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新疆高校網絡環(huán)境下教學環(huán)境、教學模式與教學效果的調研為前提,首先討論了網絡教學模式及其所依據的現代教育理論的特點和內容,其次對問卷的調研的結果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最后根據綜合的調查情況給出了結論和建議。
關鍵詞:網絡教學模式;建構主義;研究性學習;網絡教學平臺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1引言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Internet與校園網的接軌,為學校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網絡教學真正成為現實,同時也為學校教育開辟了廣闊的前景。目前,各高校已在構建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網絡輔助教學平臺系統(tǒng),根據我們對各高校的網絡輔助教學平臺使用的效果的調查情況看,其資源的利用、效能的發(fā)揮和師生對網絡輔助教學平臺滿意程度都不是很高,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網上的資源,建構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現代教學模式、探索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教學設計理論是一個迫切研究的問題。它對于開展網絡環(huán)境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論的實踐研究、促進現代教育理論的應用水平與教育效果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研究背景與研究方法
課題組為了對新疆高校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的情況有一個客觀的了解,選擇了新疆5所典型的學校進行了調查,課題組的成員經過認真的研究和思考擬定了問卷調查的題目,其中教師問卷55個題目,學生問卷60個題目。
本課題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對當前網絡輔助教學現狀以及教學模式與教學效果進行調查分析,以問卷、座談和電話的方式進行調查。通過統(tǒng)計、歸納、比較、推理的方法,對有關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提出存在的問題,最后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3結果與分析
網絡環(huán)境下教學模式、教學需求與教學實踐的情況調查見表1~表3。
表1中可以看出喜歡課堂講授教學形式的學校5占到50.00%,其余高校在40%左右。相對于其他教學形式占較大的比例。喜歡自學形式的平均占24.88%。喜歡討論形式平均占29.56%,說明課堂講授對于多數學生來講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還是一種不可取代的較好的教學形式。喜歡網絡教學形式的學生平均占到45.07%,在各高校中均占較大的比例。一般喜歡占到35.22%,說明學生對在網絡環(huán)境中來完成學習的各環(huán)節(jié)任務的學習形式是比較認可的,可以提高興趣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普遍希望能在老師的指引和啟發(fā)下能與同學交流、協(xié)作和討論,自行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對自己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存在著潛在的渴求。
從表2可以看出各高校比例分布基本相似,多數學生認為老師將相關教學資料放在網上,只將主要的重點和難點問題講解清楚,學生通過網上一邊看書一邊做題或試卷,最后提交,從而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這種教與學的形式所達到的效果較好;大多數的學生認為網絡自主學習不太能和部分能代替課堂教學,認為在教學平臺上采用一種“案例學習—專題研討—設計實踐”的在線或異步的互動教學形式較好,能夠達到培養(yǎng)興趣、鍛煉和提高的目的。因此,綜合來看,網絡教學不能完全替代課堂講授,通過它來完成課堂上所不能做到的事情、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習能力等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形式。
從表3可以看出,學生對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需求很強烈,大多數學生希望能在提供案例和豐富的擴展資源的情況下,給出任務進行實踐設計和訓練,這樣可以對學生的能力提高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4問題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和應用,在疆內各高校已經普遍重視起了利用網絡輔助教學環(huán)境進行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教學實踐。從座談等各方面調研的結果看,構建網絡輔助教學平臺、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模式的改革與進展,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綜合起來可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模式引網絡教學資源的匱乏而不能有效的開展。因此,迫切需要校園網能極大地豐富各種學習資源。要求各種資源的檢索快速準確。特別需要與其他高校方便的交流,進一步完善授課老師提供的各類課程的教學資源。
第二,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與學不能完全代替?zhèn)鹘y(tǒng)的課堂教學。傳統(tǒng)教學有他無可取代的優(yōu)點,如面對面的近距離接觸與交互、詳細的講解與演練、實驗性課程的直接操控等等。網絡教學應該是對傳統(tǒng)教學的補充和完善。
第三,課件教學存在著生搬教材、不夠具體和易于理解,講授中不能提起學生興趣,缺乏精心的組織和教學設計。網絡教學中缺少更多的情節(jié)及現場實踐。
第四,網絡輔助教學所提供的學習實踐課題、案例、實踐任務不夠豐富,在交互中的問題答疑與討論不能及時解決學生反饋的疑問。網絡輔助教學對老師是一個便利的教學方式,但容易過分依賴網絡課件而忽略了演示、重要的和較難理解的知識點的詳細講解。各高校對網絡教學的交互環(huán)節(jié)缺乏足夠的重視,缺乏較人性化的交流空間和專題討論區(qū),學習情境設計匾乏,學生學習主動性難以發(fā)揮。
第五,網上的實踐環(huán)境及實踐學習資料比較缺乏,沒有提供適應學生自主動手練習模擬機和仿真網絡實驗軟件。缺乏更專業(yè)化的網絡課程,特別是一些軟件工具的基礎課程及其案例。
第六,如何有效控制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教師如何恰到好處地為學生提供指導,有待我們進一步探索新的手段與工具。其次,研究性學習中如何準確定位教師的作用?
第七,學生適應問題。學生已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學媒體,而網絡媒體中大量信息在課堂上出現,學生對媒體的使用,注意力的分配、轉移、持久都有一個適應過程,值得積極研究,認真探索。
第八,教學觀念沒有徹底改變,教師角色定位不準確,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決不只是將講授轉變成多媒體的演示,師生間的口耳相傳改換成網絡上的信息交互,教師應改變教學觀念,將網絡教學觀念和現代教育技術真正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
第九,評價與反饋形式單一。評價與反饋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是否達到網絡教學目的需要一套評估體系和評價工具。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習者學習的熱情。
第十,檢索系統(tǒng)功能不強。目前的網絡課程系統(tǒng)中沒有提供對教學起點的分析,對于一些學習過程中容易遇到的問題,沒有用幫助頁面的方式給出指導,沒有便捷的檢索方式來幫助學習者快速而簡捷地找到所需的信息。因此,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迷失方向,降低了學習效率和學習者的信心。
5思考
根據以上問題,筆者認為,建立有效的網絡教學模式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建設一個高效、簡捷、實用的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其功能應該包括課程學習資源檢索,具有良好的師生、生生之間的交互功能,體現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學習過程中能隨時進行基于問題的檢索,有靈活方便的上傳與下載方式,設計較全面的評價與反饋機制,建立有效的測試與答疑系統(tǒng),使網絡教學雙向交流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使學習者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多途徑的快速豐富教學資源、提高資源的檢索效率,使各類課程資料及時上傳和更新。
第二,教學模式設計者應注意課程內容的學習與教育技術手段應用問題。在設計實際網絡教學模式時,要考慮到技術和課程內容的整合。我們在建構一種教學模式時,可同時基于不同的理論之優(yōu)點,如把建構主義同程序教學結合起來,程序教學幫助學生學習一套術語,非常結構化的內容是學習發(fā)展某個技能的一系列步驟,而建構主義可有效幫助學生對信息的理解或在更高的認知層次上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教學模式的整體優(yōu)化。
第三,應使廣大教師充分認識網上教學活動中交互的強大優(yōu)勢。通過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從而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在構建計算機網絡教學平臺的實踐過程中,不僅需要充分考慮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各種交互需要的支持,還應該提供更有效、更方便的新的交互方式以促進學習。
第四,注重教師觀念的更新,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網絡教學引進學校以后,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未來網絡教育將促使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應付考試、獲取學歷為目標的教育方式逐步弱化,付之以實踐為中心、以獲取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知識能力為目標的現代教育方式。教師要善于設計、使用和發(fā)揮網絡環(huán)境的功能,協(xié)調好學生、教材、網絡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要積極規(guī)劃課程的內容,制定教學方法和策略,制定課程的評價方法和手段。教師要成為一名積極學習者。面對信息時代知識迅速更新,教師需要成為積極的終身學習者。
第五,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大力提倡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育者啟發(fā)、指導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學習主體作用,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對學習的各個方面,包括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策略、學習情緒等做出主動的調節(jié)、控制,通過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和探索活動,實現主體性發(fā)展的獨立學習的過程。網絡教學模式的構建,要始終圍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yǎng)他們主動探索知識、發(fā)現知識的意識和能力。研究型學習具有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基礎、以過程為價值的特點,知識的獲得只是研究性學習的一部分,研究性學習的價值不在于此,過程本身成為研究性學習的閃光點,學生在過程中體驗到和感悟到的遠遠大于他們所做出的結論,網絡輔助教學平臺中豐富的資源和友好的交互環(huán)境為研究性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例如在本科生中實行導師制。另外,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利于學生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同化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還有利于將學生外部學習動機轉化為內部學習動機,驅動學生的好奇心理,喚起探究和發(fā)現的心理,從而主動地學習。
第六,實際課堂教學與計算機網絡相結合授課方式。對于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課程應當采取這種方式。比如許多實驗和操作需要多人親手協(xié)作操作,網絡只能提供接近真實的操作情景,卻不能提供真正真實的操作經歷。網絡教學平臺應配置相應的模擬實驗環(huán)境和網絡虛擬實驗室、系統(tǒng)和和軟件操作平臺,虛擬實驗環(huán)境可以補充課內實驗課程的不足,可以提高學生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進行計算機輔助設計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真實感并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七,改革教學管理模式,適應網絡教學特點。網絡教學的出現,使以學校傳統(tǒng)教學管理模式受到挑戰(zhàn)。教學計劃、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效果評估等都要適應網絡輔助教學跨時空、信息量大、開放性和個性化的特點。其次,網絡教學是一個大規(guī)模的教學系統(tǒng),需要各方面力量協(xié)作,周密組織。這就要求加強對信息資源的管理和教學系統(tǒng)的維護以及各部門的協(xié)調,應在校領導的統(tǒng)一協(xié)調下,由現代教育部門、教務處、教學部門、課題研究小組互相協(xié)作開展工作。
結束語:網絡教學模式是當今教育發(fā)展的一種新思想、新趨勢。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網絡教學提供了十分誘人的發(fā)展前景。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與實踐證明,利用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實施網絡教學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材施教,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方面應該有很好的效果。應注意對網絡教學模式的特點以及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角色轉換,不斷地進行分析研究,重視高校教師的現代教育理念和現代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推進現代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為培育信息時代的合格人才服務。相信在不久將來網絡教學會有一個新的飛躍。
參考文獻:
[1] 魯榮杰,李盛聰. 建構主義—網絡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J]. 成人教育,2008,(1).
[2] 潘立武,蒙春艷,何保鋒. 談創(chuàng)新性學習的網絡教學模式[J]. 中國建設教育,2007,(2).
[3] 陳琳,周飛. 高校網絡教學模式的研究[J]. 計算機與網絡,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