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就是看景點。
常在大山中的人想看海,
常在大海邊的人想看山,
常在城里的人想看鄉(xiāng)下。
每到一個新的景點,每一個人無不興奮,眼睛好象不夠用,文學(xué)語言:目不暇接!
一撥一撥的旅游者,一年一年的旅游者。
而每一個旅游景點,永遠(yuǎn)是那么靜靜地待在那里,任一撥一撥的旅游者、一年一年的旅游者欣賞。變的是旅游者,不變的是旅游景點。
人為什么喜歡旅行?就是尋找景點對視覺的刺激。
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從東街到西街,天天如此,路面麻石條的縫都記得、哪棵樹下拴著一條草狗、巷口的時裝店閉著眼睛都能走到……視覺疲勞了,就想換一個環(huán)境,于是就產(chǎn)生了旅游。
旅游和性確實有關(guān)。我們年輕時,男人是女人的“景點”,女人是男人的“景點”。
婚前,我們有許多“景點”,在諸多的“景點”中,有一個成為我們永遠(yuǎn)擁有的“景點”。
婚后,一個男人就成了一個女人的固定“景點”,一個女人就成了一個男人的固定“景點”。
男人肚臍邊上一顆痣、女人左臀部有塊胎記……閉著眼睛都能摸到。時間一長,就難免生發(fā)固定“景點”視覺疲勞癥??吹絼e的男人面頰上一顆痣、看到別的女人手臂上有塊胎記,就怪怪的新鮮,于是,就萌生了婚外情。
人為什么會萌生婚外情?就是尋找“景點”對視覺的刺激。
上世紀(jì)二三十年代,一頂花轎把一個豆蔻女孩抬回家,進(jìn)這門就沒出過這門,婚后的女孩守著一個“景點”,怎么看怎么好,從豆蔻女孩到九十老太還幸福著。
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也還沒興旅游。出差開會,一是一,二是二,也沒敢往景點跑。沒有景點的刺激,人們的視覺還是處在麻痹階段,習(xí)慣一個“景點”,婚姻還是穩(wěn)定的。
如今,旅游大興,這里跑,那里跑,面對景點,視覺超級刺激。景點的不斷刷新,也要求“景點”不斷刷新,必然對家里的“景點”就挑剔了。
去年,香港旅游,參加的是團隊。碰巧,隊里有一個我很熟識的人,他帶的不是家里的“景點”,而是另外一個“景點”。一路上和“景點”相擁相愛,親親密密。途中,他和家里的“景點”通電話時說:“我在山東開會,嗯,嗯,我會自己保重的……”家里的“景點”還在電話那頭牽掛他關(guān)愛他。他請求我不要和他老婆講,我不是那種人,會替他守口如瓶的。不過,我佩服這老兄與時俱進(jìn)的精神。
今年,歐洲旅游,也是團隊。隊里一個中年單身男人和一個中年單身女人,旅行途中,第二天到德國兩人就接觸頻繁,第三天到荷蘭兩人就相約喝咖啡,第四天到法國兩人就開房間??峙率窃诩依镆曈X太疲勞了!這兩個中年單身男人、中年單身女人,旅途中,景點和“景點”雙豐收。
“景點”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克服“景點”視覺疲勞?
女人要不斷更新裝扮:發(fā)型要經(jīng)常變、香水要經(jīng)常換、撒嬌要經(jīng)常改。
男人要不斷更新思想:學(xué)識要經(jīng)常新、談吐要經(jīng)常雅、舉止要經(jīng)???。
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
不要讓男人感到“景點”不時尚;
不要讓女人感到“景點”不新穎。
我前面說:“變的是旅游者,不變的是旅游景點。”
我后面要說:“變的是‘景點’,不變的是他(她)。”
老實交代,我也有視覺疲勞癥,我也欣賞外面的“景點”,但還沒落到實處,只是欣賞而已。我等……可敬乎?可悲乎?
“相看兩不厭。”那,已是唐代的情感模式了。
選自《 諷刺與幽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