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后,地震險悄悄興起,真能提供保障還是借題發(fā)揮?國內巨災險缺憾在哪里?
地震險興起10月份,保險業(yè)的龍頭老大——中國人壽推出“國壽安享一生”兩全保險(分紅型),這款分紅險除了涵蓋疾病身故、意外身故保障外,獨特之處在于它還涵蓋了地震、洪水、臺風、海嘯、泥石流和滑坡等6種重大自然災害,其中巨災意外身故保障高達保額的3倍。
“國壽安享一生”因此成為國內首款涵蓋巨災風險、意外風險和疾病風險的長期性險種,同時也是國內首款保費返還后還能繼續(xù)享受保險保障與紅利的長期性險種。
緊隨其后,恒安標準人壽于今年11月,在其銀保渠道推出一款“?;蓦p贏”兩全保險(分紅型)產品,也將包含地震、洪水、臺風、海嘯、泥石流和滑坡在內的巨災風險納入保障范圍。在5年保險期間內,客戶可享受相當于有效保險金額1倍的身故保障,3倍的公交意外身故保障,3倍的公交意外全殘保障,3倍的重大自然災害事件身故保障及3倍的重大自然災害事件全殘保障。
地震險,一直都是我國保險業(yè)應該觸及卻不敢觸及的領域,這是因為在大災面前,險企的賠償能力受到嚴峻的考驗,一個不小心,一場地震可能讓整個保險業(yè)賠的傾家蕩產。
人們知道,國內沒有真正的地震險,而且在絕大多數其他可能涉及的險種中,地震也屬于除外責任,比如在財產險、房屋險中,地震都被列入免責條款,保險公司是不賠付的?,F在,幾款將地震涵蓋進責任范圍的保險居然問世了。
除了上述兩款產品,要說大膽的要算早在今年1月就推出的承保地震風險責任的華安“福滿堂”家財險,“5.12”地震之后,華安“福滿堂”家財險高調亮相,在四川成都,它涵蓋地震險的保障很是吸引人。根據條款,年繳保費876元,即可獲得50萬元的房屋建筑及室內財產的保險保障;此外還可獲得5萬元的管道破裂及水漬險保障、10萬元的第三者法律賠償責任保障、5萬元的家電用電安全保障,法定節(jié)假日最高賠付金額可自動提升10%。
近期,“福滿堂”又擴大了銷售范圍,先在廣州、天津兩地試銷,又在成都高調亮相。據悉,該產品是國內近十幾年來第一款承保地震風險責任的財產保險產品,除主險外,這款新型家庭財產保險還包括6個附加險,其中主險標的為房屋建筑及室內財產,提供包括自然災害(地震、海嘯在內)、意外事故的風險保障。
英勇之舉露缺陷
敢承保風險責任很高的地震,可謂大膽之舉??傮w來看,目前的地震險寥寥無幾,尚屬稀有品種,而且都與分紅掛鉤。
“國壽安享一生”是一款分紅型兩全險,既偏重保險保障又可分紅,投保人除了享受巨災風險、意外風險和疾病風險保障外,還可獲得紅利分配。
恒安“?;蓦p贏”則是跟隨潮流的代表。它是恒安標準人壽在保險市場動蕩的背景下,繼恒安“穩(wěn)贏優(yōu)勢”之后,推出的第二款分紅險,也是一款累積式分紅險。兩款產品可謂一奶同胞,其紅利分配形式相同。不同的是,“?;蓦p贏”是一款兩全保險,除了具有分紅功能外,還可提供保險保障,它的保障內容和國壽“安享一生”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安享一生”分兩次返還保險金,合同終了分配紅利;而“?;蓦p贏”在5年交費期滿后返還保險金,每年派發(fā)紅利。
華安“福滿堂”則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巨災險,該產品除涵蓋地震責任險之外,較之其他家財險并無明顯優(yōu)勢,故銷售情況一般,并沒有得到消費者充分認可。因為,除涵蓋地震責任險之外,它跟普通家財險相比,并無太大差異。
據悉,“福滿堂”家財險是由華安保險聯(lián)合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共同開發(fā)的,主要面向招行信用卡持卡人,多采取電話直銷的方式,保費將直接從信用卡中扣取。在電話直銷誤導不斷的情況下,客戶對于這樣的銷售方式仍有抵觸,即便強調“承保地震責任”,也很可能被認為是一種“噱頭”。這種單一的銷售渠道人為排除了大量有意愿投保的客戶。
記者了解到,目前這款產品只在廣州、天津、成都有售,銷售面窄。而其產品條款顯示,該產品不在河北、寧夏、甘肅、山西、內蒙古、陜西、海南、新疆、西藏、云南等地震、海嘯風險發(fā)生概率大的地區(qū)銷售,上海由于可能受到東海地震帶的波及也不在銷售區(qū)域內。
由此來看,“福滿堂”把70%可能發(fā)生地震的地區(qū)都排除在外,讓“保地震責任”幾乎成了一句口號。據悉,華安曾經推出的“絢麗人生”雖有“特別保障”,但在汶川地震后,實際賠付也只有85萬元,其中包括了75萬元的單筆賠付,由此推算,其理賠范圍不會超過5家。
而從人身保障來看,也不一定非要求救于地震險。和財產險相比,大多數公司的人壽保險和人身意外險,對因地震造成的人身傷亡是賠償的。相反,人身意外保險條款中規(guī)定酒后駕駛、艾滋病、吸毒、自殺等道德層面引起的人身傷害,卻是免于賠償責任的。
通常情況,壽險里不單獨涉及地震內容,只考慮死亡、傷殘等情況的索賠。比如,這次“汶川”地震后,凡是投保了中國人壽壽險的災區(qū)居民都可以獲得理賠。中國平安則向一名重慶唐姓遇難小學生的家屬給付了全額賠付,總共賠款2萬元。太平洋保險集團也緊急調集了人員到災區(qū)展開理賠服務工作。
所以,“安享一生”和“?;蓦p贏”兩款分紅險,提出的地震保障不能算真正的“地震險”,只是專門明確了對地震的賠償額度。有趣的是,保險推銷人員卻專門介紹該產品紅利部分的收益,或者歸根結底,這就是一款投資型的保險。
地震險的最優(yōu)解
為何地震險始終推廣不起來?
其實,地震險一直以附加形式存在,但保險公司一般不主動向客戶推薦地震附加險。而且,地震險附加險的收費標準是主險的10%。由于收費較高,很多投保者在選擇險種時也會主動避開地震附加險。
尤其是財產險,由于地震不可預期性、破壞性大,無法防范、承保風險太大,目前財險行業(yè)對于地震責任都是免責。房貸險保單中,將“地震或地震次生原因”列入責任免除。在財產險中,最大的消費群體是車輛駕駛者,可目前的車險中對于地震依然不理賠。
地震的涉及面和賠償金額超過保險公司的理賠能力,費率厘定過高和精算師人才的缺乏,造成合理的地震保險利率無法確定。即使有地震類保險,愿意購買保險的人常常是最可能遭遇風險的人,而保險公司收取較高保險價格,或者將保險的推廣限定在某些區(qū)域,從而阻止這類人購買保險。從定損來看,目前如何確定是地震造成的損傷是難點,只能根據地震發(fā)生的時間來判斷,這直接影響消費者獲賠,會造成消費者購買信心不足。
說到底,商業(yè)保險公司不愿意推廣地震險還是無利可圖。保險業(yè)里有一個術語,叫再保險。一家保險公司接到高額賠償金的合同后,就找其他幾家保險公司,再和他們簽保險合同,把風險分攤。地震險是最適合采用再保險制度的。
1966年,日本建立了地震保險體制并頒布了相關法律。依據該制度,日本各保險公司共同成立了日本地震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實行的是獨特的地震再保險險種,形成由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和政府共同分擔責任的結構。近年來,日本購買地震保險的人數連續(xù)4年增加,在日本高知縣,69%的人在購買保險時購買了地震保險。美國的加州,由于是地震多發(fā)帶,該州政府上世紀80年代就通過法律,要求經營住房財產險的保險業(yè)者同時銷售地震保險。
當然,光靠保險公司也不行。1998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日本保險業(yè)損失慘重,雖然也經過再保險,但保險公司還是承擔了嚴重的賠償責任。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相關法律規(guī)范商業(yè)保險公司的行為,由政府牽頭設置巨災資金,在災害來臨時,政府出面指揮,保險企業(yè)在有足夠的資金鏈后,也必須承擔保險的義務,為災害后的賠償負責。面對災害,政府和保險業(yè)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