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接連發(fā)生了貴州甕安“6·28事件”、陜西府谷縣“7·3警民沖突事件”等一系列群體性沖突事件,引起輿論廣泛關注。在北京奧運會這個背景下,這一系列事件被放大,并直接影響到人們對當前干群關系、警民關系的看法。為此,胡錦濤等中央領導人多次對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發(fā)表重要講話并作出批示,中央部署了全國開展“縣(市、區(qū))委書記大接訪”活動和中央國家機關在奧運會期間組織干部下訪工作,公安部也對做好今后一段時間特別是奧運會期間的公安信訪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按照6月28日中央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和群體性事件聯(lián)席會議召開的全國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電視電話會議的有關部署,這次“縣(市、區(qū))委書記大接訪”活動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全力推進群眾信訪問題,尤其要做到“事要解決”,為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創(chuàng)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
1、甕安“6·28事件”給地方政府提出三大警示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2006年在對粵、滬等發(fā)達地區(qū)進行社會矛盾調查時發(fā)現,一些地方的社會矛盾呈現出“無直接利益沖突”的特殊現象:社會沖突的眾多參與者與事件本身無關,只是表達、發(fā)泄一種情緒。仔細分析可以發(fā)現,甕安事件與此前發(fā)生的重慶萬州事件、四川大竹事件等在起因、過程、后果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結構相似性,是典型的“無直接利益沖突”的群體性事件。深入剖析甕安事件,有三大警示值得地方政府高度關注:
警示之一:政府應急能力薄弱,處置失當導致矛盾激化升級。是“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導火索。據報道,貴州甕安少女落水后,警察沒有積極施救;在群眾情緒激化游行示威之時,縣政府置之不理;群眾與警察發(fā)生沖突后,警察強力鎮(zhèn)壓;事件初步平息,縣里即定性為惡性暴亂而再度激起民憤。有關專家指出,地方政府和行政機關在沖突發(fā)生之初不重視導致錯過最佳處理時機,是一種“體制性遲鈍”,即走入“起因很小——基層反應遲鈍——事態(tài)升級爆發(fā)——基層無法控制——震驚高層——迅速處置——事態(tài)平息”的怪圈,從而導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它集中暴露出地方政府應急能力的薄弱。
警示之二:政府長期在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麻木不仁。是導致各種社會矛盾交織、黨群干群關系緊張的孵化器。甕安縣是貴州三大磷礦基地之一,煤炭和磷礦等礦權之爭是當地利益爭奪之源,黑惡勢力與官權勾結入侵當地礦權是普遍現象。不僅如此,甕安縣在移民搬遷、違章建筑拆除、礦權糾紛處理、國企改革改制中沉積的有影響的重點信訪案件就有20多起。此外,當地治安狀況惡劣,年發(fā)刑事案件達到數百起,破案率僅為50%左右。大量積案和積怨的存在,導致黨群干群警民關系緊張,甚至出現了仇官、仇警、仇富心理,部分群眾積怨很深。
警示之三:地方政府濫用警力,是導致警民關系緊張,進一步激化矛盾的催化劑。甕安事件反映出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隨意動用警力。用貴州省委書記石宗源的話說,一出事,就把公安機關推上第一線,群眾意見很大,不但導致干群關系緊張,而且促使警民關系緊張。被免職的甕安縣公安局長申貴榮也坦承,甕安警力很大程度上用于非警務活動。濫用警力從根子上摧毀了當地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機關被沖擊的事時有發(fā)生。
甕安事件的發(fā)生,誠如石宗源指出的,“甕安縣委、縣政府、縣公安局和有關部門的領導干部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無直接利益沖突”的群體性事件背后是執(zhí)政的民意基礎在流失。值得欣慰的是,在處理甕安事件中,貴州省委不僅快速介入,石宗源迅速深入群眾調查研究,使事件走上理性正確的處理軌道,而且能夠從當地社會矛盾積聚的深層原因反省甕安事件的成因,是一種不回避矛盾、直面問題的理智態(tài)度。石宗源三次鞠躬道歉,更是讓老百姓看到了政府解決問題的誠意。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時至今日,各級政府再不能繼續(xù)用“全能政府+專政權威”的手段來應對一切分歧與矛盾。今日的政府權威,是建立在公民權利最大彰顯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服務為民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民眾參與、民眾監(jiān)督基礎之上的。政府官員必須有科學、民主、依法執(zhí)政的現代執(zhí)政意識,用耐心、智慧與誠意小心地化解每一個社會糾紛,推動社會和諧。但愿“甕安事件”能夠成為今后疏導民怨的一個范本。
2、全國大接訪啟動表明中央對干群關系的警醒全面升級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甕安事件既暴露出一些基層政府治理功能的弱化,也讓我們看到矛盾長期積累所釀成的惡果。值得警惕的是,這種現象絕非甕安所獨有。事實上,近年來,在礦產資源開發(fā)、移民安置、建筑拆遷、農村土地征用等方面,群體性事件時有發(fā)生。
有關專家指出,防范類似的群體性事件,關鍵在平時。如果平時的一些小事處理不好、處理不公。無數的小事最終就會釀成影響當地社會整體穩(wěn)定的大事。6月28日召開的全國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全國各縣(市、區(qū))要在7月至年底展開“大接訪”活動。根據要求,各地將對各種矛盾糾紛集中進行拉網式排查和化解,對反映出來的問題要求登記建冊,落實責任,跟蹤督辦。區(qū)別于過往的歷次大接訪,對排查出的重大疑難案件,此次還將實行縣(市、區(qū))委書記帶頭包案制,全程參與,直至徹底解決。分析人士指出,由總書記親自批示、以黨中央聯(lián)席會議決定啟動縣(市、區(qū))委書記大接訪,表明中央對干群關系的警醒全面升級,必將成為變上訪為下訪的歷史開端。
為了推動“縣(市、區(qū))委書記大接訪活動”深入開展,切實做到“事要解決”,中央抽調240名干部,分赴全國30個省市區(qū)開展信訪督查工作。7月10日,以公安部紀委書記、督察長祝春林為組長的中央信訪工作督導組到達山西,開始對山西省信訪工作進行為期兩個月的督導和調研。祝春林在陽泉市指導工作時強調,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當前奧運安保工作的重要性,把事關穩(wěn)定的各項工作做得實之又實、細之又細、嚴之又嚴;把縣區(qū)委書記大接訪當做一個大學校、大考場。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執(zhí)政能力,同時建立健全大接訪長效工作機制,長期深入開展下去。7月11日至13日,中央辦公廳督查室副局級督查專員劉新生帶領中央信訪工作督導組到河北廊坊市,就信訪工作進行督導檢查。督導組要求,要把信訪作為第一信號,把穩(wěn)定作為第一責任,緊緊把握并突出人要穩(wěn)住、事要解決兩個基點,以解決群眾信訪問題、控制越級上訪為目標,創(chuàng)新工作理念,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嚴格落實制度,及時妥善解決群眾信訪問題。為配合中央督查工作,山西、河南、湖北、廣西等地也從省直機關抽調干部組成省級督導組赴省內各地開展信訪督查工作。
3、拿出切實有效措施,形成“事要解決”的長效機制
在全國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后,貴州省在第一時間召開了全省部署“縣委書記大接訪”電視電話會議。在甕安,轟轟烈烈的大接訪已經展開。從7月4日開始,甕安縣信訪局帶頭上街設點接訪,此后各個政府部門紛紛效仿,短短幾天時間全縣收到各類上訪案件上百起。甕安縣委決定,從7月11日到10月底,每月開展兩次“縣委書記大接訪”活動。逐一清理解決各種歷史積案,拿出切實有效措施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將是甕安縣今后的工作重點之一。7月15日,貴州省政法機關領導集體大接訪活動也拉開序幕。有關專家指出,大接訪的宗旨是要給公眾提供講真話的空間,提供申訴和公力救濟的空間,以此重建人心,并在重建人心的基礎上重建權威。目前,各地從自身實際出發(fā),紛紛啟動縣(市、區(qū))委書記大接訪活動,并各有特色。
●山東:把解決問題作為檢驗接訪工作的重要標準
6月28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電視電話會議要求,縣(市、區(qū))委書記“大接訪”要重點把握好公示、接訪、包案、落實四個環(huán)節(jié),省直機關干部也要下訪,深入基層,深入實際,主動聽取群眾呼聲,協(xié)調解決實際問題。要通過公開接訪和干部下訪,及時掌握民生和社會穩(wěn)定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做好源頭預防和治理,不斷促進社會和諧。要把是否真正解決問題,特別是解決一批重點疑難信訪案件,作為檢驗實際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
●河南:每周公開大接訪抽查結果
7月1日起,河南省啟動縣(市、區(qū))委書記大接訪活動,活動一直持續(xù)到今年年底。接訪領導的姓名、職務、分管工作和接訪時間、地點、方式將提前向群眾公布,以便群眾能夠就近就地反映問題。7月10日開始,河南省將從省直機關抽調150名干部組成18個督察組對各地開展大接訪的情況進行督察,督察工作持續(xù)到奧運會結束。督察的結果將向社會公開,凡是未公開接訪的縣委書記、縣長,都將受到處分。省委省政府將抽查各地大接訪活動開展情況,并每周向社會公開抽查結果。對未按要求公開接訪或弄虛作假的縣級領導干部,給予紀律處分或在全省通報批評。
●河北:選派10萬干部下基層
今年4月份,河北省委、省政府決定從在全省開展“保穩(wěn)定、促發(fā)展、迎奧運”活動。目前,河北省、市、縣(市、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街道)四級黨政部門已選派近10萬名黨政干部、政法干警、人武干部深入基層工作,通過進村入戶、逐戶走訪,進一步摸排影響農村社會穩(wěn)定的不安全、不和諧因素和苗頭隱患,梳理分類、登記造冊;對排查出的每一個問題和隱患,都要督促當地有關部門落實責任予以解決并明確時限。
●山西:建立信訪長效機制在接訪中樹立群眾觀
山西省委決定,從7月份開始至年底,在全省開展“縣(市、區(qū))委書記大接訪”活動。山西省強調,確保大接訪和機關干部下訪活動真正收到實效,各級各部門做到“由被動應付向主動工作轉變、由無序信訪向規(guī)范有序轉變、由群眾上訪向干部下訪轉變、由重訪輕信向信訪并重轉變”這四個轉變,樹立關注信訪就是關注民生、解決信訪問題就是解決民生問題的群眾觀。今年年底,有關部門還將采取督察和自查的方式,全面檢查縣(市、區(qū))委書記接訪和包案辦理情況,并將建立信訪長效工作機制。
●深圳:市、區(qū)、街道三級聯(lián)動接訪
7月9日,深圳市正式啟動為期5個月的區(qū)委書記大接訪活動。首次大接訪實行市、區(qū)、街道三級聯(lián)動,副市長卓欽銳,福田、羅湖等六區(qū)區(qū)委書記,光明新區(qū)黨工委書記以及各街道辦負責人走進市民中間真情溝通,認真解決一批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從7月份至年底,深圳市將結合市“直通車”和統(tǒng)一領導接訪日活動開展區(qū)委書記大接訪活動。目前,六區(qū)及光明新區(qū)已制定具體方案,確保人員、時間、精力“三落實”。
(《領導決策信息》第28期)