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顛覆別國政權方面,美國一直是雙管齊下,軟硬兼施。對付伊拉克,美國用的是赤裸裸的硬霸權,而相比之下,通過資助、扶植對象國反對派、策動顛覆的招數(shù),則是近年來被美國用得最多的“軟手法”。
手握這些“軟刀子”的,常常是一些披著“智庫”外衣,卻由政府資助的民間機構。
“第二中情局”的真面目——全國維護民主捐贈基金會
全國維護民主捐贈基金會(又譯為“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是由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成立的,資金幾乎全部來源于政府撥款。該基金會形式上是私人運作,但其實是一個政府部門,與國務院、中情局和國際開發(fā)署配合行動,有“第二中情局”之稱。
全國維護民主捐贈基金會自成體系,有4個相關機構:共和黨的國際共和研究所、民主黨的全國民主研究所、美國商會國際私人企業(yè)中心及勞聯(lián)和產聯(lián)的國際勞工團結美國中心。此外,還有許多所謂非政府組織受其資助,包括《民主雜志》、世界民主運動、國際民主研究論壇、里根-法塞爾獎學金項目及國際媒體援助中心,等等。
1982年,時任美國總統(tǒng)里根倡議成立專門機構,以在全球“推廣民主”。次年,美國國會通過《國務院授權法》,撥款3130萬美元成立全國維護民主捐贈基金會,并規(guī)定其總部設在華盛頓。該基金會的任務,主要是做一些中情局因美國法律禁止而不得從事的活動,比如支持別國政黨。
全國維護民主捐贈基金會從性質上說是超黨派組織,它每年從國會獲得撥款一半分配給其下4個相關機構;另一半則撥給向其申請經費的境外組織。
全國維護民主捐贈基金會的網絡遍及全球,行事方式與中情局十分相似,它支持的對象是全世界的右翼和代表大企業(yè)利益的政治組織。該基金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艾倫·溫斯坦就曾直言不諱地說:“我們今天做的事情,就是25年前中情局曾經做過的事情?!?/p>
金融炒家?guī)鸵r政府——開放社會研究所
與美國政府成立的全國維護民主捐贈基金會不同,開放社會研究所是由國際金融炒家喬治·索羅斯創(chuàng)辦的,與他旗下的索羅斯基金會其實是一個機構、兩塊招牌的關系,總部都在紐約。此外,索羅斯還設立了“西非開放社會倡議”和“南部非洲開放社會倡議”這兩個相關項目。
盡管不是出自美國政府“嫡系”,但開放社會研究所——索羅斯基金會在全球“推廣民主”、顛覆政權方面的目標與美國政府不謀而合,并經常與政府機構相互配合。
目前,索羅斯基金會在歐洲、亞洲、拉美和非洲都設有分會,但名號各有不同。這一基金會的活動已延伸到了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其運作模式通常都是由開放社會研究所提出計劃,然后由各地的索羅斯基金會負責實施,兩個機構一年的花費分別為5億美元和4億美元。
開放社會研究所——索羅斯基金會對外宣稱,其宗旨是“致力于建設和維持開放社會的基礎結構和公共設施”。但批評者指出,“開放社會”不過是一個招牌,援助和扶貧也不過是裝飾門面。索羅斯的真實意圖是向那些“不夠民主”的國家輸出美國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掀起“民主浪潮”,通過國家政權更迭為自己的金融投機鳴鑼開道。因為根據他的理論,一個“封閉”的社會缺乏金融投資的機會,只有“開放”了,才能讓他發(fā)財。
“老牌顛覆專家”——自由之家
自由之家總部也在華盛頓,并在大約12個國家設有分部。該組織最出名的是每年發(fā)布對各國民主自由狀況的年度評估報告。自由之家創(chuàng)辦于1941年,是美國老牌的“顛覆專家”。
雖然號稱“獨立智庫”,但自由之家四分之三的經費來自政府撥款。早在冷戰(zhàn)時代,它就支持過蘇聯(lián)和波蘭的一些持不同政見者。如今,它的觸角不僅遍及獨聯(lián)體和東歐,還在中東、中亞和拉美設立了據點。
自由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為理事會,成員包括前政府官員、商人、工會代表、新聞記者等。前中情局局長伍斯利曾任理事會主席。目前理事會成員中包括前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和世界銀行前行長沃爾福威茨。
由于自由之家經常發(fā)表報告對別國品頭論足,引起了國際社會極大不滿。一些西方學者也認為這些報告完全以美國的一己之見為標準,充滿了偏見。
而該組織更重要的任務,是在一些國家推動“人權”和“自由”,達到顛覆政權的目的。據悉,目前該組織的“工作重點”是朝鮮和非洲。另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該組織是受到美國國務院資助,在伊朗進行“秘密活動”的幾個機構之一。
對于顛覆別國政權的使命,自由之家倒并不諱言。該組織在一篇所謂研究報告中稱,“顛覆政權的催化劑在于廣泛和非暴力的公民反抗,具體手段包括抵制商品、大規(guī)??棺h、封鎖、罷工和違抗命令,從而削弱專制政權的合法性和他們的支持者,包括軍隊的忠誠度?!?/p>
麻省理工學院自由派教授喬姆斯基早在1988年就指出,自由之家與中情局、自由歐洲電臺等官方機構沆瀣一氣,長期為美國政府和國際右翼勢力扮演宣傳工具的角色。
緬甸亂局背后的“操盤手”——愛因斯坦研究所
這個冠名“愛因斯坦”的研究所乍一聽好像是個科研機構,但實際上是一個總部位于馬薩諸塞州劍橋,以在全球策劃不流血“軟政變”著稱的機構。
愛因斯坦研究所的創(chuàng)始人吉恩·夏普是研究“通過非暴力反抗顛覆政權”的專家。他和該研究所所長、美軍退休上校赫爾維為全球各地的持不同政見者提供培訓。塞爾維亞、津巴布韋、委內瑞拉、緬甸、烏克蘭等國的持不同政見者都曾受過該機構的“教誨”,并在這些國家的政治風暴中加以運用。
法國記者梅珊曾經寫過《愛因斯坦研究所——中情局制造的非暴力運動》一書,對該組織如何通過“非暴力反抗”進行“軟政變”進行了詳細披露。愛因斯坦研究所的經費來自于全國維護民主捐贈基金會,歸根到底也是出自政府撥款。
據悉,該組織定期向美國國會和政府提出意識形態(tài)進攻的策略報告和計劃,然后由研究所下設的“人權基金會”、“民主價值基金會”及“宗教自由基金會”等多個子機構實施。在前蘇聯(lián)解體和東歐巨變以及近年來的“顏色革命”當中,都有該組織的影子。目前,它的工作重點是緬甸。
“偽智庫”聲名狼藉
這些“偽智庫”不僅在國際上聲名狼藉,在美國國內也引發(fā)了許多抗議。美國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羅恩·保羅4年前在國會痛斥全國維護民主捐贈基金會的作為,指其以“推廣民主”為名推行美國少數(shù)利益集團的主張,自身管理不善,貪污現(xiàn)象嚴重,不但浪費美國納稅人的錢,而且反而在國際上給美國處處樹敵,并呼吁國會取締這一組織。
一些美國自由派學者、律師和活動家更是創(chuàng)立了國際民主基金會,與全國維護民主捐贈基金會針鋒相對。他們指出,“民主在美國已陷入急劇惡化的可悲境地,但美國政府卻以全國維護民主捐贈基金會等組織為依托,在海外大肆從事自詡為建設民主國家和促進民主等觸目驚心的偽善活動”。相反,他們呼吁全世界人民支援和促進美國自身的民主。
(摘自《環(huán)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