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出席者和列席者
中央工作會議1978年12月15日散會,18日就要舉行三中全會。不是中央委員的人離開京西賓館。曾濤、胡績偉和我等少數(shù)幾個人留下來了。我們仍住在原先的房間沒有動。
18日星期一我回到京西賓館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那個三中全會參加者和列席者的名單。從這張名單知道,十一大選出的333名中委和候補中委中,有6位已經(jīng)去世,他們是郭沫若、羅瑞卿、彭紹輝、王諍、林李明和謝正榮。在余下的327人中,又有25人由于種種原因經(jīng)中央決定不通知他們到會。
這張名單上因事、因病請假的有21人。實際出席三中全會的中委169人,占中委201人的84%,超過法定人數(shù)。開三中全會的目的是對中央工作會議準備好了的事履行合法手續(xù),所以這個名單很重要,會議準備的名單就比中央工作會議搞得嚴密多了。
這張名單列為列席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有宋任窮、黃克誠、黃火青、胡喬木、韓光、周惠、王任重和習仲勛等,都是中央工作會議提出建議增補為中央委員的人。而且一旦全會通過增補他們成為中委,他們便成為既有發(fā)言權又有表決權的出席者了。
曾濤、胡績偉、楊西光和我,都不是中央委員,但因工作需要,中央工作會議散會后沒有離開京西賓館,無以名之,稱作非正式列席人員。非正式列席人員沒有上名單。我注意到毛主席著作編委會辦公室的李鑫等人似乎沒有留在京西賓館。
在12月18日上午我看到的三中全會分組名單按工作會議的6個組分組,各組召集人不變,原來在組內的中委不變,各組人數(shù)比以前只略為多一些,西北組從原來的35人增加到44人,加上宋任窮、王任重兩位正式列席者共46人,沒有上名單的我,就自動按照老規(guī)矩仍去西北組聽會。
三中全會的召開
會議以18日整天閱讀中央工作會議文件和傳達閉幕會上鄧小平、葉劍英和華國鋒的講話。
18日晚上,在京西賓館舉行三中全會第一次大會。大會上華國鋒講了這個會議的開法、會議的議程等。這些話是他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已經(jīng)講過的那些,他的講話很短,從內容上看很明顯地不是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19 日各組繼續(xù)看文件,西北組首先開始討論。從20日到22日各組進行討論。我的印象,增補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增補陳云為黨中央副主席這件事,都是在一天的大會上表決其他問題之前通過的。我記得三中全會只在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開了大會,其余都是分組會。
三天分組會的內容,概括起來有四條:第一條是原先參加中央工作會議的中委們以發(fā)言的形式向未參加會議的中委們介紹中央工作會議的情況;第二條是所有出席者都對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中央領導人的講話表態(tài),對全會增補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副主席表態(tài),對中央設立紀律檢查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候選人名單表態(tài);第三條同中央工作會議一樣,對“兩個凡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平反冤假錯案、康生問題等發(fā)表意見。還有一個,即第四條便是對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的草稿表態(tài)并提修改意見。
三天分組會做的事情是很多的,但是會上不再有不同意見的討論。會上對汪東興和有些同志繼續(xù)發(fā)表了一些批評意見,并揭露了一些中央工作會議還沒有揭露出來的新情況。
最后一天晚上舉行了大會。大會首先通過關于增補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副主席,原則通過兩個農(nóng)業(yè)文件和1979-1980年度國民經(jīng)濟計劃的安排,通過全會公報。在增補前,三中全會的正式列席人員還沒有表決權,增補通過后選舉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時他們就有表決權了。選舉結果,候選名單上100位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候選人全部當選,并選出第一書記陳云,第二書記鄧穎超,第三書記胡耀邦,常務書記黃克誠,還有副書記11人、常委23人。陳云當選后在會上發(fā)表了講話。
舉行三中全會的過程中沒有什么事要我做,簡報很少,6個組的簡報加在一起只有中央工作會議一個組那么多,閱讀簡報不花太多時間。我過了五天比較輕松的日子。
中紀委的選舉和陳云的講話
關于中央紀律委員會的候選人名單,我是在三中全會上看到的,在這個候選人名單中,有三個書記,第一書記、第二書記和第三書記,他們是陳云、鄧穎超和胡耀邦,在第一、第二、第三書記之后還有一個常務書記黃克誠,還有十一位副書記,還有常委23人。書記常委38人中,我大都認識,除馬國瑞和我同歲外,年齡全比我大。名單全部鼓掌通過,我沒有選舉權,但也還是熱烈地鼓了掌。
在閉幕那天(19日)陳云講了話。由于他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還不是常委,沒有在大會上講過話,現(xiàn)在他已是中央副主席了。在全會上的講話中,他對那次中央工作會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
“我認為三中全會和在此以前的中央工作會議,開得很成功,大家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解放思想,暢所欲言,充分恢復和發(fā)揚了黨內民主和黨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yōu)良作風,認真討論黨內存在的一些問題,增強了團結。會議真正實現(xiàn)了毛澤東同志所提倡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tǒng)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而且全會決定,一定要把這種風氣擴大到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中去。這一次是在中央開會,要擴大到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中去,還要做很多工作,還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整風時首先在幾十個高級干部中進行一次整風會議,連續(xù)開了幾個月的會,大家面對面指名道姓地批評和自我批評,認真總結建黨以來的經(jīng)驗教訓,在這個基礎上寫出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后就開黨的七大,全黨同志團結一致,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些爭的勝利。1957年毛澤東同志又提出要求全黨達到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由于種種干擾,很多年沒有實現(xiàn),九大、十大黨章中也寫了這一要求,但是沒有實現(xiàn)。這一次以華國鋒同志為首的黨中央帶了個好頭,只要大家堅持下去,有可能在全國實現(xiàn),這對于安定團結、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一定會起重要的作用。”
他這篇講話是對中央工作會議的一個評價,這段話對于我們研究中央工作會議也是一個重要的史料。
三中全會結束后的任職和免職
1978年12月25日即三中全會結束后的第三天,召開了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任命胡耀邦為中共中央秘書長兼中央宣傳部部長。胡耀邦原來擔任的中央組織部部長職務免去,但他兼任的中央黨校副校長的職務,政治局的決定中沒有談到。
在任命胡耀邦為中央秘書長的同時,還任命了胡喬木和姚依林為中央副秘書長。胡喬木兼任毛澤東主席著作編委會辦公室主任,姚依林兼任中央辦公廳主任,宋任窮任中央組織部長,馮文彬任中央辦公廳第一副主任,免去汪東興的各項兼職——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央警衛(wèi)局局長、黨委書記,八三四一部隊政委兼黨委書記,毛主席著作編委會辦公室主任、黨委書記——專任黨中央副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這些都是中央工作會議各分組(其中包括西北組)提出的建議,事實上得到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等首肯的。這樣的問題用不著三中全會來討論做出決定,而在三中全會后召開的補充了新的政治局委員的政治局會議上做出了正式?jīng)Q定,于是黨中央機構就以新的面貌出現(xiàn)了。
黨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的變動,都體現(xiàn)了“只進不出”的方針,但是不論在人數(shù)上和實權上都可以貫徹和落實中央工作會議和三中全會的精神。(摘自《1978:我親歷的那次歷史大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