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股市11月5日開始反彈,帶動基金凈值回暖。反彈一個月來,有30多只基金的凈值增長率超過了上證指數(shù)18.23%的漲幅。哪些基金漲得最快?又有哪些基金沒能享受大漲行情?
積極型基金業(yè)績喜人
11月5日開始,國內股市迎來了今年以來最大的漲度。滬指從1706點一路高歌,一個月時間漲了312點,12月5日收于2018點,漲幅達到18.23%。
股市擺脫陰霾,一直在苦等機會的基金,終于也迎來了一個難得的大反彈。這一個月,大部分基金均取得不俗的業(yè)績,其中有32只基金跑贏了大盤。
來看看“英雄榜”吧。排名前三位的基金分別是中郵核心優(yōu)選、華夏中小板ETF和易基深100ETF,它們的收益率分別為29.14%、28.11%和27.15%。除了這3只基金表現(xiàn)異常出色,近期備受關注的金鷹中小盤。收益率也達到27.01%,排名第四(見表1)。
本刊研究發(fā)現(xiàn),在“反彈一月”行情中表現(xiàn)出色的,基本都是積極風格的基金。這些基金普遍堅持高倉位,在壓抑了快一年之后,終于等到了一輪行情。以漲幅排名第一的中郵核心優(yōu)選為例,其今年以來一直保持積極操作,持股倉位長期保持在90%以上。排名第六的上投中國優(yōu)勢“反彈一月”收益率達到26.12%,其實它比中郵核心優(yōu)選還要激進,今年以來的持股倉位從年初的82.62%,一路上升到三季度末的92.16%。排名第七的廣發(fā)小盤、第八的東方精選等基金,也都是高倉位、保持積極操作風格的基金。
指數(shù)基金分化明顯
在這輪行情里,除了積極風格的基金表現(xiàn)出色,指數(shù)基金的表現(xiàn)也可圈可點。指數(shù)型基金高倉位被動操作的模式使其在下跌中損失慘重,但在上漲行情中同樣獲利豐厚。
在基金漲幅榜前三中,除了中郵核心優(yōu)選,其他兩只都是指數(shù)基金,華夏中小板ETF收益率達到28.11%,排名第二;易基深100ETF以27.15%的收益率排名第三。
不過,并不是所有指數(shù)基金的表現(xiàn)都很好、比掛鉤指數(shù)本身的漲幅大,它們的業(yè)績分化比較明顯。從表2可以看出,有4只指數(shù)基金的收益率均在14%以下,華夏上證50ETF收益率為11.15%,在17只指數(shù)基金中排名倒數(shù)第一,銀華道瓊斯88收益率為12.12%,易基50指數(shù)收益率13.17%,鵬華中國50收益率為13.28%。
以華夏上證50ETF為例,它的業(yè)績比較基準為上證50指數(shù),投資目標是“緊密跟蹤標的指數(shù),追求跟蹤偏離度和跟蹤誤差最小化”。不過,它顯然沒能很好地做到這一點。同期上證50指數(shù)的漲幅為17.17%,但是華夏上證50ETF的收益率僅為11.15%。
易基50指數(shù)跟蹤的指數(shù)也是上證50指數(shù),其13.17%的漲幅離同期上證50指數(shù)17.17%的漲幅偏離度也比較大。
次新基金輸中有贏
在這輪反彈中,絕大多數(shù)次新基金由于繼續(xù)保持低倉位,并沒有搶到行情,受益也遠遠沒有那些高倉位的基金大。
從業(yè)績表現(xiàn)可以看出。次新基金建倉態(tài)度仍然十分之謹慎,這些基金的倉位都非常之低。以6月和7月成立的基金為例,20只股票方向的次新基金在這輪行情中收益率超過10%的只有4只,低于5%的卻達到10只(見表3)。其中,匯添富藍籌穩(wěn)健的收益率只有0.89%,在上證指數(shù)漲幅達到18.23%的情況下,之所以收益那么低,肯定因為它幾乎沒有什么股票投資。
不過,盡管大部分次新基金沒有搶到這輪行情,但是它們也實現(xiàn)了成立以來的正收益,顯現(xiàn)出集體賺錢效應。萬家雙引擎在這輪行情中的收益率為6.52%.成立以來的收益率達到6.08%。在其他6月和7月成立的基金中,信達澳銀靈活配置、易方達中小盤、信誠盛世藍籌、新世紀成長、友邦價值增長等基金都實現(xiàn)了正收益。
統(tǒng)計顯示,已經有9成以上的次新基金凈值回歸1元以上。
值得關注的是,次新基金業(yè)績差距十分明顯。還是以6月和7月成立的基金為例,萬家雙引擎成立以來的收益率為6.08%,表現(xiàn)較弱的東方策略成長卻虧損13.11%。東方策略成長其實在本輪反彈中表現(xiàn)不錯,收益率達到12.81%,無奈前期損失太大。
業(yè)內人士分析指出,次新基金在這輪行情上輸中有贏,受益于成立的時機比較好。它們前期股票倉位都很低,到系統(tǒng)性風險釋放得差不多時進入股市,結果獲得正收益。
低風險基金風光不再
今年以來一直風頭很勁的低風險基金,在大漲面前終于風光不再。
上海基民李濤在上半年將手中的股票型基金全部換成了債券基金,按大盤最糟糕時計算,轉換操作幫他避免了4萬多元損失。此舉在他的朋友圈里傳為美談。近日,他看著債券基金凈值每天幾乎沒什么變化,股票型基金的凈值卻“噌噌”地一個勁往上躥,又動了換回股票型基金的念頭。
在月漲幅動輒超過10%的股票型基金面前,債券基金已經不再有吸引力。那些低倉位的保守基金也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手中還持有德盛安心成長的基民王雄勇近日就很郁悶,他說: “別的基金跌的時候這只基金沒少跌,現(xiàn)在別的基金大漲它卻不漲,什么時候我的本錢才能賺回來?”記者查看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德盛安心成長這個月的收益率只有3.26%,甚至不如債券基金的收益高,難怪基民有意見。
本刊特約理財師分析說,基民的風險偏好往往隨股市行情而變化,在行情好轉的情況下,他們因為想多賺錢而對低風險產品失去興趣;一旦市場風險加大.他們依然會繼續(xù)選擇低風險產品。
漲得快就是好基嗎
那么,是不是在反彈的這個月中漲得快的一定是好基金呢?
答案是否定的。前文已經講到,在本輪行隋中,業(yè)績好的基本都是積極風格的基金。這類基金有兩個特點,一是保持高倉位,二是進行積極主動的操作。它們今年以來普遍損失慘重。在“反彈一月”收益排名前20名的基金中,大部分今年以來的損失依然高達50%以上。20只基金中,只有金鷹中小盤的虧損比較小,損失為33.94%。
其實,在基金績效的衡量中,除了凈值增長率以外,基金風險水平也是考察的重要標準。一些在反彈中“跑得快”的基金,并不見得都是好基,業(yè)績可能是由高風險換來的。那些坐“過山車”的基金,往往不能在長期投資中笑到最后。
盡管這一個月漲了這么多,但是中郵核心優(yōu)選今年以來的虧損依然達到57.16%,上投中國優(yōu)勢的虧損為53.01%,你能說它們是最值得投資的好基金嗎?
最優(yōu)秀的基金。應該在市場上漲的時候不輸入后,市場下跌的時候又較為抗跌。當然,這個要求可能有些高。退而求其次,基金好不好關鍵看其“長跑能力”。比如興業(yè)趨勢,它這個月收益率只有7.07%。遠低于同類基金的平均水平。從該基金季報中可以發(fā)現(xiàn),為了控制風險其今年以來的持股倉位一直在降低,從年初的71.74%,一直降低到三季度末的48.47%。
興業(yè)趨勢錯過了這輪行情,但并不代表它不是一只好基金,其今年以來截至12月5日38.60%的損失,在所有股票方向基金中依然是佼佼者。
波段操作賺錢不易
既然基金一個月就能賺這么多,是否說明做短線投資機會也很多?它既可以規(guī)避股票市場的大風險,也能取得不錯的收益?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江賽春認為,近期受內外圍環(huán)境的影響,股票市場的波動性較大,一些利用交易型基金特別是交易成本低廉的ETF基金進行波段操作的投資者大有收獲。
在長期缺乏投資機會,基金虧損嚴重的熊市環(huán)境中,這種短期的獲利機會對多數(shù)投資者著實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這種以短線波動為主的操作方式并不適合所有投資者。
在短期的波段性操作中,投資者的投資思路基本上要以判斷股指趨勢的股票投資思維為主,短進短出的波段操作也類似股票的操作手法,所以這種投資方法對投資者有著很高的要求。對于缺乏一定判斷能力和相機決策能力、并且對場內交易也不甚熟悉的投資者來說,盲目的參與只能增加現(xiàn)有的投資成本,想賺錢很難。
因此,對想做短線波段操作的人來說,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因為震蕩市行情瞬息萬變,市場有沒有企穩(wěn)尚不好說,能不能持續(xù)反彈就更不好說了,抄底抄在半山腰的事今年已發(fā)生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