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有兩個事件是會被載入史冊的,這兩個事件都跟民眾的知情權和表達權與領導如何面對媒體有關:一是陜西的華南虎照事件,二是廈門PX事件。前者讓人們清晰地看到了公眾利用自己的力量(包括通過媒體)不斷揭示真相,實現自己的知情權與表達權的精彩過程;后者則使這一過程最后呈現出一個多方滿意的結局,成為環(huán)保領域率先實現“民意決定”民主決策的開局之力作。
先說廈門的PX事件。
從2007年3月份全國政協(xié)會議上的反對性提案,到6月份市民“集體散步”,到市政府暫停項目施工,再到12月份環(huán)評報告出爐及公眾參與環(huán)節(jié),廈門PX事件經歷了多次反復,民眾的知情權和表達權也經歷了曲折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廈門市政府經歷了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轉身:從背對民眾到直接面對民眾,從一開始試圖在媒體上遵循傳統(tǒng)的言論管制到最后審時度勢地廣開言路。這才發(fā)現,一旦民意的管道自由暢通,眼界也便豁然打開:民眾與政府之間,對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對話;對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合作。誠如廈門市政府官員所言:從6月份的“PX風波”到12月份“公眾參與”環(huán)節(jié),廈門民眾日趨理性,政府執(zhí)政能力得到鍛煉提高。
廈門市政府在面對公眾強烈反對意見的態(tài)度和方式轉變以后,在公眾參與環(huán)節(jié)中的一些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一是最大限度地開放反對意見的言論平臺,讓反對最積極的人參與到公眾參與環(huán)節(jié);二是在公眾加入環(huán)節(jié)中,主持人的輕松、幽默與智慧背后的那種平等心態(tài),不但尊重在座談會上大談反對意見的人,每當有人提出贊成意見時,也用伏爾泰的名言“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自由”提請大家尊重發(fā)言人。這使大家都很有面子和尊嚴,勝亦可喜,敗亦欣然,進退有據。從某種意義上說,廈門市政府對待民眾知情權、表達權的華麗轉身是PX事件最終向良性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拐點”,它使政府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原來,在民意面前“低頭”,并不是一件沒有面子和尊嚴的事情,相反,尊重民意、尊重科學,卻是政府樹立權威、贏得尊重和信任的基礎,甚至是其合法性的前提。這一事件也能給確立領導與媒體的正常關系以有益的啟示,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對于民眾的知情權與表達權的尊重,總要通過各類媒體方才得以實現。
中國傳統(tǒng)的威權政治,過于強調政府“為民作主”,實質上也就是“替民作主”、“代民作主”,以為聽從反對意見是喪失“權威”的表現。民間的管道被堵塞,輿論和傳媒的渠道、司法的渠道、民主聽證的渠道、人民代表大會等等正常渠道,要么淪為行政權力的附庸,被動服務于行政意圖;要么干脆處于沉睡狀態(tài)。著名經濟學家詹姆斯·布坎南的研究結果表明,一項公共決策的制定不僅涉及決策本身的成本,而且涉及外部成本即決策者本人可能對不參與決策的人強加的成本,兩項成本的總和就是社會的總成本。社會為沒有民主的決策付出的外部成本非常之大,因此,必須通過憲法限制政府機構行使權力。布坎南于1986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跟他這一成果關系極大。廈門PX事件再次表明,假如沒有有效的公眾參與的管道,民眾將世代承受的環(huán)境成本以及政府與民眾之間為對立與不信任付出的成本都會極其高昂。在公共管理理論里還有個高壓閥的概念:有暢通的渠道讓大家發(fā)言,民眾情緒就會得到疏導,人們將更加趨于理性、克制和讓步。一味壓制,高壓鍋就得爆炸。廈門PX事件最終走向良性軌道,正是市民廣泛參與、媒體自由討論、政府機關兼聽則明、政府和人民互相學習、互相提升的結果。
再說陜西的華南虎照事件。
相對于廈門的PX事件,陜西的華南虎照事件更多地表現為一個負面典型。雖然在公眾、媒體的一再呼吁下,應國家林業(yè)局的要求,陜西省林業(yè)廳不得不決定重新啟動虎照真?zhèn)蔚蔫b定工作,但在民間社會窮極真相的努力過程中,有關當局對公眾的知情權與表達權的漠視一再得到充分表現,與此同時,因為借助于互聯(lián)網,公眾挖掘真相的能力也得到了空前的發(fā)揮和演示??梢哉f,在幾個月的“打虎”歷程中,各行各業(yè)的頂尖專家,甚至國際上的華南虎保護組織以及頂級偵探等等,都被匯集到鑒別虎照真?zhèn)蔚摹皶?zhàn)”之中,即使說是“網聚了全球性力量”也毫不過分。
陜西的華南虎照事件告訴我們:在互聯(lián)網的時代,任何人、任何組織和力量都無法長久地掩蓋和粉飾真相,也無法長久地剝奪或削減公眾的知情權與表達權。其實早在2000年,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Stiglitse)就說過:影響21世紀人類社會進程兩件最深刻的事情,第一是以美國為首的新技術革命,第二是中國的城市化。以互聯(lián)網為標志的新技術革命和以打破關系社會為標志的中國城市化浪潮,正在把我們快速帶進公民社會的歷史。歷史的洪流浩浩蕩蕩,任何個人和組織在它的面前,只有三條路可走:一是推動、引領歷史的車輪向前走;二是被歷史拉著拽著走;三是試圖阻擋歷史的車輪,結果反被碾在歷史的車輪之下。
就在華南虎照事件和廈門PX事件即將落幕的當口,山東省高唐縣民政局干部董偉僅僅在網絡上留下了兩條留言:一條是“孫爛魚更黑啊”(縣委書記叫孫蘭雨),一條是“居家過日子都要量入為出,沒錢了,還搞什么建設”,就給自己帶來了21天的牢獄之災——他因涉嫌誹謗、攻擊縣委、縣政府而被拘留直至被捕,另有一名醫(yī)生和一位教師也因同樣的原因成為“重大網絡刑事犯罪團伙”的成員而被捕。他們被拘捕的場景在縣電視臺上連續(xù)播放了5天(據2007年12月20日《中國青年報》報道)。在此之前,即2006年8月,重慶市彭水縣的一名叫秦中飛的教師因為編發(fā)了一首諷刺縣委書記的短信而被捕;幾乎同時,安徽省五河縣兩名教師因為編發(fā)非議縣委人事安排的短信而被拘留;一個月后,山西省稷山縣三名干部因為向有關部門舉報并在舉報信中“編派”縣委書記而被捕,諸如此類的“當代文字獄”在一些地方仍有生存空間,但它們被不斷披露的事實本身卻已說明:傳統(tǒng)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一言堂”歷史正在我們的社會中漸行漸遠,在互聯(lián)網這個“人人都是記者”的“自媒體時代”,以公眾的知情權、表達權的實現為標志的公民社會正在一步一步地堅定不移地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