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南到東北,種水稻的農民朋友都在使用“吡蟲啉”來防治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但很多人卻不知道自己用的是“吡蟲啉”,因為它的商品名稱有700多個,而且在產品標簽上很難找到“吡蟲啉”這個通用名稱,光鮮奪目的卻是它的商品名稱、注冊商標名稱?!耙凰幎嗝迸棉r戶頭暈目眩,而企業(yè)生產農藥采取的“臨時登記”,致使農藥產品的數量得以大量被“復制”。這種名稱、數量、標準的混亂,給使用者增加了辨認難度,使造假者得以渾水摸魚。
2007年12月,農業(yè)部先后頒布了《關于修訂〈農藥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決定》、《農藥登記資料規(guī)定》、《農藥標簽和說明書管理辦法》3個部門規(guī)章,發(fā)布了《農藥名稱登記核準管理的公告》,并與國家發(fā)改委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規(guī)范農藥名稱命名和農藥產品有效成分含量兩個公告。由此,2008年成為農業(yè)部的“農藥登記管理年”。農藥管理“十年之癢”有望“藥”到“病除”。
這六項新規(guī)定的主要內容如下:一是從2008年1月8日起,國家停止批準農藥商品名稱,農藥名稱一律使用通用名稱或簡化通用名稱,直接使用的衛(wèi)生農藥以功能描述詞語和劑型作為產品名稱;自2008年7月1日起,生產的農藥產品一律不得使用商品名稱。二是將農藥臨時登記證的累積有效期由四年縮短到三年。三是對于已批準正式登記的產品,在其申請續(xù)展時,應按新規(guī)定補充所缺少的試驗資料或綜合報告,以便對其進行再評價。四是提高農藥登記門檻,減少臨時登記與正式登記的差距,尤其是提高了臨時登記在農藥殘留方面的要求,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五是規(guī)范了農藥標簽和說明書的管理,進一步明確了標簽應當標注的內容和不得標注的內容,同時規(guī)定農藥名稱應當標注在標簽的顯著位置,商標標注的單字面積不得大于產品名稱標注的單字面積。六是規(guī)范了農藥產品的有效成分含量,即有效成分和劑型相同產品的有效成分含量的設定梯度不得超過5個;添加滲透劑或增效劑的農藥產品,有效成分含量不得降低。
在上述六項新政策措施施行后,預計農藥產品名稱可由目前的1.6萬個減少到1700個,農藥登記的數量也將明顯減少,“一藥多名”、產品數量多等問題將得到解決,農藥標簽也將得到進一步規(guī)范。(江西 李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