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軍刀——飛揚的靈感
多數(shù)歐洲國家在整個19世紀,甚至20世紀初都有品種多樣的軍刀出現(xiàn),而素以富有浪漫藝術(shù)氣息著稱的法國,其軍刀的繁盛時期卻只出現(xiàn)在19世紀上半葉(尤其是拿破侖執(zhí)政的前15年),下半葉時期品種和數(shù)量就少得多了。盡管數(shù)量少,但其他國家依然喜歡模仿法國軍刀的款式,包括同為刀劍大國的英國、德國,美國則更是全面模仿法國軍刀樣式。
從1700年開始,阿爾薩斯的克林根塔爾城(Klingenthal)就成為了法國軍隊生產(chǎn)軍用刀劍的中心??肆指柺钦墓俜缴a(chǎn)廠家所在地,在法國大革命前后生產(chǎn)了大量軍用刀劍。法國軍刀有一個獨有特征,只要是單刃軍刀,通常都在刀背標注上生產(chǎn)日期和產(chǎn)地。在君主立憲制時期生產(chǎn)的軍刀,則刀身上要么標注皇家的稱號,如“RL”,要么標注帝國的稱號,如“ImpL”。
騎兵軍刀
同17世紀及18世紀早期大多數(shù)歐洲國家一樣,法國騎兵也佩帶軍刀。其軍刀刀身長而直,刀柄為黃銅制或鐵制。到1770年代,改為采用頗具吸引力的扇形柄或貝殼形柄,柄頭為圓形或卵形。到拿破侖時代,軍刀的柄頭改為平形或者帽子形。另外,騎兵軍官所用刀劍的刀身有烤藍處理。
拿破侖時期正值古代經(jīng)典設(shè)計的復(fù)興階段,加上拿破侖很重視軍刀的外瞻性,因此法國刀劍工匠制造出一系列外形富有靈感的騎兵軍刀。不同的騎兵使用不同的軍刀,其中最具影響力的為Model ANIX胸甲騎兵軍刀。該刀很沉重,黃銅鑄手柄由4條長條組成,刀身很長,單刃刀身上有兩條血槽。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武器,與英國重型騎兵團斧頭刃的軍刀相比,可造成更致命的傷害。輕騎兵的軍刀則樣式優(yōu)雅,刀柄有3條青銅條紋,刀身彎曲。精英團的軍刀采用黃銅刀柄,帽狀柄頭,弓形護拳,護拳節(jié)上還有兩條長條托著一個橢圓形物體,上面刻有手榴彈形狀的徽章。
1822年,誕生了一種新型輕騎兵軍刀,稱為1822年式輕騎兵軍刀。該軍刀上有3條黃銅制的長條,刀身稍彎曲。這種式樣對后來其他國家的設(shè)計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如美國就仿造了這種軍刀式樣。1822年式輕騎兵軍刀使用了很長時間,一直到1923年才被另一種新型通用騎兵軍官軍刀所代替。1854年,法國軍刀的設(shè)計又轉(zhuǎn)為采用筆直刀身的款式。
步兵軍刀
法國軍隊比起其他歐洲鄰國來說,在步兵軍刀的設(shè)計上可謂獨領(lǐng)風騷。根據(jù)軍銜的不同,軍刀的設(shè)計從普通士兵、軍士、上尉一直到將官都各有不同。拿破侖時期法國步兵士兵佩帶的最常見的軍刀叫作“煤餅”,是一種黃銅制刀柄的短刀,單刃,刀身彎曲,黃銅和皮革刀鞘。這款軍刀在歐洲被廣泛仿造,在19世紀早中期許多國家都有使用。
18世紀法國步兵軍官往往佩戴直形軍刀,柄頭形狀從簡單的卵形到古典頭盔及獅頭狀都有。殼形護手也是古典造型,如勝利花冠的浮雕裝飾、古典人物等,這些款式在整個拿破侖戰(zhàn)爭中都很常見。這種古典造型被繼續(xù)推廣,但沒有嚴格的軍令來規(guī)范軍刀的制造標準,因而軍官在選擇軍刀上有相當大的自由度。不過,這種情況隨著1821年式、1845年式步兵軍官軍刀的引入而改變。
新款軍刀與以往的設(shè)計截然不同,也成為其他國家軍刀設(shè)計的靈感來源。其主要特色為棱紋號角狀的帶有弓狀護拳的黃銅制刀柄、略微彎曲的單刃刀身。1845年式軍刀的制作標準很高,且刀身更直,刀鞘的皮革帶有鍍金黃銅雕飾。
海軍軍刀
隨著1771年式軍刀的引入,法國海軍的軍刀標準略微提高。刀柄為黃銅制,刻有棱紋,柄端突出。1800年左右,一種更加正規(guī)的海軍軍刀問世。此款軍刀依然以輕騎兵所佩軍刀為基礎(chǔ),僅將長柄梭結(jié)粗花邊上以錨的圖案加以修飾。1805年的款式是將錨鑲嵌在十字護手中,取代了梭結(jié)粗花邊。1837年又誕生了一種全新的海軍軍官軍刀,鍍金黃銅半籃柄,殼狀護手上帶有錨、皇冠、戰(zhàn)利品等鏤空的雕刻裝飾。
德國和奧地利——世界軍刀工廠
19世紀上半葉,德國一直處于分裂狀態(tài),那時的“德意志”僅僅只是名義上的“邦聯(lián)”,邦國各自為政,其中最大的是奧地利,其次是普魯士,另外還有巴伐利亞、符特堡、薩克森等小邦國。奧地利希望以自己為中心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大德意志”,而普魯士則想把奧地利排除在外,以自己為中心建立“小德意志”,經(jīng)過1866年的一場戰(zhàn)爭,普魯士打敗了奧地利,把奧地利排擠出了“德意志”。而奧地利在1867~1918年間,又與匈牙利合并為一個二元君主制國家,稱為奧匈帝國,奧地利的皇帝同時又是匈牙二利的國王。1870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加冕為德意志皇帝,完成了德國的統(tǒng)一。1889年設(shè)計了統(tǒng)一的制式步兵和騎兵軍刀,但在護手上,各邦仍然保留自己特有的標志。巴伐利亞炮兵使用一種“D”形護手的軍刀,與其他各邦都不相同,這種局面一直延續(xù)到一戰(zhàn)時期。
如果說法國是世界刀劍的設(shè)計室,那么德國索林根地區(qū)則是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的軍刀制作中心。索林根軍刀的優(yōu)勢在于價廉物美,當其他地區(qū)仍然以手工作坊制作軍刀時,索林根就率先實現(xiàn)了軍刀的機械化生產(chǎn)。除了歐洲國家以外,亞洲、美洲各國也多向素林根訂制軍刀,就連一向以武士刀聞名世界的日本也不例外。然而盡管擁有毋庸置疑的品質(zhì),德國軍刀的樣式卻一如日爾曼民族的特性一般,嚴謹有余,造型設(shè)計不足。
騎兵軍刀
普魯士輕騎兵使用的1811年式騎兵軍刀與英國1796年式輕騎兵軍刀幾乎一模一樣,也有一個鋼制的箍筋,彎刃上有一條血槽,鋼制刀鞘。普魯士喜歡以軍團為單位在刀柄和鞘口印上標記,有時還有很多注銷印記,由此可以看出一把軍刀的“服役”時期,而英國1796年式輕騎兵軍刀上很少有軍團標記。
1815年拿破侖戰(zhàn)敗之后,普魯士繳獲了大量法國胸甲騎兵軍刀,并在刀柄和刀鞘上打上了普魯士軍團的標記。1819年,又出現(xiàn)了一種新式胸甲騎兵軍刀,在設(shè)計上明顯受到同時期法國軍刀的影響,半球形柄頭,筆直而長的刀身上有一條或兩條血槽。軍官使用的軍刀刀柄采用鍍金的黃銅制品,刀鞘為鋼制。
1889年,又出現(xiàn)了一種除胸甲騎兵以外通用的軍刀,德國各個邦的騎兵都配用了該軍刀。這種軍刀有一個黑色鋼制的半籃形刀柄,另一側(cè)可通過合頁折下并與刀鞘固定,刀身采用蝕刻或烤藍處理。這一時期大部分歐洲國家的軍刀都已經(jīng)放棄了使用鍍金和烤藍裝飾刀身,但德國的刀劍工匠直到一戰(zhàn)期間依然采用這種工藝。中國清末時期也曾訂制過這種樣式的軍刀,不同之處是將護手上的鷹改成了龍。
1889年式騎兵軍刀是用于實戰(zhàn)的,隨后還出現(xiàn)了禮儀性盛裝軍刀,其最突出的特點是柄首為獅頭造型,護手為“P”形。不僅騎兵佩帶這種型制的軍刀,步兵和炮兵軍官也佩帶相同的樣式,不同兵種以護手上的圖案互相區(qū)別,如騎兵是一對交叉的軍刀圖案,炮兵是一對交叉的炮筒圖案,步兵所用軍刀大多不帶標記。
奧地利有多種不同種類的軍刀,不同于德國軍刀樣式的刻板,奧地利對設(shè)計的多樣性更感興趣。如18世紀中期的奧地利胸甲騎兵攜帶一種沉重的1769年式軍刀,該軍刀為斧頭形刀峰、單刃、圓盤形刀柄。這種軍刀式樣后來成為英國1796年式重騎兵團軍刀的靈感來源。
1845年,奧地利設(shè)計了一種通用的騎兵軍刀。護手鋼制,呈半碗形,上有圓洞。但軍官的軍刀通常質(zhì)量更好,而且刀身有裝飾。后來還有1850年式、1858年式、1861年式、1869年式、1875年式和1877年式軍刀出現(xiàn)。1904年式騎兵軍刀是分發(fā)給奧地利軍隊的最后一種騎兵軍刀。
步兵軍刀
18世紀和19世紀的德意志步兵軍刀基本上遵從當時歐洲流行的款式類型,尤其是普魯士步兵與18世紀中期的法、英步兵保持一致,也佩帶一種短型、黃銅柄步兵軍刀。雖然可以根據(jù)部隊標號辨識為普魯士制品,但實際上與英式軍刀幾無二致。
1800年前后,受當時法國步兵軍刀的影響,德國步兵軍刀刀身普遍雕刻裝飾,烤藍和鍍金應(yīng)用也十分廣泛,但各邦國還沒有一種真正的統(tǒng)一型號。到1818年,在德國政府的支持下,一種與法式“煤餅”軍刀類似的軍刀開始大量生產(chǎn)。這種軍刀的全盛時期大概是在19世紀中后期,它們也用于盛裝閱兵式,刀柄上懸掛的刀結(jié)表示佩戴它的軍官的軍銜。直到1889年,一種標準款式的步兵軍刀被采用。這種軍刀刀身筆直,單刃,“D”形鍍金黃銅護手,刀柄為牛皮或魚皮纏黃銅或銀扭線,上有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標志,有的還帶有某種徽章。到19世紀末,步兵和炮兵軍官開始佩帶獅頭柄頭的軍刀,與騎兵的樣式相同。獅頭柄頭鑲有寶石,刀身各種各樣,有最簡單的雕花,也有烤藍的,還有大馬士革鋼的。大馬士革軍刀一般只作為禮儀刀使用,而不用于實戰(zhàn)。該型軍刀一直沿用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末期,二戰(zhàn)時期的產(chǎn)品帶有納粹的字標志。還有一種帶有簡單的“鴿頭”柄頭的軍刀,比“獅頭”的簡單得多,它是步兵或炮兵士官佩戴的。
奧地利第一款步兵制式軍刀為1861年式步兵軍官軍刀。它沿用了簡單設(shè)計,鐵制彎弧形護手,一直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此外,奧地利還設(shè)計有一種步兵軍官軍刀,刀柄與英國的軍刀類似,但護手較窄,材料為黃銅鍍金,鏤空雕有雙頭鷹,顯得非常華麗。
海軍軍刀
德國統(tǒng)一之前的德式海軍軍刀很難精確列舉。普魯士、奧頓堡、漢納瓦、漢堡皆各自擁有自己的海軍軍刀,而且很多型號不正規(guī),五花八門。直到1849年普魯士組成一支艦隊之后才有了真正的“德國”海軍,但之后也沒有任何規(guī)范軍刀標準的嘗試。1871年之前,許多海軍軍官的軍刀與當時英國海軍軍官的軍刀極為相似,也具有實心的半籃狀刀柄和獅頭狀柄首。隨著再次統(tǒng)一之后德國現(xiàn)代海軍的創(chuàng)建,海軍軍官的軍刀開始有了制式標準,即帶有獅頭柄首鍍金黃銅半籃狀刀柄,護手上鍍金的橢圓形上雕有帝國王冠,這種款式的德國海軍軍刀一直沿用至1918年。德國戰(zhàn)敗之后,帝國王冠圖案被去除。
值得注意的是,納粹時期的德國海軍并未跟陸軍及空軍一樣在他們的刀柄上添加鷹和納粹卐字圖案,只有在海軍所持匕首上可見。
編輯:袁 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