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蘇白豬
蘇白豬是兼用型品種,體格大,體質健壯,適應性強,產崽多,生長快,雜交效果好。在營養(yǎng)水平較低的條件下,比其他引入品種如長白、約克夏、巴克夏等日增重可提高10%~15%。蘇白豬既是一個優(yōu)良的父本品種,又是一個優(yōu)良的母本品種。
1.繁殖性能。該品種公豬4月齡、母豬6~7月齡時性成熟,一般在8~10月齡、母豬體重90~100公斤和公豬100~120公斤時初配。母豬發(fā)情周期平均為19天,發(fā)情持續(xù)期2~5天,妊娠期114天,產后第一次發(fā)情多在45~60天。母豬適宜的繁殖利用年限2~5齡,公豬2~3齡。據對經產母豬(1393窩)的統(tǒng)計,平均產崽數12.26頭,20天泌乳力49.15公斤,60日齡斷乳窩重127.8公斤,斷乳仔豬個體重14.96公斤。
2.肥育性能。蘇白豬在一般飼養(yǎng)條件下,肥育期的日增重在500克以上,高者597克。每公斤增重耗混合精料3.01~4公斤。屠宰適期6~8月齡。據測定,肥育豬平均體重95.62公斤,屠宰率73.55%,第6~7肋間膘厚4.22厘米,胴體長79.94厘米,眼肌面積30.06平方厘米,腿臀比例28.01%,瘦肉率49.25%。
二、大約克夏豬
大約克夏豬,又叫大白豬,于18世紀在英國育成,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豬種。引入我國后,經過多年培育馴化,已有較好的適應性。在雜交配套生產體系中主要用作母系,也可用作父系。大約克夏豬具有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產崽較多、胴體瘦肉率高等特點。
1.體型特征。大約克夏豬體格大,體型勻稱,耳直立,鼻直,背腰微弓,四肢、頭頸較長,臉微凹,體軀長,全身被毛白色,故稱大白豬。成年公豬體重250~300公斤,成年母豬體重230~250公斤。
2.生產性能。該品種增重速度快,省飼料,出生6月齡體重可以達到100公斤。營養(yǎng)良好,自由采食的條件下,日增重可達700克左右。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飼料3公斤左右。體重90公斤時屠宰率71%~73%,瘦肉率60%~65%。
大約克夏經產母豬產崽數11頭,乳頭7對以上,8.5~10月齡開始配種。
三、杜洛克豬
杜洛克豬原產于美國東部的新澤西州和紐約州等地。國內先后由美國、加拿大、匈牙利、日本和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引入該豬,現已遍及全國。杜洛克最大特點是,身體健壯、強悍,耐粗飼性能強,是一個極富生命力的品種。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該品種的缺點是繁殖力不太高,母性差,胴體產肉量稍低,肌肉間脂肪含量偏高。
1.體形外貌。該品種全身被毛呈棕紅色,體軀高大,粗壯結實,全身肌肉豐滿平滑,后軀肌肉特別發(fā)達,頭較小,顏面微凹,鼻長直,耳中等大小、向前傾,耳尖稍彎曲,胸寬而深,背腰略呈拱形,腹線平直,四肢強健,蹄黑色。
2.生產性能。杜洛克是生長發(fā)育最快的豬種,肥育期平均日增重750克以上,料肉比2.5~3.0∶1。胴體瘦肉率在60%以上,屠宰率為75%,成年公豬體重為340~450公斤,母豬300~390公斤。初產母豬產崽9頭左右,經產母豬產崽10頭左右。母性較強,育成率高。
3.雜交效果。由于杜洛克豬具有增重快、飼料報酬高(料肉比為2.8~3.2∶1)、胴體品質好、眼肌面積大、瘦肉率高等優(yōu)點,而在繁殖性能方面較差些,因此在與其他豬種雜交時經常作為父本,以達到增產瘦肉和提高產崽數的目的。(中國農科院畜牧研究所 關偉軍 郵編:10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