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邀請了陜西省高考文理科第一名郭薇和羅賽,到《美文》做了一天的實習編輯。文靜的文科女孩郭薇看起來很有主見,而高大的理科男孩羅賽則顯得頗為靦腆,雖然兩人看起來是如此不同,可是在實習工作的時候他們卻一樣的專注與認真。通過一天的零距離接觸,他們與《美文》互相之間都有了一定了解,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兩位高考狀元的橫空出世確實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們在學習成績遙遙領先的同時,業(yè)余愛好的廣泛和精深也是有目共睹,名不虛傳的。從他們身上,我真實地感觸到,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
從小到大,家長、學校和社會都教育我們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有出息的、對社會有益的人。雖然成功人士在社會里總是一小部分人,但是不成功的人們未必不優(yōu)秀,而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往往并非一蹴而就的。中國有句古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是說不要小看了那一點一滴微不足道的小事,美善的事雖小也不可不為,丑惡的事再小也不可不以為意,因為這些點點滴滴的小行小為日積月累就會形成習慣?!冬F(xiàn)代漢語詞典》里對習慣的解釋是這樣的:在長時期里逐漸養(yǎng)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先哲老子曾說過,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難事大事都是由簡單細微處起步的,追求卓越,成就優(yōu)秀,必然離不開瑣細卑微之事的積小成大,積少成多,這個過程里逐漸成就的事功,就是優(yōu)秀的形成過程,難怪有人說,優(yōu)秀不是行為,而是習慣。而習慣往往成為一個人的名片,能夠把一個人的重要信息都通過習慣這個無形的名片展示出來。
青少年時代是一個人最為寶貴的生命階段,是學習知識的黃金時代,不管是大學生、中學生,有條件和機會在學校里接受正規(guī)的系統(tǒng)的全面教育,這是人生之幸事,我們沒有理由不萬分珍惜和充分投入。從小事情做起,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學習與娛樂張弛有度,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品格與良好的習慣,這樣,不管是應對考分檢驗還是素質(zhì)的檢驗,誰還擔心過不了關?看那在考場上發(fā)揮出色的高考作文,哪一篇不是凝聚著作者考場之外的觀察思考與平時訓練有素的積累?郭薇的鋼琴九級,羅賽的足球文章,絕不是興之所至神來之功玉成的,恰是在長期的自我管理中,善于用功和思考,持之以恒而功到自然成的。在高標準高規(guī)格地要求自己并且付諸行動以致實現(xiàn)目標時,實際上,優(yōu)秀已經(jīng)在無意識中成了習慣。
不論是學業(yè)、技能、品質(zhì)、體格、談吐甚或著裝等等,達到某一方面的優(yōu)秀或許不難,而各方面都優(yōu)秀的人,實際已經(jīng)使優(yōu)秀成為了一種習慣,成為了自己的表征。這表征是誘人而理想的境界。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詾檫@一境界而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