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華氏911》的導演麥克爾·摩爾是這樣一個人,他是一個“刺頭”和“扒糞者”,是一位積極介入現(xiàn)實的知識分子,他也是一位作家。無論是他的影片還是書,都帶有強烈的政治諷刺意味和犀利的現(xiàn)實批判風格。他在2004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前,運用從各種渠道獲得的新聞資料、文件、采訪片斷,通過剪輯加工再配上自己的旁白,制作出這樣一部以布什政府為批評對象的紀錄片。他絲毫不掩飾自己的目的,就是要讓觀眾在看完影片之后,不要再把選票投給布什。當然,他的目的并沒有達到。但是,這部“政治性太強”的影片卻使他獲得了57屆法國戛納電影節(jié)金棕櫚獎,這也是戛納電影節(jié)歷史上第二次把最大獎項頒給一部紀錄片。
我們首先來解讀一下片名的含義。很顯然,這是摩爾向著名科幻小說《華氏451》的作者雷·布萊德伯瑞致敬的,華氏451度是紙張燃燒的溫度,小說中的縱火者燃燒書籍和報刊以欺騙公眾。而華氏911度,摩爾稱其為自由燃燒的溫度,在這一溫度下,自由也被焚毀了,焚毀自由的正是宣揚自由的政府,而借口就是“911事件”。為保障公共安全和反恐,人們必須讓渡一部分權(quán)利。但是,事實究竟如何呢?讓摩爾的影片來告訴我們事件背后的故事吧。
電影回放
這要從2001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說起。在大選揭曉的前夜,佛羅里達州的選票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晚間新聞,CNN宣布佛羅里達是戈爾獲勝的選區(qū),許多電視頻道也認可了這一消息。但是隨后??怂剐侣勵l道卻報道喬治·W·布什在佛州獲勝,突然諸多電視臺也都改口了。那天給福克斯提供新聞線索的人卻是布什的表兄。于是,選舉結(jié)果只好交由最高法院來裁決,而最高法院陪審團中很多成員都是老布什的朋友,那么結(jié)果就可想而知了。美國公眾認為,他們的這個總統(tǒng)是由最高法院而不是由人民決定的。
2001年,布什在華盛頓舉行美國總統(tǒng)就職儀式時,成千上萬的美國人上街示威抗議,布什沒敢下車接見民眾而是從后門進了白宮。美國歷史上,總統(tǒng)就職碰上這樣的事,這是第一次。
關于“911事件”,摩爾的影片并沒有出現(xiàn)2001年9月11日那天飛機撞擊世貿(mào)大廈的慘烈場面,只有幾分鐘的黑暗和街道上行人恐懼的眼神出現(xiàn)在屏幕之上,這就足夠讓人們記憶起那個歷史時刻。而這時,布什在做什么呢?他正在佛羅里達的一所小學和學生們一起讀書。這是摩爾從一位小學教師那里獲得的錄像資料,影片第一次向公眾披露這一鏡頭,它讓所有美國人看到了總統(tǒng)在恐怖分子襲擊美國的那一刻的真實反應。就在布什坐下給孩子們念書時,助手走過來對他耳語了一句。這個助手告訴布什,美國受到了攻擊。鏡頭中的布什一臉茫然,不知道該做什么。摩爾在一旁頗帶諷刺意味地補充道,沒有助手告訴總統(tǒng)該怎么做,沒有保衛(wèi)人員把他帶到安全的地方,布什不知道該怎么辦。他只好繼續(xù)和孩子們一起念“我的寵物山羊”。
恐怖主義可以為政府出兵伊拉克提供正當?shù)睦碛?,因為薩達姆支持本·拉登,并且伊拉克擁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如果不予打擊,美國人民會遭到更大的恐怖襲擊。在決定對伊拉克開戰(zhàn)之初,愛國的美國民眾有70%以上支持出兵,他們是為了--解救伊拉克人民脫離專制統(tǒng)治嗎?也許他們是被政府每天在各種媒體上渲染的恐怖主義威脅嚇壞了。布什政府及其利益集團通過戰(zhàn)爭得到了石油,軍火商和一些大財團從中發(fā)了戰(zhàn)爭財。而普通的美國公眾呢?他們得到的是失去親人的痛苦。摩爾在影片中沉痛表述,“我想象不出來比一個總統(tǒng)用謊言把一個國家拉進一場戰(zhàn)爭更糟糕的事。而這場戰(zhàn)爭,是普通的美國人民,普通的年輕人在付出犧牲。”當然,隨后的戰(zhàn)爭進程表明伊拉克并沒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也沒有證據(jù)證明薩達姆和拉登是一伙的。
點評
《華氏911》這部紀錄片的意圖相當明顯,導演摩爾有著鮮明的政治立場,他就是要和布什作對,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讓人們在下次總統(tǒng)大選時,不要投布什的票。但是,布什卻連任了。
這可以看作是摩爾自己的一部電影,是一個知識分子和總統(tǒng)之間的戰(zhàn)爭。他向我們提供了重新審視“911事件”的一個全新角度。讓公眾不至于被一種聲音牽著鼻子走?!度A氏911》把對布什政府的政治策略的分析傳達給普通美國人,提醒觀眾不僅要懷疑政治家的陰謀,還要反思自己的立場。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影片有重要的教育意義。2004年6月25日,這部影片在美國公映大獲成功,突破了美國紀錄片歷史上最高的票房紀錄。2005年,在好萊塢“民眾票選大獎”評選中,《華氏911》被評選為最佳電影。
電影回放
摩爾把觀眾的視線還帶到他的家鄉(xiāng)密西根州的小鎮(zhèn)弗林特,這里有一位普通的美國婦女麗娜-利普斯考姆,她也是一位在伊拉克前線服役的士兵的母親。她堅持每天把國旗插在窗臺上,她為自己是一個美國人而自豪。她是一個愛國者,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當兵是為了保衛(wèi)國家安全。在伊拉克,她兒子乘坐的直升機被擊落,不幸犧牲了。對著摩爾的攝像機,麗娜滿是悲傷地念了兒子給她的最后一封信。信中說,“媽媽,我不知道我們?yōu)槭裁匆竭@來。不知道還要讓我們在這場毫無意義的戰(zhàn)爭中打多久。希望下次選舉時,布什不會再次被選上?!?/p>
摩爾事后說這一段的拍攝也讓他感到震撼和悲傷,“我從未在拍攝的現(xiàn)場這樣哭過。我事先不知道她要念什么。等她開始念了,我?guī)缀蹩辶?。我在努力地聽和想,為的是止住自己的哭。聽到這些話,我覺得這是他從墓地里發(fā)出來的請求,是他的最后的愿望。我知道我要承諾自己去努力實現(xiàn)這個愿望?!?/p>
當這位美國母親在為失去兒子而痛哭流涕的時候,遙遠的伊拉克一位年老的婦女因為美軍的轟炸失去了五個親人而悲痛欲絕。
在影片的結(jié)尾部分,導演摩爾親自在華盛頓國會山的路口詢問議員們是否愿意把自己的兒子送往伊拉克參軍。沒有一位國會議員正面回答這一問題,有些人甚至一看到攝像機就迅速躲開了。實際情況是,全部535位議員只有一人的兒子在伊拉克前線。那些主導戰(zhàn)爭、用激昂的言詞鼓勵大家去愛國的人,他們自己卻躲了起來。
摩爾頗為無奈地說,“當然,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國會議員愿意讓他們的孩子到伊拉克去,而誰又能怪他們呢?誰會讓自己的孩子去送死呢?你會嗎?我總是很驚訝那些被迫住在最窮地區(qū)、上最差學校、生活得最困難的人們,他們總是第一個站出來保衛(wèi)這個國家。他們?nèi)シ?,所以我們不必去,他們獻出生命,那我們就可以獲得自由。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是偉大的,而他們想要的回報只不過是不要在不必要的情況下送他們?nèi)プ钗kU的地方,他們還會信任我們嗎?”
電影的最后一個鏡頭意味深長,布什在演講中說道,“德克薩斯有句諺語,你騙了我一次,我就不會再被騙”,摩爾幽默地回應,“只有這一次,我還同意他的觀點”。
點評
按照摩爾的觀點,911事件之后政府的諸多行為就是布什玩的一種恐懼游戲??謶质谷藗冎С趾翢o道理的戰(zhàn)爭,恐懼使人們失去自由,恐懼使人們相互猜忌,而操縱這一游戲的那些人卻利用人們的恐懼心理來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和目的。摩爾試圖通過這部影片告訴大家,不要再被那些人的政治伎倆所欺騙,“國家仍然是我們所有人的,不是什么左派右派或者共和黨民主黨的?!惫姷挠X醒是實現(xiàn)自身權(quán)利的保證。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另一角度來看這部電影在美國的放映。這樣一部完全站在政府對立面的影片,雖然開始被禁但很快能在美國公映,也說明了這個社會對于公民權(quán)利的尊重。布什也曾經(jīng)在一次演說中自嘲地說,“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jīng)典著作,也不是政客們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xiàn)了對統(tǒng)治者的約束,實現(xiàn)了把他們關在籠子里的夢想。因為只有馴服了他們,把他們約束起來,才不會害人。我現(xiàn)在就是站在籠子里向你們講話?!笔前。粋€社會如果有很多摩爾這樣執(zhí)著的批評者,總統(tǒng)以及那些手握大權(quán)的人們也只好呆在籠子里行使權(quán)力了。沒有限制的權(quán)力是危險的,而政治家的表演也總不能永遠欺騙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