性的追求越來越強烈。汽車產業(yè)的競爭已由單純的技術競爭,轉換為科技與文化意識的雙重競爭。
民族元素在汽車外觀造型設計中的應用,使汽車具備了更多的文化內涵,更加適合了人們的審美情趣和需求,使汽車產業(y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和發(fā)展。本文試圖對中國民族元素進行分析提煉,以一種新的和諧設計理念把中國元素的精華與概念車相結合,開辟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設計之路。
一、民族元素的具體分析及提煉
1.形而上的儒、道思想分析
儒、道思想是中國哲學的國粹,他們的核心思想就是“和”。在“和”這個思想體系中,孔子強調的是現(xiàn)世的和諧、社會的和諧,并將“和而不同”作為理想人格的標準;孟子則強調“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币钥酌蠟榇淼娜寮姨岢鲆幌盗兄荚趯崿F(xiàn)人際與社會和諧的道德原則以及建設大同社會的遠景理想。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而道的重要特征是“和”。道家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老子提出:“萬物負陰而報陽,沖氣以為和”。莊子提出:“與天和者,謂之天樂,與人和者,謂之人樂?!钡兰曳浅V匾曧樒渥匀唬裱匀灰?guī)律,與自然和諧相處,以達到“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
和諧作為一種核心的設計理念,就是指陰陽相互協(xié)調產生的和諧,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幾千年來連續(xù)不斷、生生不息。本文結合當前國內汽車造型設計的現(xiàn)狀,對形而上的中國文化儒家和道家思想進行了挖掘和分析,總結出和諧的設計理念。
2.形而下的中國形象、符號分析
太極圖,龍圖騰,以及京劇臉譜都是中華民族元素的精華和文化藝術的瑰寶。通過對這些元素的分析,試圖將其與汽車造型完美地結合再一起,從而嘗試性地開辟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汽車造型設計之路。
太極圖是天下第一圖,它由陰、陽魚兩部分構成,陰魚有個陽眼,陽魚有個陰眼。這其中的含義更是發(fā)人深省,也說明了世界運動的至理。太極圖中每一個魚都非常接近流線形,而以流線形設計的汽車外觀造型空氣阻力最小,對節(jié)能和環(huán)保都是有重要意義。通過陰陽魚的外形,利用和諧的設計理念,將其融進汽車造型設計之中。關于龍圖騰,它是中國圖騰的至圣,是人們心目中的神靈。至于京劇臉譜的選擇,是因為京劇是國粹,而京劇臉譜是一種“觀念符號”和“表情符號”,其也同樣有著迷人的魅力。
二、民族元素在概念車中應用的實例
1.太極圖與車身整體造型結合
在設計車身外觀造型過程中,根據空氣動力學的原理,發(fā)現(xiàn)平滑的流線形要比銳利的棱角阻力小。所以通過科學的思維發(fā)散和分析,最后從太極圖陰陽魚中提煉出平滑的流線造型。
2.龍圖騰與車輪結合
中華民族的共同圖騰就是龍。通過對龍圖騰元素的分析,筆者從龍的圖案中選出“龍爪”這個龍身上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并進行演化。在轉化的過程中既要把龍圖騰的元素表現(xiàn)出來,又不能生搬硬套,而且還要符合形式美與功能相結合的原則。
筆者嘗試把龍爪與汽車的輪轂造型相結合。輪轂的功能是承載車重、傳遞動力、輪胎散熱等功能。從輪輻的組數我們可以把輪轂分為,三幅輪轂、四幅輪轂、五幅輪轂和六幅輪轂等。由于龍有四爪,爪有五指,所以從造型上我們選用五幅輪轂。
與以往的輪轂不同,筆者增加了輪轂的寬度和厚度,使得輪轂散熱面積加大,輪胎散熱功能得到盡一步的提升;并且還采用了扭轉式設計,在每根輪輻所承受的壓力不變的條件下,這種扭轉結構的柱體可以降低車在行駛過程中由于路面不平而產生的不平均壓力,對輪子和車身起到保護作用。
3.京劇臉譜與汽車前臉結合
通過對京劇臉譜的研究和提煉,發(fā)現(xiàn)臉譜的特征和汽車前臉的特征有相似之處如圖1。
綜上所述,把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太極圖、龍圖騰、和京劇臉譜用聯(lián)想的構想法與汽車造型局部有機的結合起來,力圖使此款車成為中國民族汽車的符號。最終效果圖2。
三、總結
總之,不管未來汽車造型如何多樣化,其設計還是圍繞著和諧這一設計理念展開的,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潮流。時代將會賦予汽車造型新的設計語言,一百多年來科技文明的成果都將融入汽車設計之中,異彩紛呈,新穎獨特的汽車即將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
參考文獻:
[1]唐書民:汽車造型設計的人文理念[J].沈陽航空工業(yè)學報,2001,18(3):72~74
[2]Wood,R.M.and Bauer,S.X.S:Simple and Low~Cost Aerodynamic Drang Reduction Devices for Tractor~Trailer Trucks.SAE2003:41
[3]李亦文:產品設計原理[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52~63,80~100
[4]謝大康 劉向東:基礎設計綜合造型基礎[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