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豐牛 廣豐牛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廣豐縣及其周圍的玉山、上饒、橫峰、弋陽等縣的部分地區(qū)。
廣豐牛公牛頭重而寬,母牛頭輕而狹。鼻直,額平,枕骨突出1~2厘米,眼睛多突出,似獅子頭;角型分“富字角”、“鷹爪角”、“火叉角”、“扁擔角”四種。公牛多“富字角”,母牛多“鷹爪角”,很多牛的角根可搖動。具有獅子頭、富字角、馬蹄腳的牛耕作力最強。公牛肩峰隆起,高出耆甲3.5~8厘米,肩峰頂呈饅頭狀。母牛乳房發(fā)育良好,乳頭整齊,距離均勻。蹄黑色堅實,呈圓形(似馬蹄),蹄底周圍突出(呈凹形),蹄縫緊。系短,與蹄部緊密相連。尾長過飛節(jié),尾帚大而長。毛色有黃色、黑色、棕黃色和棕黑色四種,其中以棕黃色、棕黑色多。被毛細密而有光澤,皮薄緊湊而有彈力。
廣豐牛成年公牛平均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和體重分別為:113.2±5.4厘米、124.3±7.2厘米、153.2±8.5厘米、16.7±1.2厘米、277.0±49.4公斤,成年母牛分別為:107.0±5.1厘米、119.4±6.4厘米、145.8±7.2厘米、15.4±0.9厘米、231.0±32.8公斤。廣豐牛具有體型緊湊、胸部發(fā)達、胸圍率高、肉用性能好、肥育效果顯著等優(yōu)良特性,但仍存在體型偏小、產肉量不多、后軀發(fā)育較差等缺點。因此,可引進國外良種肉牛進行雜交改良,以提高其生長速度,增加產肉能力。
2.錦江黃牛 錦江黃牛中心產區(qū)在江西省高安市、上高縣。該牛體型偏小,骨骼粗,關節(jié)顯露,皮薄而富有彈性。毛色一致,短而密,黃色居多。公牛角粗大,以叉角為主,頸粗短,垂皮稍大;母牛角細小,以鷹爪角為多,頸細長,垂皮較小。肩峰明顯,背寬平直。前期生長快,后期生長慢。
錦江黃牛屬我國南方亞熱帶丘陵地區(qū)的一種中等緊湊型黃牛。其四肢長度適中,肢長指數(shù)在49.2%~49.8%,肢勢良好,飛節(jié)彎曲度佳。公牛頭部粗重雄偉(額寬指數(shù)為46.6%),肩峰前軀發(fā)達,耆甲前部隆起,背寬平直,腹部緊湊。母牛額寬指數(shù)為44.7%,額頂部稍突起,并有旋毛,耆甲前稍平,背線稍凹,腹部大,眼亮有神,耳靈活。
成年公牛體高110厘米,體重269公斤;成年母牛體重202公斤。最大挽力186.6公斤。在農村粗放飼養(yǎng)條件下,屠宰率為45.9%,凈肉率為39.7%。公牛2歲性成熟。
錦江黃牛經過長期選育繁殖,具有抗高溫、耐高濕、耐力持久、便役使等優(yōu)點。經有關部門測試,成牛役使性能平均每小時可耕田446.9平方米(0.67畝),耕作拉力為70公斤,最大挽力達186.62公斤。在生理性能上,具有耐粗飼、抗病力強和性成熟早、遺傳穩(wěn)定性強等特性。從耕后到恢復耕前生理指標需要時間平均為50.45分鐘,屬本地優(yōu)良役用牛種。
錦江黃牛生長快,肉質鮮嫩味美、營養(yǎng)豐富。據測定,耕牛肥育60天后,屠宰率可達52.48%,凈肉率增至42.91%,眼肌面積最大可達56.39厘米;產乳期約8個月。具有肉、乳兼用性能。此外,其皮質堅韌、富有彈性,是皮革制品的上乘原料。(江西省畜牧良種場 徐衛(wèi)東 郵編:330044)
3.吉安黃牛 吉安黃牛的中心產區(qū)在江西省吉安、泰和、吉水、安福、萬安等縣。該牛經過長期選育繁殖,具有抗高溫、耐高濕、耐力持久、便役使等優(yōu)點,是中國四大著名黃牛之一。經有關部門測試,成牛役使性能平均每小時可耕田446.9平方米(0.67畝),耕作拉力為70公斤,最大挽力達181.76公斤,在生理性能上,具有耐粗飼、抗病力強和性成熟早、遺傳穩(wěn)定性強等特性。從耕后到恢復耕前生理指標需要時間平均為50.45分鐘,屬本地優(yōu)良役用牛種。
吉安黃牛生長快,肉質鮮嫩味美、營養(yǎng)豐富。據測定,耕牛肥育60天后,屠宰率可達52.48%,凈肉率增至42.91%,眼肌面積最大可達56.39厘米;產乳期約8個月。具有肉、乳兼用性能。此外,其皮質堅韌、富有彈性,是皮革制品的上乘原料。
該牛軀干中等,體長指數(shù)在110%左右,屬我國南方亞熱帶丘陵地區(qū)的一種中等緊湊型黃牛。其四肢長度適中,肢長指數(shù)在49.2%~49.8%,肢勢良好,飛節(jié)彎曲度佳。毛色以棕黃色和棕黑色居多。公牛頭部粗重雄偉(額寬指數(shù)為46.6%),肩峰前軀發(fā)達,耆甲前部隆起,背寬平直,腹部緊湊。母牛額寬指數(shù)為44.7%,額頂部稍突起,并有旋毛,耆甲前稍平,背線稍凹,腹部稍大,眼亮有神,耳靈活。近年來,吉安黃牛經過與引進的荷蘭、南陽、秦川、辛地紅、夏洛來、西門塔爾牛的凍精雜交改良和提純復壯,育成的成牛運銷港澳,獲得客商的好評。(江西省吉安縣農業(yè)局 肖鑫益 郵編:34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