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里,有一位看上去50出頭、樸實無華、成熟英俊的男子,他就是被人們稱為“紫砂蟋蟀大王”、“當代壺藝名人”的紫砂陶藝家顧治培。
顧治培先生對紫砂的摯愛,源于他生長在蜀山這塊紫砂的發(fā)祥寶地,每天呼吸的空氣都帶有紫砂陶土的芳香,每天見到的就是古樸而琳瑯滿目的紫砂壺,他在紫砂陶文化“濃湯老汁”的熏陶下,自然而然產(chǎn)生了對陶瓷陶藝的深厚情感和藝術細胞。
他進入紫砂藝苑后,聰明的才華有了施展的平臺,他以超乎旁人的加倍努力和刻苦,孜孜不倦地耕耘,從繼承傳統(tǒng)入手,以創(chuàng)新展示自己的藝術天賦和技藝功力。
對傳統(tǒng)的認識和領悟,是顧治培先生紫砂藝術立于高端,受人喜愛的一大要素。他認為紫砂壺藝特有的藝術語言是多少代紫砂人創(chuàng)造提煉的結果,已形成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工藝造型和功能相結合的“紫砂語言”。要在紫砂陶藝上有所建樹,有所發(fā)展,首先就是不能丟失“傳統(tǒng)”。同時,他又認為紫砂藝術是一門不斷發(fā)展的藝術。今天的創(chuàng)新,也就成了明天的傳統(tǒng)。因此,他在自己的藝術天地里,始終把“創(chuàng)新”作為升華藝術的主題。在古典中創(chuàng)立新意,在新意中傳承古典,這是顧治培先生紫砂藝術的風格和特色。他的傳統(tǒng)作品,如錦雞壺、紫靈壺、來香壺、瓜楞12件等等,流暢舒展的線條,滋潤如玉的壺身、壺嘴,把、身、鈕之間和諧準確的比例搭配,充分展示著他的技藝功力的精湛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理解。
他的紫砂微型雕塑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如他創(chuàng)作的一件《群雄爭霸》的蟋蟀群雕作品,以純紫砂泥全手工,硬是捏出了1028只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爭斗爭鳴的蟋蟀,這件作品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顧治培先生在紫砂藝術領域里的造詣是多方面的,既有臨仿古典名作、見功見底的作品,也有別出心裁、人見人愛的創(chuàng)新杰作。紫砂方器、圓器、花塑器及紫砂雕塑均有不凡的功力,值得一提的是,他創(chuàng)作的多件造型多變、獨具風格的紫砂組合茶具,在整個壺藝界處于領先的地位。
他創(chuàng)作的一件《爭鳴壺》,潤和圓滾的壺上停著一只活靈活現(xiàn)的知了,明亮的雙眼,薄薄的雙翅似乎在振動,讓你觀后真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感受。在這件力作上,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李鐵映專門題的“精、氣、神”三個飄逸靈動的墨寶。
2004年,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韓啟德在宜興考察工作時,參觀宜興陶瓷博物館,特地到顧治培工作室,看到他的紫砂精品和新品非常高興,欣然書題“推陳出新”四個大字,對他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藝術成就予以鼓勵。
顧治培先生在紫砂藝術創(chuàng)新之路上藝高膽大,敢于突破窠臼,如他根據(jù)飛人劉翔跨欄動作設汁的一把紫砂作品,壺嘴、把極度夸張,以優(yōu)美的線條勾勒出劉翔在田徑場上“飛”的形象,惟妙惟肖,把紫砂壺提煉到活的程度,劉翔看后,親自為壺題名《飛翔》。
我國載人航天飛船成功上天后,他又以現(xiàn)代學院派的手法,設計了一把《飛天壺》,造型奇特、線條飄逸,壺把似射向太空飛船之氣流,而壺鈕則設計成彎彎的半月形,想象力豐富,整個造型表達了中國人勇于向上的一種精神氣概,更為可貴的是上有聶海勝、費俊龍兩位航天英雄的題字“九天攬月”,并親筆署名。
縱觀顧治培先生的紫砂陶藝,我們看到他在勤奮而執(zhí)著地尋找著藝術的精神家園,他是一個善于思考,敢于創(chuàng)新的紫砂陶藝家,他走著一條平和、和諧,貼近生活、擁抱生活的藝術之路。因此,他的作品為更多的人所喜愛
(責編 劉培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